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昌,楊東春,王 樺,胡曉輝(.云南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西南交通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四川 成都 6003)
泛亞大通道建設與云南金融業發展
李富昌1,楊東春1,王 樺2,胡曉輝1
(1.云南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2.西南交通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基于泛亞大通道建設,研究了泛亞大通道建設對云南金融業發展的作用。指出泛亞大通道建設能增進云南與大湄公河次區域金融合作、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進程、促進云南金融業融資創新、帶動云南保險業發展、加速云南泛亞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引導云南金融機構合理布局,并分別從金融的聚斂資金功能、資源配置功能、轉移風險功能和提供便利化服務功能等方面分析了云南金融業發展對泛亞大通道建設的作用。針對限制云南金融業發展的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主要包括:構建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深化人民幣跨境結算服務、推進云南泛亞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全面提升云南金融業服務能力。
泛亞大通道;金融業;跨境結算;融資創新;金融功能
泛亞大通道是云南“橋頭堡”戰略的重要支撐,是云南實現對內對外開通的重要通道,也是云南和周邊國家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的重要保障。泛亞大通道建設是指對外構建連接東南亞、南亞,對內構建連接我國東部、中部和西南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能源管網、物流通道和通信設施,具體包括連接國內外的鐵路、公路、水利、航空、電信、管道、電網設施,形成交通、物流、能源、信息等通道。因此,泛亞大通道的建設將衍生出大量投資、出口和政府購買,直接刺激云南經濟的發展,而云南經濟的發展又將促進云南金融市場的繁榮。另一方面,云南金融業的發展能快速高效地為基礎設施建設聚斂資金,從而支持泛亞大通道建設。本文分析了泛亞大通道建設與云南金融業發展相互作用具有的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國外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關系上。Vickerman[1]研究了英法海峽隧道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指出海峽隧道建設對周邊地區的肯特、北加萊海峽和英國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發揮著重大的促進作用;Growitsch、Wetzel[2]在研究歐洲鐵路是否存在范圍經濟時,通過應用數據包絡分析超效率的引導模型,得出大多數歐洲鐵路存在范圍經濟;Thomas、O′Donoghue[3]評估了隧道對包括盎格魯—法國邊境地區在內的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區域影響。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務對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上。趙光洲等[4]指出,落后的基礎設施會從多方面制約經濟的發展,抑制進出口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張霓[5]認為,銀行可通過創新信貸融資或證券融資,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周啟蕾[6]指出,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大量資金不足的問題,要想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投資基金來籌集資金,首先要培育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鐘欣、劉鐘欽[7]研究發現,縣域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發展具有周期短、見效快的特點;張鑒君[8]指出,金融資本和項目資本通過項目聯系可改進產權關系和促進產業高級化,因此金融在大項目中有著積極的作用;鄒霞[9]指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可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何文虎、楊云龍[10]指出,基礎設施建設可促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并認為當選擇融資模式時應結合基礎設施的盈利性。
國內外眾多文獻研究表明,基礎設施建設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并指出金融市場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但很少有文獻研究基礎設施建設對金融市場的作用。現有文獻一般較多地分析金融市場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意義,缺乏基礎設施建設對金融市場的作用分析,更沒有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對區域金融發展的研究分析。
本文以泛亞大通道建設為背景,研究泛亞大通道建設和云南金融業發展的相互作用,主要分析了泛亞大通道建設對促進云南金融業發展的作用,剖析了限制云南金融業發展的可能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發展云南金融業的相應對策和建議。
2.1 增進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金融合作
大湄公河次區域(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GMS)經濟合作涉及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六國,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流域內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GMS經濟合作主要以項目為主導,合作領域包括交通、能源、電信、投資和貿易等,主要由亞洲開發銀行向項目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由此可知,泛亞大通道建設涉及的國家包括GMS涉及的國家,泛亞大通道建設所涵蓋的項目均符合GMS的合作領域,因此泛亞大通道建設能促進GMS各國之間的相互合作,推動我國云南省和周邊國家經濟的發展。泛亞大通道建設涉及大量資金,這就需要高效的金融市場來籌集項目資金,需要各國共同努力共籌資金,從而加強各國之間的金融合作。同時,由于融資的需要,將會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亞洲債券基金,這是各國合作的主要方式,以此推動整個亞洲金融體系的完善。各國要加強金融合作,必須要有相應的金融服務。云南的金融在全國都處于弱勢地位,這必將催生云南省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倒逼云南加快債券市場和各類投資機構發展,而這些都會促進云南金融業的迅速發展。
