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冰
新課程中三維目標的實現就是要設計出良好的課堂教學過程,而且在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使人與知識完美結合.下面對“隨機事件的概率”的教學設計談點看法.
一、結合實際,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引入設計上,我堅持快樂學習的原則,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發現問題.學生可以舉出許多類似的實例.比如,(1)“地球不停地轉動”;(2)“木柴燃燒,產生能量”;(3)“在常溫下,石頭風化”;(4)“某人射擊一次,中靶”;(5)“擲一枚硬幣,出現正面”;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來源于生活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實踐操作,體會現實
數學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探索和思考,在大量的數據面前發現問題本質,解決問題.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回歸生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我設計了如下動手實驗.
實驗1:第一步,請班級同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硬幣(統一用一元的硬幣),每人做10次擲硬幣的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填入表1.提出問題1:請同學們討論實驗結果.你們的實驗結果一致嗎?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姓名實驗次數正面朝上的次數正面朝上的比例
第二步,對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整理統計,并填入表2.提出問題2:與其他各組的實驗結果比較,各組的結果怎么樣?為什么?

組次實驗次數正面朝上的次數正面朝上的比例
教師總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把正面朝上的次數叫作頻數,事件A出現的次數nA與總實驗次數n的比例nAn叫作頻率.
第三步,進行電腦模擬實驗,每組派一位同學上講臺(共4人),其中一個同學來動手實驗,另一個同學來記錄實驗結果,進行兩組實驗,以作對比.將結果填入表3.

實驗次數(n)正面朝上的次數(頻數m)正面朝上的頻率(m/n)
教師總結:通過同學們的動手實驗可以看到,經過大量實驗后,出現正面的頻率值在0.5附近擺動,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常數0.5來估計正面朝上的概率.即P(正面朝上)=0.5.
實驗2:我們投擲一個骰子,進行多次實驗,觀測實驗結果,并記下結果出現的頻數,最后計算各頻率.發現每個點數出現的可能性都在16附近擺動.提問:什么是隨機事件概率?注意點又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兩個實驗,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個性得到張揚,培養了學生“做”數學的精神.
三、基礎訓練,注重過程
在講“隨機事件的概率”后,我提出如下習題.
1.以下事件:①在標準大氣壓下,水加熱到70℃時會沸騰;②擲一枚硬幣,出現正面;③實數的絕對值不小于零.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有().
A.②B.①C.①②D.③
2.以下事件:①連續投擲一枚硬幣,兩次結果都出現正面朝上;②異性電荷,相互吸引;③標準大氣壓下,水在1℃結冰.其中是隨機事件的有().
A.②B.③C.①D.②③
3.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隨機事件的頻率具有偶然性,其概率則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常數. ()
(2)如果不進行大量重復實驗,隨機事件的概率就不存在. ()
(3)當實驗次數增大到一定的時候,隨機事件的頻率就等于概率. ()
4.某人進行打靶練習,共射擊10次,其中有2次中10環,有3次中9環,有4次中8環,有1次不中.試計算此人中靶的頻率.假設此人射擊1次,試問中靶的概率約多大?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練習,鞏固概念,促使學生深入理解隨機事件概率.
總之,教師應該讓數學文化潤澤數學課堂,讓學生從傳承學習到創新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