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霖
多原發癌40例姑息治療多學科會診臨床評價
王軼霖
目的 評價多原發癌姑息治療多學科會診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多學科專家協作組會診的多原發癌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并評定患者MDT決策執行情況、最終達到MDT預期情況。結果 40例患者隨訪結果顯示,27例完全執行MDT決策,其中26例達到MDT預期;6例部分執行MDT決策,其中4例達到MDT預期;7例完全不執行MDT決策,其中2例達到MDT預期。結論 多原發癌姑息治療多學科會診可為臨床制定合理性綜合措施治療提供參考與借鑒。
多原發癌;多學科會診;臨床分析
多原發癌主要指的是患者同時患有或不同組織器官同時或先后出現≥2個無任何關聯的原發癌。通常情況下,同一組織或器官出現的多原發癌又被臨床稱為重復癌,不同器官出現的多原發癌則被稱為多重癌。多原發癌可在人體各組織與器官上出現,呼吸、消化、頭頸部及泌尿生殖系統發病率最高。研究發現[1],乳腺、大腸、食管、胃等是多原發癌的好發部位,以兩個原發癌的診斷間隔時間為依據,可將其分為異時癌和同時癌兩種,在原位癌確診的同時或6個月內確定患者同時出現其他類型的原發癌,可將其稱為同時性多原發癌;6個月后出現的可稱之為異時性多原發癌。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接受多學科專家協作組(MDT)會診的多原發癌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進行以下報道。
選取2014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多學科專家協作組(MDT)會診的多原發癌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小年齡35歲,最大年齡72歲,平均年齡(53.8±4.5)歲。均符合Gates與Warren制定的多原發癌診斷標準[2]。排除對象:(1)各腫瘤處于獨立存在狀態,將互為轉移的可能性排除;(2)各腫瘤病理結果顯示為惡性;(3)腫瘤在不同部位發生,二者之間不具有延續關系。
由MDT秘書負責對患者病史、病情、資料以及會診記錄等進行收集,對MDT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定期評價,2個月進行1次電話隨訪,以MDT決策執行情況分為3種。
其中完全執行:嚴格按照MDT決策要求完成的患者;部分執行:因一些特殊原因導致執行MDT決策時不能完全按照計劃要求執行的患者;完全不執行:未按照MDT決策執行的患者。對患者是否達到MDT預期進行進一步分析,潛在可切除的患者達到RO根治切除標準為MDT預期;經過姑息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或處于長期生存狀態;MDT的最終目的是對患者作出最明確的診斷結果。潛在可切除的患者沒有達到RO切除為未達預期;經過姑息治療后,患者依然未達到預期效果;MDT的最終目的并未對患者作出明確診斷。
40例患者隨訪結果顯示,27例完全執行MDT決策,百分比為67.5%,其中26例達到MDT預期,百分比為96.3%;6例部分執行MDT決策,百分比為15.0%,其中4例達到MDT預期,百分比為66.7%;7例完全不執行MDT決策,百分比為17.5%,其中2例達到MDT預期,百分比為28.6%。
相關文獻報道[3],多原發癌的發病率在1.0%~10.7%。其中比較常見的是雙重癌,三重癌、四重癌并不常見。
目前,國際方面已經對MDT會診綜合治療腫瘤的方案予以了公認,近年來,大量文獻和諸多MDT中心總結分析了引入MDT模式治療不同腫瘤的效果,研究證實[4],對食管癌手術患者實施MDT模式,可使食管不必要手術的比例顯著降低,并進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通過MDT會診組專家的討論分析,為制定針對性個性化的治療措施提供了借鑒和參考[5],且當前MDT診治模式已經成為國內外首選的腫瘤治療方法[6-7]。
40例患者隨訪結果顯示,27例完全執行MDT決策,百分比為67.5%,其中26例達到MDT預期,百分比為96.3%;6例部分執行MDT決策,百分比為15.0%,其中4例達到MDT預期,百分比為66.7%;7例完全不執行MDT決策,百分比為17.5%,其中2例達到MDT預期,百分比為28.6%。這充分說明參加MDT,可顯著改善患者執行情況,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多原發癌姑息治療多學科會診可為臨床制定合理性綜合治療措施提供參考與借鑒。
綜合上述分析,得到如下體會:MDT診治模式已成為國內外治療腫瘤疾病的研究焦點,特別是初次治療時,MDT對多原發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國外很多報道已經證實,大多數參與MDT討論的患者均為初診為腫瘤的患者。這提示在腫瘤科醫生中MDT治療理念還未得到完全普及和推廣,故多數患者往往會錯過治療前MDT討論時機,僅在治療后發現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后方深入考慮和選擇參加MDT,但此時已不再是MDT治療的最佳機會,因此,還必須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患者在初診時即可參加到MDT中,合理選擇治療方案,并貫穿整個治療工作的始終[8]。
[1] 孫俊杰,李雙慶. 多原發癌病因及發病機制的探索[J]. 中國全科醫學,2017,20(9):1136-1141.
[2] 孔雁,荊麗,王玉棟,等. 多學科診治肺多原發癌1例[J]. 廣東醫學,2015,36(16):2608.
[3] 朱海生,楊云利,李書楨,等. 老年多原發癌患者27例臨床分析 [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34(1):106-108.
[4] 鄧群力,莫逸,劉康龍. 29例甲狀腺癌相關異時性多原發癌臨床分析[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7,24(5):568-571.
[5] 孫海燕,潘戰宇,張新偉,等. 40例多原發癌姑息治療多學科會診臨床分析 [J]. 中國腫瘤臨床,2016,43(15):674-678.
[6] 張欣欣,顏芳,劉明波,等. 伴多原發癌的頭頸部惡性腫瘤的臨床特征分析[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6,51(7):491-496.
[7] 李一杰,曾慶安,元云飛. 肝癌患者合并多原發癌肝外腫瘤發病部位及診斷探討[J].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3,34(3):429-433.
[8] 吉文仲,陳建中. 乳腺-甲狀腺多原發癌的臨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23(3):11-14.
Clinical Evaluation on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for 40 Cases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
WANG Yilin Medical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Dany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Danyang Jiangsu 212300,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for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MethodsFrom April 2014 to October 2016, 40 patients with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treated by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 cooperation group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observe and ass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DT decision making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MDT expectation.ResultsThe follow-up results of 40 patients showed that 27 cases underwent MDT decision, of which 26 cases achieved MDT expectation; 6 patients performed partial MDT decisions, 4 of whom achieved MDT expectations; 7 cases did not perform MDT decisions at all, of which 2 cases met MDT expectations.ConclusionMultidisciplinary therapy for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treatment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ultiple primary cancer; multi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clinical analysis
R730
A
1674-9316(2017)21-003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1.016
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醫務部,江蘇 丹陽 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