泛亞大通道建設包括鐵路、公路、航空、電信設施等各種項目建設,這些項目均涉及境內部分和境外部分,需要大量建設資金、技術和人才。因此,云南可利用與周邊國家的各種合作機制,吸引周邊國家的金融機構來投資或建立分支機構和引進金融人才服務于泛亞大通道建設,從而促進本省金融業發展,增進與周邊國家的金融合作。
2.2 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進程
在泛亞大通道各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涉及中方投資于境外項目的建設和外方投資于中國境內項目的建設,從而導致資金跨國流動。例如中國對泰國的高鐵援助,第一個層次是單純的貨物貿易,包括機車、車廂、信號系統、鐵軌等軌道交通裝備的出口;第二個層次是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結合,包括鋪設鐵路與軌道交通裝備以及整個鐵路系統的貨物貿易;第三個層次是對外直接投資,即管理運營整條鐵路。由于大量跨國的投資和貿易活動,必然會促進人民幣的跨境流通。
以往資金的跨國流動都要經歷兩次兌換。如中國與泰國的進口貿易,中方企業首先要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再將美元兌換成泰銖,最后通過金融業務交付給泰國出口商。由于匯率的不穩定,兩次兌換勢必會給出口方或進口方帶來風險,以致貿易難以開展。從2004年開始云南在邊境實行了跨境人民幣退稅貿易,從2009年開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從貿易領域擴大到服務領域和其他領域。隨著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領域的擴大,必然會對云南的金融服務產生很大的需求,這就要求云南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方式、創新金融產品來適應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領域的不斷擴大。泛亞大通道建設刺激了人民幣跨境結算的需求,促進了人民幣區域化進程,降低了匯率不穩定風險,增加了云南省對周邊國家的出口,同時增強了云南金融業在國際貨幣金融中的地位。
2.3 促進云南金融業的融資創新
2012年8月,國內東線玉溪蒙自鐵路全線鋪通,項目耗資45億元;泛亞鐵路東線重要組成部分蒙自河口鐵路耗資69.3億元,而國內中線、西線鐵路還未開始鋪設;中老鐵路建設預計耗資70億美元,將從中國進出口銀行全額貸款。泛亞鐵路項目僅是泛亞大通道建設的一個項目,要完成泛亞大通道建設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因此政府資金不足是泛亞大通道建設的一個主要難題。泛亞大通道建設的資金短缺直接促進了融資創新,主要涉及BOT、TOT、PPP等。BOT融資模式是指建設—運營—移交,是私營企業參與項目建設的一種方式,有利于降低政府財政困難;TOT融資模式是指移交—經營—移交,它不需要投資方建設,避免了建設中的風險;PPP融資模式是政府部門和私人合作共建公共基礎設施的一種模式,由政府和私人共擔融資風險。顯然,泛亞大通道項目建設能采用上述融資模式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此外,泛亞大通道建設能促進云南民營金融的發展。我國存在民間資金過剩和民間資金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矛盾,如果使云南省民營金融機構參與泛亞大通道建設,一方面能為泛亞大通道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另一方面又能使閑散的民間資金得到有效利用。民營金融的發展對建設金融基礎設施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對云南金融體系起到補充作用[11]。
2.4 能帶動云南保險業發展
在泛亞大通道建設過程中,云南不斷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通信、電力網絡、油氣管網、物流系統等設施建設,這些項目建設必然包含對資金、技術、人才、原材料等各種資源的需求。據估計,如果將100億元投資于鐵路建設,對鋼材、木材、石料、水泥等需求有38億元,對制造業需求有20億元,修建1km鐵路會產生600人的勞動力需求;軌道交通項目每投資1億元,可拉動GDP增長2.63億元,就業崗位至少增加8000個。根據云南省“十二五”規劃,用于鐵路的投資額將不少于1900億元,這對勞動力和資金的需求是非常可觀的[12]。由此產生的資金需求會帶動投融資類金融機構數量和大量從業人員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壯大云南金融業規模。另一方面,在這些大規模的建設中,投資方面臨著巨大的工程建設風險和技術開發風險,從而催生保險公司開發建筑和安裝工程等保險。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有大量國內外人員的參與,這些人員面臨著醫療、傷殘和死亡的風險,迫切需要保險公司提供人身意外傷害險和配備各種附加風險。在泛亞大通道建設中,還存在大量的原材料和貨物在云南省與周邊國家之間流通,因此防范出口風險的問題將日益突出,這也要求保險公司對出口風險進行設計和開發。由于泛亞大通道建設中各種風險存在,對保險的需求會大大增加,對保險機構從業人員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因此會促進云南保險業的繁榮。保險業作為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支撐泛亞大通道建設的同時有效促進云南金融業的迅速與健康發展。
2.5 有利于云南泛亞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泛亞大通道建設將會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人民幣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跨境資金融通、和人民幣跨境金融產品創新,促使昆明成為人民幣跨境金融服務中心,增強服務能力建設,有利于推進人民幣的區域化進程和云南泛亞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泛亞大通道建設加強了中國與GMS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有利于中國人民銀行和次區域各國人民銀行的金融合作,促進雙邊或多邊商業銀行的金融合作,使云南成為泛亞國際金融中心有了堅實的合作基礎。泛亞大通道建設會帶動資金跨境流通。為了保證境外人民幣能存入云南省的境外分支機構,滿足那些擁有人民幣又渴望升值的人們的需求,擴充境外人民幣流通規模和促進人民幣的跨境流通,必然要求云南在周邊國家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或分支機構的附屬機構,這對云南建設成泛亞國際金融中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此外,泛亞大通道建設所需資金可吸引東部與周邊國家的銀行機構、保險機構、證券機構、信托投資機構和其他金融機構聚集于云南,從而為泛亞大通道建設提供資金和規避風險,有助于云南成為泛亞國際的金融中心。
