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就鹽湖開發、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諧發展等作重要講話??倳浺暡禧}湖的重要講話為鹽湖股份公司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目標,是鹽湖未來發展的基本遵循,對鹽湖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鹽湖股份公司的轉型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2005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將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列入國家第一批13個循環經濟試點產業園區之一。2014年11月,青海省又被列入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如何實現這兩大目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唯一的現實選擇。具體路徑就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習總書記強調,鹽湖資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資源,也是全國的戰略性資源,務必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動區內相關產業流程、技術、工藝創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讓鹽湖這一寶貴資源永續造福人民。察爾汗鹽湖開發的探索和實踐,是柴達木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一、察爾汗鹽湖及主要開發企業概況
察爾汗是蒙古語“鹽的世界”,是我國探明儲量最大的鉀鎂鹽礦國家規劃的礦區,是我國名副其實的“聚寶盆”。鹽湖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共有鉀、鈉、鎂、鋰、硼等鹽類資源儲量600億噸,其中,氯化鉀6億噸,氯化鎂40多億噸,氯化鋰1200多萬噸,在全國名列第一,氯化鈉555億噸,可供全世界人民食用2000年。具有礦種多、規模大、品位富、開發潛力好等特點,被國家列為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礦區,潛在價值數十萬億元,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察爾汗地區氣候炎熱干燥,日照時間長,水分蒸發量遠遠高于降水量。因長期風吹日曬,湖內便形成了高濃度的鹵水,逐漸結晶成了鹽粒,湖面板結成了厚厚的鹽蓋,異常堅硬。青藏鐵路、敦格公路,都是修建在察爾汗鹽湖之上的。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通過鹽湖,路基全是用鹽鋪成,分別被稱為“萬丈鹽橋”和“鋼鐵彩虹”。
察爾汗富足的鹽礦資源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建設,目前正在形成世界級鉀、鎂、鋰三大產業基地。礦區自東而西由霍布遜、察爾汗、達布遜、別勒灘四個連續的區段組成,統稱察爾汗鹽湖。近幾十年隨著鹽湖進一步開發,鹽湖中原有的幾十家中小規模的開發公司已被大規模的開發公司所兼并,察爾汗鹽湖鐵路以西為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以下簡稱“鹽湖股份”),鐵路以東僅剩兩家較大規模的開發公司。
鹽湖股份公司是青海省國資委管理的省屬大型企業,位于中國最大的內陸鹽湖——察爾汗鹽湖。鹽湖股份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鉀肥工業生產基地,是中國鉀肥制造行業排頭兵企業、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評定的AAA企業、青海省四大優勢資源型企業和財政支柱企業,也是國家級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龍頭骨干企業、國家第三批創新型試點企業。
二、世界級鉀工業基地已經形成
鉀肥(氯化鉀)作為糧食、煙草、糖料、油料、蔬菜、水果一種重要肥料,對中國的糧食以及農業發展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鹽湖開發之初,主要就生產氯化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立以來,察爾汗鹽湖開發“以鉀為主、綜合開發、循環利用”為目標。鹽湖股份從2005年開始到現在,陸續投入500億元在資源綜合利用上。在開展氯化鉀深加工方面,利用氯化鉀生產氫氧化鉀、碳酸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氯氣則用來生產乙炔。現在,鉀產品已擴展到工業用鉀、食品級氯化鉀等系列產品。部分裝置的規模已經位列全球前茅,世界級的鉀工業基地已經形成。
