朱松龍
營造智慧課堂,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揮,知識教學的實效得到提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智慧課堂,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智慧課堂有各種不同的體現形式,教師要把握好教學中一些相應的原則,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豐富知識教學的有效形式.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營造智慧課堂的基石
教師要意識到,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營造智慧課堂的基石.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究,遇到問題后懂得獨立有效地進行思考與分析,并且能夠逐漸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直至最后解答問題,是智慧課堂需要達到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朝著這個方向一點點靠近,首先要轉變傳統的一些較為低效的教學行為與方式,尤其是要降低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上單一的知識講授.這種方法,很難讓學生對于教學過程進行有效參與,還可能造成學生的惰性,遇到問題后等著老師來講,自己并沒有獨立思考與探究的學習習慣.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思路,加強對于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培養,讓這一點在智慧課堂上得到滲透.只有積極地進行思考與鉆研,有效地探析具體問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夠得到培養.這是營造智慧課堂的一個合理方向.
例如,在講“全等三角形判定”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過程:首先通過導學案引導學生畫圖、實驗和探究,學生自主得出“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的結論.進一步讓學生自主探究“兩角及其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會全等嗎?為什么?”這個問題相對前面的問題難度有所增大,學生思維上的障礙也更為明顯.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導學案中有畫出圖形,可以將這個問題轉化為剛學過的“ASA”來說明.這樣,問題就能夠輕松解答.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不僅是對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對于獲取的知識會掌握的格外牢固,學生能夠領會到知識點的內核與實質.這是智慧課堂上教師應當采取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基礎上,能夠體會出數學課程的教學價值,并且促進預設的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二、課堂教學多樣性是營造智慧課堂的策略
多樣性的教學模式是營造智慧課堂的策略,也是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當有效把握的一個基本的教學原則.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章節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很明顯,不同知識點在教學中適合的教學方式會存在差異.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并且意識到營造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教師在教學準備時要充分研究教學內容的特質,理清楚這部分內容適合的教學方式,課堂上應當如何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只有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在課堂教學中才會游刃有余,選取的教學方式也會針對性更強,收獲的教學成效也會更加理想.
例如,在講“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紙片,課堂中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將一張三角形紙片剪成兩部分,使分成的兩部分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探索、交流和陳述自己探究過程的空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的輔助下能夠對于這節課的內容留下深刻印象,知識點的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三、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是營造智慧課堂的
目標
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要讓學生具備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技能.這應當成為智慧課堂教學的一個內在目標.為了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于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樂于思考、善于思考,愿意積極主動地探究各類問題.這樣,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越來越靈活,促使學生在大量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歸納總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經驗與技巧.這是數學教學中應當達到的具體效果,也是智慧課堂教學目標的良好實現.
例如,在復習“相交線與平行線”時,教師預設例題:已知∠C+∠A=∠AEC,判斷AB與CD是否平行,并說明理由.考慮到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思維能力也有所提升,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實物來輔助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究,讓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切入點.可以給學生準備一根橡皮筋、兩根細木條、釘子、圖釘、一塊小黑板,將一根橡皮筋兩端固定在點A上和點C上,圖釘拉著橡皮筋釘在點E上,然后讓學生思考如何證明?需要添加輔助線嗎,如何添?學生如果思維上遇到了阻礙,教師可以適當進行點撥,通過移動圖釘E分別到線段AC上、AB與CD上,從特殊位置引導學生探究,啟發尋求解題思路.這樣,學生大都找到了切入點,積極探究起來,課堂氛圍非常融洽.同時,學生感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這是智慧課堂上應當收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