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山東省經濟的增長主要依賴于高消耗、高污染產業的發展,致使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新的經濟形勢要求山東省必須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文章論述了山東省發展綠色金融的必要性,在對該省產業結構現狀討論的基礎上,對綠色金融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給出相應的策略建議分析。
關鍵詞:山東省;綠色金融;產業結構
1.綠色金融的內涵
綠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概念,學術界對于它的內涵還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概念界定,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定義有四種,其中一種觀點受到國內大多數學者的認同。即綠色金融是金融部門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以金融業務的運作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環境資源的保護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并實現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金融營運戰略。與傳統金融相比,綠色金融在發展理念上表現出了巨大的先進性,是對傳統金融理念的改革。它的先進性表現在: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以實現經濟和自然的良性循環與和諧發展為共贏目標,將環保因素納入到績效審計與評價體系,促進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也有利于公民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建立。本質是將既定的金融資源存量合理配置到節能環保的綠色產業中去,通過資金的優化配置來實現資本回報率的最大化和環境風險的最小化。它改變了過去粗放式的金融經濟增長方式,促進了生態友好、環境和諧、社會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2.實行綠色金融的必要性
作為國內經濟大省,山東省近幾年經濟發展較快。2013年山東省GDP總量為55230.32億元,居全國第三位,位居前兩位的廣東省和江蘇省GDP總量分別高達62474.79億元和59753.37億元。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山東省金融行業的發展與其在全國各省中的經濟地位并不匹配,其金融業整體規模僅居20多位,金融發達程度與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省份相差甚遠。上述數據表明山東省金融業急需改革,以適應新形勢下對于金融行業發展與其經濟地位相匹配的新要求。
環保產業是以改善經濟運行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朝陽產業。創新環保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金進入生態環保領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環保部將“創新環保投融資機制,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作為十大專項改革任務之一。此前,已組織地方開展了綠色金融試點工作,通過政府資金有效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產業,更為嚴峻的環境資源挑戰使得我們不得不重視環保產業的發展,而發展綠色金融對于環保產業的成長大有裨益。因此,山東省發展綠色金融勢在必行。
3.產業結構現狀
山東省一直是我國的農業、經濟大省。雖然近年來山東省經濟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但其增長主要來源于工業的發展,下面對山東省的三次產業產值構成狀況進行分析,以剖析山東省產業結構現狀。
根據數據顯示,近十年來山東省與全國三次產業的發展呈現出相同的變化趨勢,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而第三產業比重越來越高。這與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相吻合的。然而,山東省產業結構與全國數值呈現出一些差異。一方面,山東省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始終低于全國水平,第二產業比重明顯高于全國水平。這也就說明第二產業在山東省經濟發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三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另一方面,山東省與全國三次產業之間的差距逐年縮小。2005年,山東省第二產業與全國水平相差10.18%,到2014年,這一差距已縮小至5.72 %。與此同時,第三產業的差距也由9.14%縮小至4.63%。這一變化在2009年之后更為突出,這說明山東省的產業結構的調整是積極有效的,且調整的速率要高于全國水平。然而,盡管山東省第三產業比重有所上升,但重工業占據主導地位的現狀仍未發生顯著變化,且制造業作為第二產業的主要部分之一,可謂山東經濟的重要支柱。其中,鋼鐵石油水泥等指標產量在全國位列前茅。也正因如此,山東省“二、三、一”的產業格局始終未能得到根本改善,而且大多數制造業為高碳產業,這也決定了現階段山東省經濟發展仍是以高碳產業為主導,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局面仍舊未能得到根本扭轉。
4.政策建議
經濟結構的核心是產業結構,合理的產業結構有助于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由上述對產業結構現狀的分析可知,山東省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比重過大。為了遏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肆意擴張和無序發展,促進節能環保的綠色產業的發展,山東省必須加大綠色金融發展的力度,進一步健全綠色金融的相關政策,不斷完善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體系。
綠色信貸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運轉過程中,山東省各個金融機構在國家環境經濟政策的指引下,不斷加大對綠色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重點信貸對象轉為以符合各項環境檢測標準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企業為主,減少對高能耗、高污染產業的資金投入,以此來遏制“兩高”產業的盲目擴張和無序發展。與此同時,合理引導資金流入綠色產業,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在綠色證券發展方面,山東省通過鼓勵綠色環保企業的股票上市和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股票發行的方式來擴大綠色企業的比例,促使傳統產業逐漸向綠色產業轉變。
參考文獻:
[1]文同愛,倪宇霞.綠色金融制度的興起與我國的因應之策[J].公民與法,2010(01):33-36.
[2]王蕊.山東省產業結構升級的金融支持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3.
[3]李家才.第三次產業發展的三大規律與啟示[J].學術研究,1993(06)
[4]薛成容.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自覺實踐綠色金融[J].福建金融,2008(03):50-52.
作者簡介:
王娜(1990- ),女,漢族,甘肅慶陽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15級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市場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