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俠
閱讀,可以讓人們更好地了解生活、認識社會,從中獲得審美的享受.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數學知識已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投資理財分析、合同的利潤分配、股市的走勢圖等.長期以來,學校只重視雙語閱讀,而忽視了數學閱讀,忽視了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不能用心領悟文本的實質,并挖掘圖形中蘊涵的信息,難以讀出自己的見解.
一、初中生數學閱讀障礙的主要表現
1.提取信息的能力差.學生讀完數學材料,思緒混亂,處理能力差,難以從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無法擯棄無效信息,不能從中挖掘隱含條件,不能理解條件之間的關系,無法對信息再加工.
2.相似知識易產生混淆.學生對一些相似的符號、概念、名詞等把握不清,易產生混淆,如中心對稱與軸對稱,重心、內心、外心、重心、旁心難以區分,對全等與相似、特殊的四邊形之間的關系難以把握,難以分析較為復雜的幾何圖形.
3.閱讀時粗心.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常出現漏看、錯看條件的現象,未弄清已知量、未知量之間的關系時就盲目做題,不能全面理解數學材料所要表達的意圖,不認真審題,不能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以致出現一錯再錯的問題.
4.對閱讀產生排斥.有的學生片面地認為,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的學科,重視思維的發展,而放棄了閱讀能力的培養,從內心抗拒閱讀,也對閱讀缺乏耐心,遇到閱讀困難時缺乏毅力.
二、初中生數學閱讀障礙的成因分析
1.語言能力弱.數學語言包括文字、符號、圖形語言.有的學生側重直觀形象思維的發展,缺乏判斷、分析、推理的能力,內容與形式、具體與抽象思維發展的不協調,使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停滯不前.(1)語言識別、理解困難.學生只有明白數學語言的含義,才能識別、理解數學語言.有的學生混淆了概念(如補角與余角),或不能識別數學語言的基本屬性(如將分式當作整式).(2)數學語言轉換困難.有的學生只能機械地記憶文字語言,不能將文字表述轉換成符號語言,也不能根據題目畫出圖形.(3)不善分析長句.為使表述更準確、說理更透徹,數學定義、定理常加許多限制詞,變成長句,而有的學生不善于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難以弄清長句的意思.(4)不分析數學結構.有的學生雖然能看懂每句的意思,但弄不清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系.
2.思維受阻.由于年齡的限制,學生的思維缺乏穩定性,邏輯思維發展尚不成熟,他們會憑借感觀經驗,而對本質缺乏了解,導致在閱讀中出現思維受阻.(1)思維定式的影響.學生的慣性思維作祟,對某種方法具有一定的傾向性,不能擺脫“前經驗”的影響,阻礙了新知的學習.(2)前概念的干擾.受“先入為主”觀念的影響,學生會使用生活經驗思考問題,有時會對信息的加工產生干擾,造成思維阻礙,影響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3)知識產生的負遷移.負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消極的促退影響,有的學生對前概念、定理理解膚淺,易產生負遷移,導致理解困難.
3.不良閱讀心理.閱讀不僅是一項智力活動,還包括興趣、情感、動機、意志等閱讀心理.有的學生的學習動機不穩定,易產生不良的閱讀心理.有的學生片面追求成績,將閱讀與考試聯系起來,而內在動機不強,對閱讀的教育功能認識不足,為考而讀,忽視了文本的價值.有的學生對閱讀心存畏懼,生怕遇到句長、符號多、表述抽象、結構復雜的數學材料.這種焦慮的心理,影響了信息接受.有的學生過于依賴老師,課前不預習,不愿閱讀課本,遇到困難時退縮不前,不會提問,不會質疑.有的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認為數學符號、圖形枯燥無味,對閱讀材料心生厭煩,易產生閱讀疲勞.
三、克服初中生數學閱讀障礙的有效策略
1.完善認知體系,提高閱讀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構建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講“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平行四邊形、長方形、菱形、正方形的關系羅列出來,并從邊、角、對角線等方面分析它們之間存在的關系.學生只有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2.選擇科學的閱讀方法.在數學閱讀中,教師要變吸收式閱讀為探究式閱讀,讓學生運用猜測、聯想、類比、綜合、概括等方法處理閱讀信息,使閱讀的過程充滿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3.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機械灌輸的現狀,留給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通過討論、提問、質疑,實現對信息的加工、語義的分析,從而建立思維表象,完成對問題的分析、重組、綜合,將問題轉換成數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