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農業局,十堰 442100)
房縣中藥材種子(苗)生產現狀及對策探討
劉 林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農業局,十堰 442100)
為促進房縣中藥材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對房縣中藥材發展重點鄉鎮、加工企業、種植大戶及專業合作社的深入走訪調研,對全縣中藥材種子(苗)生產現狀和存在問題有了全面了解,并結合實際提出了一些發展對策,以供參考。
房縣 中藥材種子(苗)生產現狀 對策探討
房縣南倚神農架,北靠武當山,是神農嘗百草之地,素有“華中藥庫”之稱,享有“黃連之鄉”、“黨參之鄉”之美譽。據統計,全縣境內天然優質中藥材達2 518種,是一座天然的中藥材寶庫,是湖北省乃至全國中藥材主產區之一。藥材種植區域遍布全縣20個鄉鎮的250個村和90%以上的農戶。2016年,全縣各類藥材種植面積2.13萬hm2,全縣生物醫藥產業預計實現總產值25億元,人工種植藥材產值達6億元。調查發現,房縣從事中藥材種植的企業及農戶其種子(苗)的來源渠道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從外地引種購苗;二是縣內中藥材加工企業銷售;三是采挖野生種源,實行野生轉家養;四是部分藥農自留種。種子種苗是中藥材生產的重要繁殖材料,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為中藥材的種子種苗,具有不同于一般種子的特殊性[1]。
因為當地沒有系統的開展生產示范、提純、良種繁育工作,在中藥材繁育技術上的研究非常少,并沒有建立專業化技術規程化的繁育基地。房縣地道藥材品種在規模化種植中有優勢明顯,但種子種苗分戶生產經營仍處于一種自育自繁的狀態,并沒有相對集中生產。即使生產了部分藥材種子,也不能形成種苗產業的相對優勢以及相應的統一質量標準。
首先,房縣優良藥材品種的選育和生產進展緩慢,雖然具備比較嫻熟的制種技術,卻沒有足夠重視選種環節,導致種子的質量參差不齊。其次,沒有良好的藥材種子生產基地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種植出的種子質量不夠好,容易混種,采集種子仍處于一種半原始的自然采集狀態。最后,在眾多栽種的種子產品中有很多產品的質量非常差,并且類型之間混雜嚴重,跟以前的種子質量相比退化很多。
房縣藥材種子(苗)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體現在監督管理的缺位。雖然在農作物方面設置了一級種子管理站,但中藥材方面卻沒有相對應的配套管理系統,導致即使農技推廣中心再多也沒有辦法找到與之匹配的正規中藥材種子(苗)銷售渠道。但在省縣中卻很容易將種子銷售出去,因為銷售渠道相對較多。若藥材渠道不正規,質量就得不到保證,因此建立相關的專門經營中藥材種子(苗)機構是非常有必要的。
房縣中藥材種子(苗)生產流通體系出現了問題,導致更多不規范的交易出現,種子出售價格不合理,不止對藥材,即使是對種子本身也沒有人關注。一般藥材跌漲的周期少則3年左右,多則5~10年。
房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迅速,基地面積逐年擴大,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加強藥材優良種子種苗的繁育和管理可從根本上穩定并進一步提高藥材的產量和質量。
充分利用房縣的經濟實力、社會科技資源以及物種資源。實施“由政府負責組織和協調、科研單位負責現代種苗繁育技術研究、龍頭企業負責優質種苗規模化繁育推廣”的工程化中藥材種苗繁育聯合體系組織模式。
積極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加強對推廣人才培養的扶持力度以及對中藥材種子(苗)的繁育,擴大財政扶持資金規模,積極探索建立中藥材種子(苗)繁育基地以及相關的土地流轉補貼制度、優質種子(苗)訂單、基礎設施建設、生產保險等。另外,中藥材種子(苗)繁育產業要盡可能吸收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
保證種子種苗的質量,因地制宜建立育種基地,將各個推廣環節、審定環節以及示范、試驗環節互相結合,使優良品種的覆蓋率增加,加快中藥材產品的推陳出新。
定期對藥農和從業人員進行素質培訓是極其必要的,借助農業院校的科研優勢,結合中醫藥院校的研究成果,加快中藥材人才的儲備。此外,還可以走定向招生的路線。
盡快建立中藥材種子(苗)質量管理體系有助于保留種子藥材的特殊性,建立種子質量監督中心,制定并實施中藥材種子(苗)質量標準[1]。
綜上所述,藥材不同于糧食,它的用途相對專一,市場需求有一定規律,在市場上容易形成大起大落的周期性。若想提高藥材種子(苗)的質量和產量就要從根本問題上加大力度,選擇最優質的種子(苗)種植及適合的種植產地。
[1] 林時遲,陳善杰.健全管理體系強化行業監管促進種子產業健康發展.中國農技推廣,2006,22(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