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定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武漢 430070)
病蟲草害數據庫及相應系統,我國建設不少,目前植物保護方向暢通的有42個[1],如中國植保資訊網[2]為用戶提供了植物病蟲害信息的查詢服務、相關防治技術以及動態的測報預報。這些對提高我國病蟲草害防治能力,減少損失,起到了促進作用。但也存在較多不足如數據庫重復率較高,針對性不強;數據庫資料完整性不夠等不足[3],面對這些不足,結合這些年實際工作及該校建設情況闡述如下。
實用性病蟲草害數據及系統,應確定主要的使用者是基層農技人員、種田大戶、職業農民、農業相關院校學生等。這些人員對植保知識有一定了解,認識一些具體的病蟲草害并知道一些防治方法,但由于病蟲草害種類與數量太多,平時見到的病蟲草害不會都認識并了解,其次對一些新的防治方法缺乏認識,很難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這就需要一個相應的數據庫及系統能給這類人員提供學習與提高的途徑,并指導解決實際問題。
數據庫應有以下內容:基礎的具體病蟲草害資料庫(按標準格式錄入);地區病蟲草害防治實例資料庫;綠色防控體系實例資料庫;農藥資料庫(按標準格式錄入);資料收集及自動采集庫;專家在線系統[4]等重要方面。
2.1.1 蟲害
基本錄入格式及內容:蟲害名;別稱;危害植物;危害部位;危害特點;形態特征;(應有文字描述和相應圖片);發生規律;防治技術;地區防治實例等。
2.1.2 病害
基本錄入格式及內容:病害名;別稱;寄主;危害部位;病原;危害癥狀;(應有文字描述和相應圖片);發生規律;防治技術(其中涉及化學農藥的點擊該農藥名稱可跳轉到該農藥的特性內容);地區防治實例等。
2.1.3 草害
基本錄入格式及內容:雜草名;危害植物;分布區域;分類地位;形態特征(文字和圖片);防治方法(其中涉及化學農藥的點擊該農藥名稱可跳轉到該農藥的特性內容);地區防治實例等。
2.1.4 農藥
基本錄入格式及內容:中文通用名稱;英文通用名稱;化學名;曾用名;化學結構類;作用機理;理化性狀;毒性;防治對象;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
界面應簡潔清晰,具體包括內容應有數據庫簡介及使用說明;蟲害查詢;病害查詢;草害查詢;圖片比對查詢系統(現較難實現,但要預留接口);綠色防控技術實例;交流與討論區域;專家在線答疑等相關內容。
能夠根據蟲害名、危害植物、危害部位、危害特征、發生時間等一點或幾點即可查到數據庫里相應的蟲害。如只輸入危害植物,危害該植物所有蟲害都會顯示出來(顯示方式圖片加名稱),再增加條件比如危害部位,顯示數量就會變少,隨者輸入查詢條件越多,查找應越準確。
能夠根據病害名、病原、危害植物、發生部位、危害癥狀、發生時間等一點或幾點可查到數據庫里相應的病害。如只輸入危害植物,危害該植物所有病害都會顯示出來(圖片加名稱),再增加條件比如危害部位,顯示數量就會變少,隨輸入查詢條件越多,查找應越準確。
能根據雜草名稱、危害植物田塊、發生時間等一點或幾點可查到相應雜草,如輸入危害植物田塊,在該植物田可發生雜草都會顯示出來(圖片加名稱),隨輸入查詢條件越多,查找應越準確。
能根據化學名、防治對象、化學結構、作用機理等一點或幾點查找到相應農藥信息。如輸入防治對象,就會顯示能防治該對象藥劑,點擊某一個藥劑名,該藥劑相應資料都會顯示。再增加條件比如化學結構類,顯示數量就會減少,隨輸入查詢條件越多,查找應越準確。
建設病蟲草害數據最大的問題就是病蟲草害基礎數據采集,一般情況下文字資料數據較好采集,最難部分是相應高質量圖片資源及相應地區防治實例,特別是農業病蟲草害種類繁多,要大量專家來提供成千上萬種的病蟲草害資料才能完成,這也是目前大多數數據庫資料完整性不夠存在的主要原因。這就要求建立數據庫應有相應條件與措施。
數據庫建設基本條件應具備:①有一定經費支持;②組織者專業素養好,并有時間對數據進行更新與補充;③有能夠依托的專家資源;④組織者已有部分自己的數據資源并能夠持續采集;⑤組織者要有相關數據采集設備(如高質量相機);⑥要有較為充足的數據存儲資源與網絡資源。
數據庫在構建之初應留有數據上傳功能,能接受常用的文件格式資源,便于相關資料的收集。同時在系統出現的高質量資源(如在交流與討論區域出現的高清圖片等相關資料)能自動存儲起來,要有使用者既是采集者觀念。
另外就是要有相應辦法,使更多的植保工作者成為基礎數據提供者,如可采用數據交換的辦法,根據本人與很多植保專家交流來看,他們較為喜歡的方式是數據交換,這對數據采集是非常有利的。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越來越來的新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的發展,病蟲草害數據庫應有較大的包容性和前瞻性。如在基于云計算的農技推廣數據存儲與處理、基于物聯網的農情信息采集與監測等基礎上開發建設的現代信息技術平臺,平臺實現了基層農技推廣人與人 、人與物 、物與物的移動互聯[5]。我們據此可開發出基于數據庫的手機APP,不光可實現在PC端功能,同時可實現使用者與專家及時交流,所確定有用信息(病蟲草害發生圖片、發生時間、發生地點等)可及時進入數據采集庫內,便于以后及時補充與更新基礎數據庫數據。當有一定財力支持時,完全可及時使病蟲草害相關信息及時推送到用戶手中。
[1] 錢 平,高敬榮.我國農業信息網站建設的現狀與分析.計算機與農業,2001,(7):7~8
[2] 中國植保資訊網.http://cropipm.natesc.gov.cn
[3] 陳定.病蟲草害數據庫建設存在不足探析.中國農業信息,2017,(1):36~37
[4] 降惠,李杰.農業專家系統應用現狀與前景展望.陜西農業科學,2012,40(1):76~78
[5] 甘付華.3G 基層農技推廣信息化平臺在設施園藝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設施農業,2013,(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