2.6 引導云南金融機構合理布局
從經濟發展程度上看,我國東中部地區比云南發達,云南又比其周邊國家發達,因此我國東部發達地方向云南進行轉移產業,同時云南向周邊國家轉移產業將成為可能。泛亞大通道的建成對內將連通廣州、上海、杭州、重慶等發達地區,對外將開辟越南、老撾、泰國等周邊國家的通道,為云南承接我國東中部發達地區的產業并向周邊國家轉移產業提供現實基礎。一方面,國內泛亞大通道的建成將會降低東中部貨物運輸到云南的費用,有利于東中部產業向云南轉移;另一方面,云南具有低成本的勞動力、能源、原材料等優勢,在國內泛亞大通道建成后,將會促進云南對我國東中部產業的承接,有利于云南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同理,在國外泛亞大通道建成后,云南可發揮與東盟國家的經貿關系,把優勢產業轉移到周邊國家,同時引導金融機構為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企業“走出去”提供出口信用保險等各類保險和信貸服務,進一步推進投資便利化,建立外資和境外投資綠色通道。
我國東中部發達地區在向云南轉移產業,同時云南向東南亞和南亞等周邊國家轉移產業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對資金的大量需求,新承接企業對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13],人才、技術、物資的轉移對金融機構數量和人員的大量需求,必將引導云南金融機構合理布局,增強云南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提升云南金融業的整體競爭力。
3.1 為大通道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在泛亞大通道建設過程中,由于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需要大量資金,僅依靠政府或私人是無法順利完成項目建設的。金融市場具有聚斂資金的功能,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即金融市場通過吸收存款把社會上閑置的小額資金聚集起來,用于單個企業不能完成的大項目建設,為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云南金融市場的完善有利于聚斂資金速度和效率的提升。在泛亞大通道建設過程中,項目建設者可通過以下方式獲得大量資金:①在債券市場發放債券或在資本市場發行股票來聚斂大量資金;②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包括向保險機構借款,因為保險機構靠保險費吸取了大量的閑置資金;③對無力購買的大型設備,項目建設者可通過金融機構融資租賃等融資手段獲取設備的使用權;④通過政策性銀行獲得資金,如向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申請貸款。通過這些融資手段,企業可迅速籌集大量資金用于大通道項目建設,降低項目由于缺乏資金而停建的風險。
3.2 提高大通道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率
金融市場能提高泛亞大通道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率,主要是通過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來實現的。即資源往往從效率低的部門流向效率高的部門,使資源在最有效率的或效用最高的部門中使用,實現稀缺資源的有效利用。在泛亞大通道建設過程中,可通過資金流動帶動資源流動,如優先為那些急需開工的項目分配資金,或將項目建設資金從效率低的部門轉向效率高的部門。隨著資金從低效率部門向高效率部門流動,人才、物資、信息、機器等資源也隨之從低效率部門流向高效率部門。如果云南金融市場越發達,那么資金從低效率部門轉向高效率部門的速度就會越快,資源配置的效率和速度將會同時得到提升,使泛亞大通道建設能及時獲取所需資源。
通過挖掘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如發行股票、證券、債券等,集聚大量分散的資本,有利于推動個體因財力不足而無法完成的大型項目建設,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在資本市場上,資源通過價格信號在不同行業中實現有效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泛亞大通道建設。
3.3 降低大通道建設的不確定性
金融市場具有轉移風險的功能,因此能降低泛亞大通道建設的不確定性。在泛亞大通道建設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將直接影響泛亞大通道的建設進程。如在鐵路建設中工人可能面臨著受傷或死亡的風險,如果賠付大量錢財,必然會對項目資金造成影響,因此項目建設方可通過購買保險來解決泛亞大通道建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人員傷亡理賠等事宜。同時,在泛亞大通道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固定設備出現故障的風險,尤其是以大量資金購買的設備,如果出現故障,不但影響泛亞大通道建設進度,而且會造成資金短缺。同樣,如果金融市場能提供相應的保險支持,那么項目建設方只需承受少量的保險費用就可將風險轉移給保險機構。此外,在泛亞大通道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其他各類風險,如果針對每種可能發生的風險保險機構都設計了相應的保險,就能解決項目建設方的后顧之憂,降低泛亞大通道建設的不確定性。保險機構是否針對每種可能發生的風險都設計相應的保險,取決于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隨著云南金融市場的發展,最終將會促進保險機構推出各種形式的保險服務業務。
3.4 有利于節約大通道建設成本
在泛亞大通道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大量投資和貿易,如果這些投資和貿易按照傳統方式進行支付,不但會給雙方造成結算不便,而且可能因為匯率變化使一方遭受損失,增加泛亞大通道建設成本。隨著云南金融市場發展,如云南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的出現和昆明人民幣跨境金融中心服務的建立,使人民幣在云南省與周邊國家的服務、貿易等領域進行小范圍的結算,有效簡化了支付過程和支付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云南與周邊國家的投資和貿易活動,支持了泛亞大通道建設的順利進行。如果云南能在周邊國家建立云南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為周邊國家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人民幣金融服務,使境外投資者能直接使用人民幣對鐵路、公路、電信設施等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必將促進泛亞大通道的順利建設。
