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港口物流系統績效的評價在港口物流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科學合理的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對港口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本文在簡要介紹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的含義與功能的基礎上,具體對如何結合利用平衡計分卡和卓越績效模式來構建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介紹,可以為相關實證研究奠定基礎。
關鍵詞: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平衡計分卡;卓越績效模式
港口作為國際物流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樞紐節點,圍繞港口這個節點所形成的港口物流系統也是整個國際物流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子系統。港口物流系統是指基于港口這一服務平臺所展開的一系列物流活動,并且該系統充分利用港口的口岸優勢及相關的軟硬件配套設施,形成一個以港口為中心的物流輻射體系。港口物流系統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服務體系具有較強的集貨、儲存和配送的功能,對臨港產業也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因此,港口物流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直接關系到港口經濟的發展,也就是說通過對港口物流系統的績效進行有效評價,并在此基礎上改進提升港口物流系統的運營效率直接關系到港口城市相關產業經濟的發展。
1.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的含義及功能
港口物流系統績效是指以港口作為重要樞紐節點,依托港口的相關基礎設施、相關技術設備、人力資源等資源來開展港口相關物流業務的組織運營管理,通過提供包括貨物集配、裝卸搬運和儲存等物流服務來創造價值。港口物流績效評價是在對港口物流系統進行深入調研和相關事實數據采集的基礎上,將港口物流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按照特定程序、標準和指標體系,運用相關數理統計模型和其他定性方法等評價方法對港口物流系統在特定運營周期內取得的經濟效益進行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的內容不僅包括最基層的作業層面,也包括高層的戰略規劃的有效性;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的時間跨度不僅包括當前的經營現狀,更要考慮長遠的發展潛力;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的目標是圍繞整個系統的運營管理的效益和效率來展開。港口物流系統的績效評價結果可以對港口物流系統中的相關決策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為整個港口物流產業和企業的發展戰略的制定以及管理政策與措施的完善提供決策支持。
2.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1 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基于港口物流系統的特點,并參考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建立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港口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遵循的原則如下:
(1)科學性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客觀評價港口物流系統的實際情況。由于港口物流系統是一個復雜系統,因此,怎樣從紛繁復雜的組成要素和關系中進行抽象概括,抽取最關鍵和最有代表性的變量,是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關鍵所在。因此,要做到真正客觀科學地反應港口物流系統運行的內在規律,必須做到評價指標選取合理,權重賦值科學,測量方法有效,應用現代統計理論、科學的數理模型以及其他科學的定性方法來獲得科學合理的各項評價指標。
(2)系統全面性原則
港口物流系統是一個內部組成要素眾多并且彼此相互影響的復雜系統,同時也是一個受外部環境影響的開放系統。因此,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直接影響港口物流系統的內外部要素,在一個統一目標的指引下來規劃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并且指標之間具有相對獨立性和清晰的邏輯層次性,使得評價指標體系能夠系統全面地反映港口物流系統的各個層次和各個方面。
(3)重要性原則
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固然要遵循系統全面地原則,但也不能面面俱到。因為,不同的指標對港口物流系統的績效影響具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應該依據對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的重要程度的不同來進行指標的篩選取舍。
(4)長短期結合考慮原則
港口物流系統是一個需要持續生存和發展的系統,因此在進行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設計的時候既要考慮到能夠對現階段的建設與運營狀況進行準確的評價,同時也要考慮到港口物流系統未來的發展潛力和可持續競爭優勢構建能力等方面主題的測量。
(5)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港口物流系統的績效不僅受到相關的硬件設施設備的影響,也與軟環境建設密切相關。因此,在港口物流系統評價指標的選擇中,既要包括定量評價指標,也要包括定性評價指標。
港口物流系統績效是港口物流系統過去運行發展的自然結果,也是港口物流系統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和起點?;诳沙掷m發展的港口物流績效評價就是要通過對港口物流系統的內部結構、運作效率、資源利用、環境適應性、環境影響等因素進行深入剖析,找出整個港口物流系統運行過程中所面對的潛在問題和相關的瓶頸環節,從而為管理者提供決策至此,確保港口物流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2.2 基于BSC與卓越績效模式的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和現代物流的發展,港口物流系統已經逐步發展演化成為一個包括眾多功能子系統的復雜動態系統,因此我們必須多角度全方位立體評價其績效。按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并且借鑒國內外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本文主要采用平衡計分卡(BSC)的思想和借鑒卓越績效模式的相關指導思想來設計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卓越績效評價模式作為一種經營管理模式的總稱,產生于20世紀下半葉,進入21世紀后日益受到國家和企業的重視。在全球經濟背景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已成為各國提升企業競爭力,以及企業實現自身持續改進、保持并不斷增強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之一。港口物流系統作為一個客觀的經濟運行實體,也可以借鑒卓越績效模式中的相關理念和評價準則來進行評價。平衡計分卡是1992年卡普蘭和諾頓提出的一個具有普適性的績效評價框架體系。不同于僅僅局限于財務指標的傳統績效評價框架,平衡計分卡從財務、顧客、業務流程和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方面來對評價對象進行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里包括財務與非財務、短期與長期、定量與定性等指標。平衡計分卡相較于傳統評價方法既能考慮到港口物流系統目前的高效運營,更能考慮到港口物流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國內外學者為了因應不同行業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戰略定位與目標的不同,會對平衡計分卡指標體系進行適當調整改進。在這里,我們對港口物流系統的各利益相關方進行了平衡考慮,分別從財務績效、客戶服務績效、業務流程與作業績效、學習與員工成長和安全等五個方面來設計了一個卓越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結論
基于BSC與卓越績效模式的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區別于現有研究的最大特點是更加強調從戰略高度來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并且該指標體系充分考慮了各方利益相關者,注重從生態和諧的視角來引導港口物流系統的健康發展,并且在指標體系設計上既重視過程考核,也關注結果考核,很好地平衡了長短期利益的考量。因此基于BSC與卓越績效模式的港口物流系統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更能有效驅動港口物流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健.基于DEA-SCOR綜合模型的我國港口物流服務流程效率評價的實證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1 (05)
[2]代坤.改進物流績效的戰略框架思考[J].企業經濟,2008,2(4):19-22.
[3]甘紅云,楊家其,蔣惠園.物流績效評價研究述評[J].集裝箱化.2002,10(3): 24-26.
作者簡介:
譚狄溪(1978- ),男,湖南雙峰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創新與港口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