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

摘要:TPP即“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屬于APEC框架下的一個重要的自由貿易協定,自2009年美國高調加入后,TPP逐漸引起了全球,尤其是亞太經濟體的重點關注。本文主要從農產品的國際貿易方面,探究了我國與TPP國家之間的競爭性與互補性,并且對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當中的發展提出了一定建議。
關鍵詞:TPP國家;農產品;國際貿易;競爭性;互補性
TPP最早于2005年7月產生,由新加坡、新西蘭、文萊和智利4國最先締結而成。當前,TPP已經包含了美國、秘魯、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越南、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以及最初的4個國家在內的12個國家。由于我國是重要的農產品貿易大國,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在世界上的農產品貿易當中亦占有較大比重。因而我國農產品與TPP12國之間的往來十分密切。面對先進國際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式,有必要對TPP12個國家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及互補做出探討。
一、TPP國家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性及互補性分析
(一)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
從上表可以發現,美國在農產品的MS指數最高,代表美國在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當中具有比較強的競爭能力。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相對于TPP其他國家而言,其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競爭能力較高。我國是除了美國以外在農產品國際貿易當中,與TPP其他國家相比排于第一位的國家,可見我國近年來的農產品國際貿易競爭能力相對良好。
(二)貿易專業化
根據近年來對我國與TPP12國之間的農產品國際貿易往來的專業化進行了解可以發現,日本在動物脂、動物油脂、動植物油、飲料和煙草、谷物和谷物產品、咖啡茶可可與香料、奶制品和蛋類、固體蔬菜油、食品(除魚)、食品和活畜、水果和蔬菜、石油種子、肉和肉制品、大米、糖和蜂蜜以及紡織纖維等方面均比較缺乏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各個國家農產品國際貿易當中能夠充分體現貿易專業化,即比較具有競爭能力的農產品分別為:馬來西亞的動物油脂,新西蘭的奶制品和禽蛋,墨西哥的洋蔥,秘魯的咖啡茶、可可與香料,美國的石油種子,越南的大米,智利的水果和蔬菜,加拿大的石油種子,澳大利亞的肉和肉制品、我國的洋蔥等。
由TPP12國與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當中的貿易專業化可以發現,我國在動物油脂、動植物油、石油種子等方面與其他國家的國際市場競爭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因而在諸多方面,我國與TPP12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上能夠形成良好的互補性。
二、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發展建議
通過對TPP國家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性及互補性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農產品國際貿易當中主要的出口市場基本集中在日本與美國方面,而主要的進口國家亦為美國,同時包含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我國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我國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發展。
(一)積極與往來密切的TPP國家建立農業貿易往來友好關系
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當中,必須積極地尋求并且爭取能夠與TPP國家當中來往比較密切的國家建立友好的農產品國際貿易合作關系。在此過程中,我國必須要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當中的相關投資進行理性的談判,與其他國家制定并且簽訂合理的雙邊農業合作、貿易與投資框架協議。在此基礎上,我國需要與之建立長效的農業經濟貿易合作機制,為我國農產品的良好國際貿易提供保障。
(二)充分利用我國與TPP國家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性與互補性
為了促使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我國農產品與TPP12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往來必須利用我國與TPP國家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性與互補性。在此方面,首先我國應該積極開拓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新市場,不僅僅在日本、美國、澳大利益等TPP成員國之間進行密切的農產品貿易往來,更需要關注越南、新加坡、墨西哥等具有農產品國際貿易潛力的國家,爭取與之成為友好合作的貿易伙伴。另外,我國更加應該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生產技術,培育更多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農產品,例如洋蔥、水果、蔬菜、活畜等,使之能夠充分地發揮規模效應,在與TPP12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當中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進而提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TPP12國當前的GDP國模已經基本超過了26萬億美元,在世界經濟總量當中幾乎已經超過了40%,與歐盟經濟規模相比已經超過了其1.5倍左右。隨著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加入,TPP更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鑒于此,對TPP12國與我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競爭與互補進行分析,將有助于我國尋找更加切實有效的方法,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促使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獲得更加穩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陽.中國與東盟農產品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05(03):587-590.
[2]孫致陸,李先德.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印度農產品貿易發展研究——基于貿易互補性、競爭性和增長潛力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3,12(11):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