4.1 構建與GMS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
泛亞大通道建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GMS各國的金融合作,如對泛亞大通道建設資金的需求,GMS各國可通過加強金融合作共同籌資,但由于云南金融基礎設施落后,金融市場還不能完全提供泛亞大通道建設所要求的相關金融服務,泛亞大通道建設對GMS各國金融合作的促進作用將十分有限。
為了給泛亞大通道建設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云南應改革和發展云南金融業,積極構建與GMS經濟合作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應做到:加快金融產品創新速度,引進高級金融人才,完備金融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的投資市場,促進區域內投資規模和范圍等。此外,云南應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尤其是與GMS的經濟合作。首先,云南應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周邊國家銀行來云南建立分支機構,并通過相互交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應鼓勵云南銀行業走出去,在周邊國家建立分支機構,為泛亞大通道建設涉及的投資和貿易服務[14]。
4.2 深化人民幣跨境結算服務
在泛亞大通道建設過程中,涉及云南與周邊國家的雙邊投資、貿易和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民幣的跨境結算和促進人們幣的區域化進程。然而,由于人民幣跨境使用范圍和人民幣跨境結算服務體系不完善等現實限制,泛亞大通道建設對人民幣區域化的促進作用十分有限。
人民幣跨境結算有利于泛亞大通道的順利建設,減少泛亞大通道建設中的摩擦。為了深化人們幣跨境結算服務,應做到:①幫助云南省內銀行完善與周邊國家銀行跨境人民幣金融結算模式,搭建服務平臺,促進人民幣跨境直接投資,提高人民幣跨境資金融通數量,擴大人民幣使用范圍,積極創新人民幣跨境金融產品,不斷增進與周邊國家金融機構的合作。②不斷增加云南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企業數量,同時直接接受對方國家的貨幣支付。這樣有利于簡化結算手續,提高雙邊貿易和投資量,儲存一定數量的外匯。③云南應積極利用亞洲債券市場,發展人民幣債券市場,開創另一種融資方式。④在對周邊國家投資或捐贈物資時,直接利用人民幣投資或捐贈,增加人民幣的影響力,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展[15]。
4.3 推進云南泛亞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泛亞大通道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云南成為泛亞國際金融中心,但由于云南金融市場與周邊國家金融市場的融合程度不深,云南要成為泛亞國際金融中心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因此,以泛亞大通道建設為契機,推進云南泛亞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首要任務是加強云南金融市場與周邊國家金融市場的聯系。首先,要積極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加強與GMS國家的金融合作,鼓勵云南金融機構“走出去”,積極引進境外金融機構“走進來”;其次,鼓勵發展華人資本,吸引華人金融機構進入云南,集中力量發展華人金融;第三,規范法律法規,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引導民間金融走向規范;第四,建設云南泛亞國際金融中心,大力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建立風險防范體系,加強市場監督能力。建立泛亞國際金融中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要發揮好昆明人民幣跨境金融服務中心的作用,才能建立GMS金融中心。
4.4 全面提升云南金融業服務能力
相比于我國東部發達地區,云南金融市場服務能力相對較落后,在泛亞大通道建設中,落后的金融市場服務能力限制了金融市場的發展活力。因此,云南應采取各種措施增強金融系統的實力,為泛亞大通道建設聚斂大量的資金。首先,政府應制定各種利好政策,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為泛亞大通道建設中的鐵路、公路、油氣管網、電信設施等基礎設施提供信貸支持;其次,積極開拓各種渠道,引導境外人民幣資金投入到大通道建設中;第三,向大中型企業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到國際資本市場上市和發行債券;第四,鼓勵云南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第五,支持企業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業務轉移風險;第六,積極引進境內外的保險機構在云南設立分支機構,引導它們開展跨境貿易保險業務。以上措施不但有益于云南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發展,提升保險市場在云南的地位,還能增強云南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從而全面提升云南金融業的服務能力。
[1]Vickerman R W.The Channel Tunnel:Consequences for Reg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J].Regional Studies,1987,21(3)∶187-197.
[2]Growitsch C,Wetzel H.Testing for Economies of Scope in European Railways:An Efficiency Analysis[J].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mp; Policy,2006,43(6)∶1-24(24).
[3]Thomas P,O′Donoghue D.The Channel Tunnel:Transport Patterns and Regional Impact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3,31(5)∶104-112.