此外,察爾汗鹽湖有 12.96 億噸的固體鉀資源,品位低且分散,在以往被認為是不能開采的。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對于固體鉀,現在已經掌握了有效的轉化方法和規?;a方式,完全可以對其有效綜合利用。固體鉀礦溶解轉化開采使可利用資源比過去還要豐富。隨著鹽湖股份資源綜合利用成果的陸續釋放,在2014年底產能達到430萬噸的基礎上,2015年力爭完成500萬噸鉀肥生產任務,提前一年實現預期鉀肥生產產量目標,發揮鉀肥護衛艦對綜合利用項目航母戰斗群的堅強有力的護航作用。
三、世界級鎂產業基地正在建設
金屬鎂是21世紀綠色工程材料,是目前世界可應用的最輕金屬材料,在交通、電子、通訊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如汽車行業目前用鎂量2.5公斤/輛汽車,發展趨勢為25公斤/輛汽車。鋁、鎂性能互補性強,價格接近,金屬鎂及鎂合金市場潛力巨大。
在傳統的氯化鉀生產過程中,在鹵水中篩除氯化鈉、光鹵石之后剩下氯化鎂,也就是所謂的“老鹵”。以前生產所剩的老鹵都被集中存放,其中絕大部分被丟棄,鹽湖股份每年排放氯化鎂液近4000萬噸。
鎂資源一直未得到真正的開發,而現在通過循環利用技術,已經能夠避免這部分資源的浪費流失。鹽湖股份的金屬鎂一體化項目正是以氯化鉀生產后的廢液為原料,進行循環利用。用鹽湖豐富的鎂資源加工生產金屬鎂是我省的重要戰略決策,2008年,在省政府、國資委的高度關注下,經中國五礦的大力協助,鹽湖股份公司迅速抓住挪威海德魯公司關閉加拿大鎂廠,全面退出鎂行業的歷史性機遇,對其技術及設備進行了一攬子引進,并據此規劃了金屬鎂一體化項目。2010年7月27日金屬鎂一體化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目前金屬鎂一體化已建設進入關鍵階段,這個規模和技術,一旦建成投產,就是世界最大的鎂生產裝置。
2014年,項目大部分裝置將基本建成,達到機械運行的條件,2015年將全面進入投料試車階段。2014年7月,鹽湖股份董事長王興富對《中國農資》報記者表示,工程項目建成后,將實現鹽湖資源與天然氣資源、煤炭資源的結合,使產業鏈自然延伸,實現鉀鹽向鉀堿、無機向有機、有機向精細化工的階段性跨越,實現鹽湖資源的深度開發、綜合利用。
四、世界級鋰產業基地建設條件成熟
碳酸鋰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可用于制玻璃、電解鋁、鋰合金、陶瓷、藥物、催化劑等。常用的鋰離子電池原料。
生產碳酸鋰的主要原料有鹽湖鹵水提鋰及礦石提鋰,這使得該行業具備較高的資源壁壘;另一方面,由于全球鹽湖絕大多數資源都是高鎂低鋰型,而從高鎂低鋰老鹵中提純分離碳酸鋰的工藝技術難度很大,之前這些技術僅掌握在少數國外公司手中,這使得碳酸鋰行業又具備了技術壁壘。
察爾汗的鋰儲量很高,探明氯化鋰儲量800多萬噸,折合碳酸鋰約700萬噸。
2015年初,鹽湖股份總裁謝康民在接受《中國有色金屬報》采訪時表示,企業發展鋰產業的內外條件已經具備。從市場看,鋰的用處不斷被發現,不斷被廣泛應用,鋰電池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對鋰的要求需要有新的突破。
鹽湖股份作為柴達木盆地循環經濟試驗區的龍頭骨干企業,青海省已把鹽湖資源的綜合開發放在了突出位置,優先發展,重點建設,著力推進。鹽湖股份依托察爾汗豐富的資源,沿著鉀、鎂、鋰三大戰略方向,按照“走出鉀、抓住鎂、發展鋰、整合堿、優化氯” 的戰略要求,將以開放胸襟,集各方智力,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原始創新,不斷加速創新,走出綠色生態道路,為中國乃至世界創建鹽湖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基地,讓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之花,在鹽的世界結出更加美麗的豐碩成果。公司上下正著力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學謀劃“十三五”產業規劃,建設鹽湖“生態鎂鋰鉀園”。
作者簡介:
付永安(1975- ),男,漢族,陜西長安,青海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政工師,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鉀肥分公司黨群工作部組織干事,研究方向: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