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
超聲引導下鎖骨下靜脈PICC置放術應用分析
馬健
目的 對鎖骨下靜脈PICC置放術中應用超聲引導技術所產生的各方面效果予以研究。方法 選取60例擬行鎖骨下靜脈PICC置放術治療的患者,將之劃分為各30例的觀察組和對照組,對前者采取超聲動態引導下穿刺,都后者則以傳統的盲穿方法處理,對其應用效果做出相應的觀察。結果 在并發癥的檢出率、首次置入PICC的成功率、首次穿刺的成功率之類的比較方面,觀察組體現出優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穿刺的成功率可因超聲引導下靜脈PICC置放術而獲得提升,并由此降低穿刺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效果確切且安全。
超聲引導;鎖骨下靜脈;PICC置放術
選取自2016年1—10月的60例在我院住院并擬行鎖骨下靜脈PICC置放術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12~81歲,平均年齡為(45.11±11.62)歲。以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各30例的觀察組和對照組,對前者采取超聲動態引導下穿刺,對后者則以傳統的盲穿方法處理。在一般資料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并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涉及研究的病例均在床旁行鎖骨下靜脈PICC置放術,排除其中凝血功能障礙、皮膚破損、肋骨骨折、鎖骨下有外傷等禁忌證患者。
本研究主要使用L25型二維實時便攜式床邊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高頻探頭,頻率5~10 MHz。
涉及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由主治醫師進行操作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操作部位則選取鎖骨下靜脈(按各自情況選擇左側或右側)[1-2]。對照組患者以傳統的盲穿方法處理。觀察組患者則采取超聲動態引導下的鎖骨下靜脈穿刺:以5~10 MHz定位超聲儀配備探頭頻率,患者頭偏向一側(按各自情況選擇左側或右側),取平臥位,對鎖骨下靜脈進行超聲探測,對其靜脈位置和走行方向之類情況做出相應了解,對血管比鄰關系和有無血管畸形做出了解,標記定位穿刺的路徑[3-4]。在此之后則依據前一“工序”中標記的位置進行穿刺PICC置放術,其步驟和對照組基本等同。
于穿刺成功后14 d對下述內容進行觀察評價:(1)并發癥的發生率。(2)首次置入PICC成功率。(3)首次穿刺成功率[5-6]。
對所獲得的相應觀察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23.0進行相應的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主要并發癥如:感染、靜脈炎、穿刺出血或血腫、導管堵塞的發生率:觀察組為1例(3.33%),對照組為8例(26.67%);首次置入PICC成功率:觀察組為28例(93.33%),對照組為22例(73.33%);首次穿刺成功率:觀察組為26例(86.67%),對照組為19例(63.33%)。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在目前,鎖骨下靜脈PICC置放術已經在諸如腫瘤化療、重癥患者、長期輸液患者等方面獲得了頗為廣泛的應用。研究顯示并發癥的發生率:觀察組為1例(3.33%),對照組為8例(26.67%);首次置入PICC成功率:觀察組為28例(93.33%),對照組為22例(73.33%);首次穿刺成功率:觀察組為26例(86.67%),對照組為19例(63.33%)。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情況都體現出觀察組具備較好的穿刺效果。這一情況也和同樣符合此方面的相關研究資料一致[7-8]。尤其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6.67%,高于觀察組,同時也有研究者在其研究中提出傳統盲穿法有25%左右的并發癥發生率[9]。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超聲引導下的靜脈穿刺相較于傳統盲穿法安全、可靠、效果好,能減輕患者的痛苦。
[1] 鄭肖芬,王曉萍,張苑,等. 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與傳統盲穿法置管的對比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2):1145-1146.
[2] 徐韶華,吳明雙,潘輯,等. 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PICC成功率及發生并發癥原因的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2015,5(7):162-165.
[3] 楊月婷,朱玉欣,張欣,等. 超聲引導下PICC與常規置管在腦梗死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 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3):87-89,97.
[4] 梅思娟,孫莉,余娟. 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患者疼痛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 護理學報,2016,23(14):28-31.
[5] 韋艷,謝艷蘭,岑愛麗. 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技術的研究現狀[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24(4):10-12.
[6] 許小平,金小紅,梁博,等. 兩種超聲引導方法在PICC置管中的應用[J]. 江蘇醫藥,2016,42(2):209-210.
[7] 薛幼華,黃薛菲,黃亞紅,等. 改良局麻超聲引導PICC置管在意識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 現代醫學,2016,53(12):1766-1768.
[8] 王祎瑾. PICC導管常見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及護理措施[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3):253-254.
[9] 張巧鳳,趙翠云. 超聲引導PICC置管術兩種體外測量方法的臨床研究[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6):182-183.
Analysis of Ultrasound-guided PICC Placement of Subclavian Vein
MA Jian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Jili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angchun Jilin 130021,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PICC placement in subclavian vein. Methods 60 cases underwent subclavian vein PICC placement were divided into 30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dynamic ultrasonic guided puncture,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blind puncture, the effect was observed.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complications, the first time success rate of PICC, the first time puncture success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 advantag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ultrasound-guided PICC placement, and thu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puncture, and the effect is accurate and safe.
ultrasound guidance; subclavian vein; PICC placement
R473
A
1674-9316(2017)24-015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4.079
吉林省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名稱:彩超下賽丁格技術在鎖穿中的應用推廣 編號:2016S014)
吉林省人民醫院血液內科,吉林 長春 130021
鎖骨下靜脈較表淺粗大,成人周徑可達2.0 cm,常處于充盈狀態,靜脈壁與筋膜附著,管腔不易塌陷,可重復使用,尤其是循環血量不足而靜脈穿刺困難時,鎖骨下靜脈穿刺成功率高。選取2016年1—10月的60例擬行鎖骨下靜脈PICC置放術患者的相應臨床資料,對其作出分析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