[4]趙光洲,和矛,李飛.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框架內推進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J].經濟問題探索,2003,(2)∶114-117.
[5]張霓.遼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創新[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109-113.
[6]周啟蕾,胡金環,周志華.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融資[J].特區經濟,2006,(4)∶154-156.
[7]周欣,劉鐘欽.縣域基礎設施投融資問題研究[J].商業研究,2007,(2)∶127-129.
[8]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課題組,張鑒君.大項目帶動發展戰略與金融支持問題研究[J].金融與經濟,2009,(5)∶54-57.
[9]鄒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中的積極作用和運行模式——以成都市高新區為例[J].西南金融,2012,(9)∶30-33.
[10]何文虎,楊云龍.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3,(5)∶59-65.
[11]錢小安.金融民營化與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兼論發展民營金融的定位與對策[J].金融研究,2003,(2)∶1-11.
[12]沈曉陽.淺淡軌道交通建設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都市快軌交通,2003,(1)∶1-3.
[13]張曉莉,林茂德.論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9,(1)∶1-6.
[14]盧光盛,郜可.大湄公河次區域金融合作與中國(云南)的參與[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39-45.
[15]楊燕紅.昆明市建立區域性人民幣結算中心的可行性與對策分析[J].思想戰線,2010,(S1)∶77-80.
ConstructionofPan-AsiaGrandChannelandDevelopmentofYunnanFinancialIndustry
LI Fu-chang1,YANG Dong-chun1,WANG Hua2,HU Xiao-hui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Based on construction of the Pan-Asia Grand Channel,this paper studied the impact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an-Asia Grand Channel on development of Yunnan financial industry,and conclud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Pan-Asia Grand Channel could improve the finan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Yunnan and the Great Mekong Subregion,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MB cross-border settlement and financing innovation of Yunnan financial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of Yunnan insurance industry,and accelerate Yunnan becom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 of the Pan-Asia,and boost competitiveness of Yunnan financial institution.Then analyzed the impacts of development of Yunnan financial industry on construction of the Pan-Asia Grand Channel from the financial functions aspects of amassing funds,allocating resources,shifting risk and providing convenient financial service.Based on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development of Yunnan financial industry,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such as building Yunnan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compatible with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deepening the cross-border settlement services of RMB,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of Yunnan and enhancing the service ability of Yunnan financial industry.
Pan-Asia Channel;financial industry;cross-border settlement;financing innovation;financial functions
10.3969/j.issn.1005-8141.2017.04.015
F832
A
1005-8141(2017)04-0462-05
2017-01-05;
2017-02-19
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課題項目(編號:JD2011ZD17);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重點項目(編號:2011Z05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71262031、71362028、7136202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1YJC630092);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編號:QN201209)。
李富昌(1981-),男,廣東省樂昌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物流金融。
王樺(1989-),男,安徽省銅陵人,博士,研究方向為管理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