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彩云
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的作用分析
駱彩云
目的 探討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應用早期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根據隨機數字法對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進行分組,對實驗組56例患者采用早期護理干預,對照組56例采用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日常生活能力。結果 實驗組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強于對照組,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與MMSE評分可通過早期護理干預顯著提高。
腦梗死偏癱失語;早期護理干預;臨床效果
腦梗死偏癱失語近些年發病率呈持續增高的趨勢,而且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效果不佳容易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1]。本次擇取112例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展開研究,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其日常生活能力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影響,希望能夠為臨床患者的護理方案提供參考依據。具體報告如下。
收集的112例腦梗死偏癱失語的病例資料來自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患者,而且在研究當中依據隨機數字法的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6例患者,女患者32例,男患者24例;患者年齡53~78歲,平均(62.48±6.26)歲;左側肢體麻木35例,右側肢體麻木21例。56例實驗組患者中男25例,女31例;左側肢體麻木34例,右側肢體麻木22例;年齡在54~79歲,平均為(62.56±6.24)歲。對照組基本資料與實驗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包括偏癱干預、健康指導、并發癥預防、功能鍛煉等。
實驗組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早期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心理干預:積極地與患者展開交流,引導其采取正確的態度面對疾病,消除其悲觀負面情緒,使其能夠配合康復治療[2]。同時,與已經恢復的患者加強交流,幫助其提高戰勝疾病的自信心。此外,在交流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與護理行為,不能讓患者產生自卑心理,以免其拒絕康復訓練。(2)體位護理:在患者病情穩定后鼓勵其開展早期鍛煉,指導并協助其正確的擺放患肢,告知其在床上開展翻身活動。定期幫助患者全身按摩促進其血液循環,使得神經組織和病變組織迅速蘇醒,以免發生肌肉萎縮。每日協助患者關節鍛煉,指導其關節屈伸練習[3]。在患者能夠關節靈活活動后指導其坐位、站立、行走等鍛煉。在早期鍛煉時,需要護理人員或者患者家屬在旁協助,但隨著患者的恢復可以讓其獨立完成相關鍛煉[4]。(3)失語護理:在語言恢復訓練時指導患者牙齒咬合與吞咽咀嚼的方法,鼓勵其鍛煉一些簡單的發音練習,然后過渡為簡單的字句練習。給予患者口型示范,指導其正確的發音方法[5]。在患者掌握字句訓練的方法后,陪伴其開展語言交流,并在訓練中支持、鼓勵患者。
觀察兩組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如下指標:(1)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根據MMSE(簡明認知功能評定量表)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滿分為30分,得分越高提示其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低。(2)日常生活能力:根據Barthel指數量表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強。(3)護理滿意度:通過調查問卷了解患者的滿意情況,在護理操作、護理態度等方面設置評分項目,總分是100分,很滿意≥95分,70分≤比較滿意<95分,60分≤不滿意<70分,很不滿意<60分,滿意度即比較滿意、很滿意與總例數的比值。
應用SPSS 22.0版本統計軟件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配對設計的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描述,計量資料以(x-±s)描述。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MMSE評分在護理前分別為(15.26±7.48)分、(15.29±7.51)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21 2,P=0.983 1)。護理后實驗組MMSE評分為(22.31±7.53)分,對照組為(17.85±7.62)分,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15 5,P=0.002 3)。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日常生活能力在護理前分別為(32.53±6.22)分、(32.49±6.25)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33 9,P=0.973 0)。護理后實驗組日常生活能力為(47.93±8.26)分,對照組為(38.41±6.5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769 9,P=0.000 0)。
實驗組很滿意42例(75.00%),比較滿意13例(23.21%),不滿意1例(1.79%),滿意度98.21%;對照組很滿意30例(53.57%),比較滿意10例(17.85%),不滿意13例(23.21%),很不滿意3例(5.36%),滿意度71.43%。兩組護理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3.592 6,P=0.000 2)。
腦梗死也叫做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指腦部血液供應障礙,以及缺氧、缺血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軟化或壞死。腦梗死偏癱失語可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且發病突然,需要抓住搶救時機,否則可能因為腦梗死發病而致死[6-7]。腦梗死患者的血液非常黏稠,很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理學變化,并堵塞腦部主動脈,嚴重時壓迫神經系統,減弱或喪失原始反射能力,表現為偏癱失語。失語癥主要指神經中樞病損導致抽象信號思維障礙,同時也是喪失口語、領悟能力和文字表達的臨床癥候群,可分為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混合性失語。失語能否康復與失語類型、疾病程度、語言訓練緊密相關,同時也容易受年齡、文化程度、精神癥狀與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通過失語訓練中的護理指導與干預可顯著提升康復效果[8-9]。
由于半身不遂、語言障礙與行動不便等因素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因此臨床應通過護理干預指導有語言障礙的患者學會手勢交流與書寫交流,耐心的安撫患者,鼓勵其提高自信心戰勝病魔。同時,告知腦梗死偏癱失語應提高休養質量,并幫助其維持病房衛生清潔,將溫濕度、通風與采光控制好,為患者創造舒適的住院環境。尤其在運動功能恢復最佳時期,護理人員應積極的引導患者開展康復訓練。早期護理干預能夠針對性的幫助患者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其護理重點是在心理護理、失語護理、體位護理等方面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10]。本研究顯示,采取早期護理干預的實驗組56例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護理滿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與MMSE評分分別為98.21%,(47.93±8.26)分、(22.31±7.53)分,明顯高于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1.43%、日常生活能力(38.41±6.52)分、MMSE評分(17.85±7.62)分,提示早期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由此表明,給予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應用早期護理干預,可提高其MMSE評分,也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還可提高其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李東陽. 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學,2013,37(1):45-46.
[2] 仲麗虹. 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療效[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9(12):204-205.
[3] 葉麗霞. 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4):141-142.
[4] 張春艷. 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6):123-124.
[5] 戴麗君. 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4):236-237.
[6] 李秋玲,雷海優,賴改霞,等. 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療效[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8):4296-4297.
[7] 尤素偉,呂洲,賈永,等. 康復護理干預流程圖在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6):50-51.
[8] 張敬.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塞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影響分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0):210-211.
[9] 王立芳. 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甘肅醫藥,2015,34(11):871-873.
[10] 董丹. 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11):1442-1443.
The Role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Hemiplegic Aphasi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LUO Caiyun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The First Hospital of Nanping, Nanping Fujian 353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phasia.Method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11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and aphasi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5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56 cases)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score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and aphasi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MMSE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Nursing satisfaction,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MMSE score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 aphasia;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ect
R473
A
1674-9316(2017)21-0157-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1.081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醫院普內科,福建 南平 3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