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敏
(河北省泊頭市農業局,滄州 062150)
節水灌溉技術在大田作物中的推廣及應用
趙會敏
(河北省泊頭市農業局,滄州 062150)
水資源不足一直是困擾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如何解決大田作物的灌溉問題也是當下我國農業的難點所在。節水灌溉技術的出現,為我國解決大田作物水資源的問題提供了可能,對于農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基于此,文章就節水灌溉技術在大田作物應用和推廣展開了詳細探究。
節水灌溉技術 大田作物 推廣和應用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水資源卻極其缺乏。有數據顯示,我國的土地資源占世界總耕地的9%,但水資源卻不足世界水資源的3%。水資源的缺乏已成為影響我國大田作物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大田作物中引用節水灌溉技術勢在必行。
就我國目前農業發展狀況來看,在大田作物中引用節水灌溉技術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大田作物比較依賴水資源,水資源的供給情況直接決定了產量。在大田農作物中引用節水灌溉技術,不僅可以保證大田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也可以有效避免自然災害對大田作物的影響,進而提高大田作物的產量;其次,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導致水資源大量被污染,這對我國的水資源缺乏問題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水資源污染問題直接導致供應大田作物所需要的水分嚴重不足,最終影響大田作物的生長[1]。通過節水灌溉這一新技術,可以有效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有效減少水污染問題對大田作物的影響。
節水灌溉相較于傳統灌溉而言,雖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也存在著諸多的技術性問題。如:灌溉成本問題,節水灌溉技術與傳統的大水漫灌技術相比需要一定的設備,傳統的大水漫灌只需要挖好灌溉渠道,但節水灌溉技術需要一定的設備才能完成,需要先進技術的投入,這就使灌溉成本增加,對灌溉技術水平的要求增加。不僅如此,要想將節水灌溉技術科學的應用在大田作物中,還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體系支持。筆者對此體系展開詳細分析。
大田作物的生長與其種植的土壤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其中土壤的鹽堿度、施肥方法和土壤種植層的濕度更是影響大田作物生長的關鍵因素。要想科學合理的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必須先對土地進行測試。
2.1.1 田間持水量測定
水量是維持大田作物生長的關鍵,對農田間的持水量測定,可以采用室內濕潤法。測定時,隨機選取多組大田深度為0.3~0.6 m原狀土,測定取平均值。為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可以對比測量,取平均值。
2.1.2 土壤濕潤層深度調查
作物根系的延伸程度,以及所在位置土壤中可溶性鹽的情況是影響土壤濕潤層深度的重要因素。對土壤濕潤層的測量,可以依據當地種植大田作物根系的延伸長度,選取測量土壤的范圍。
2.1.3 作物種植環境適宜性
大田作物種植作物多樣化,受氣候環境等變量自然因素影響深遠,做好先期環境調查,實現應對措施預備計劃,保障大田作物正常生長發育。
常用的節水灌溉技術有:滴灌、滲灌、小管出流、微噴灌[2-3]。這4種技術各有各的特點,在實際中可以根據當地土壤的情況來科學的選擇。這里以筆者所在縣城的各大田作物作為觀測對象,觀測面積為1 000 m2,經過一系列的土壤數據檢測,決定采用滴灌澆灌技術。首先使用的地埋低壓管道聯通軟管,每根軟管長1 000 m,直徑為5.0 cm左右,在上面設有許多小口,以保證流徑水能均勻不斷地連續向兩測分布。灌溉時,水流直接濕潤大田作物根部。并且灌水額度以及灌水周期隨大田作物的生育階段不同而不同。經過這種科學的灌溉方法,大田作物每667 m2比傳統的灌溉技術大約增產20%,水資源消耗也僅僅是傳統灌溉的50%。由以上數據不難發現,選用科學合理的灌溉技術不僅能夠節約水源,還能夠增加產量。
節水灌溉在大田作物中的推廣,首先離不開宣傳。可以在農村人口密集的地方,由地方領導和宣傳員共同舉辦“節約用水宣傳日”活動。通過宣傳,要讓農民意識到我國水資源的匱乏,認識到水資源對人類生存生活的重要性,改變農民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思想觀念,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從根本上樹立起節水灌溉的意識,從而積極主動的為節水灌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來,雖然我國農民的經濟水平在不斷提高,但與國外農民之間仍具有很大的差距。在節水灌溉這種工程上,單獨的依靠農民自己進行投資來改變灌溉方式是很不切實際的。特別像節水灌溉這種前期投入比較大,收入卻不明顯的工程。國家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可以在灌溉條件差的地區進行試點性推廣,一旦取得成功,將會有良好的模范作用,其它地區也會爭先的模仿這種模式。如此下來,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節水灌溉技術在大田作物中的推廣。
無論是從大田農作物生長的角度,還是從我國新農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節水灌溉技術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節水灌溉的應用問題,首先選取科學的灌溉方法,然后加強樹立農民的灌溉意識,其次就是要完善灌溉體系。同時國家和地方要對此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大宣傳,促進農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1] 袁壽其,李紅,王新坤.中國節水灌溉裝備發展現狀、問題、趨勢與建議.排灌機械工程學報,2015,(01)
[2] 嚴以綏.膜下滴灌系統規劃設計與應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1
[3] 蔡煥杰.大田作物膜下滴灌的理論與應用.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12
如何防治小麥黏蟲
小麥黏蟲成蟲具有遠距離遷飛的習性,春季由南方向北逐漸遷移為害,秋季又由北遷飛回南方為害。成蟲對燈光、糖醋液有較強的趨性。
雌蟲產卵趨向黃枯葉片,在玉米苗期卵產在葉片尖端,成株期產在穗部苞葉或果穗花絲等處,形成縱卷條狀卵塊,每個卵塊20~40粒,多者達200~300粒。每頭雌蟲一生產卵1 000~2 000粒。小麥黏蟲喜好潮濕氣候,相對濕度75%以上,溫度23~30℃有利于成蟲產卵和幼蟲存活。
幼蟲有6個齡期,1~2齡幼蟲多隱藏在作物心葉,取食葉肉,只殘留表皮。3齡后將葉片咬成不規則缺刻,密度大時能將葉片吃得僅留下葉脈。4齡后幼蟲具假死性并進入暴食階段,大發生時有群集轉移為害的習性。幼蟲老熟后停止取食,爬入3~4 cm的土層中作土繭化蛹。
針對小麥黏蟲的這些生活習性,宜采取這些防治方法。
方法一:百株幼蟲10頭或5頭/m2時需防治,選用90%晶體敵百蟲1 000~1 5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
方法二:90%晶體敵百蟲加40%樂果乳油等量混合液1 200~1 500倍液噴霧,或4.5%高效氯氰菊酯2 000~3 000倍液均勻噴霧,或25%滅幼脲三號500~600倍均勻噴霧,或25%敵馬乳油50~80 ml,兌水15~30 kg均勻噴霧。
方法三:在三齡前選用25%滅幼脲三號懸浮液500~6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2 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本刊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