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海英 姜靖 李宏 策顧鋼 陳超
國外科研人員的“兼職兼薪”
文/劉海英 姜靖 李宏 策顧鋼 陳超
圖/攝圖網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此舉一出便引發了輿論廣泛熱議。
那么,國外是如何做的?又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
在美國,大學老師或科研人員開辦公司或在外兼職并不鮮見,這一現象的出現得益于1980年聯邦政府推出的《貝多法案》。該法案明確規定,聯邦政府所資助大學研究所獲的知識產權所有權歸大學所有,由大學負責相關技術轉移工作,而發明人應分享專利許可收入。持有專利所有權的大學都會就科研成果的轉讓、開發及利益分享機制做嚴格的規定,研發的利益會得到保護?!敦惗喾ò浮返耐瞥鍪姑绹拇髮W、國家實驗室等成了科技創新的溫床。
從大學的角度看,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兼職兼薪既是大學服務社會的途徑,也是推動科研創新的刺激手段,社會、學校以及創業者都會有所收益。因此,總體上看,美國大學對于科研人員和教師兼職兼薪是采取鼓勵態度的。同時,各大學也十分注重對兼職兼薪行為的規范,比如對教師兼職工作的時限、兼職工作的內容和方式、兼職行為的收益分配等做出規定,以防止兼職兼薪行為對正常的科研和教學活動造成不利影響。
例如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五分之一原則”規定,如果確有必要,在不違反“管理者和教師共同的倫理標準”的前提下,經學院批準后,教師一周最多可以有一天用于校外服務活動,從事咨詢或者參與企業業務。而那些能抽出自己時間為企業效力,同時為學生找到工作又能繼續開展研究的教授便成了典型的MIT學者。比如因作為二戰時期科學政策管理者和二戰后向羅斯福總統提交《科學,永無止境的前沿》報告而一舉成名的凡尼佛·布什,在他早年的職業生涯中就身兼教授、咨詢師和公司創建者數職。
在法律的保障下,眾多有才華、富有創新精神的大學老師和科研人員帶著自己的發明成果開辦公司,將科研成果商業化,在促進科研創新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個人財富的增長。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理查德·帕克除了在英國著名的勞斯萊斯公司任研究與技術總監外,還擔任英國皇家工程院研究委員會主席、英國航空技術指導委員會主席等職。帕克曾表示,英國皇家工程院作為英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會,非常鼓勵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鼓勵大學教授進入企業工作,鼓勵企業技術人員赴大學兼職。
在帕克看來,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大學和企業之間的通力合作。大學教授到企業工作,企業技術人員到大學兼職,有利于促進產學研跨界合作和技術成果轉化,將成熟技術推廣到公共應用領域。
帕克以他工作了37年的勞斯萊斯公司為例,該公司與31個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大學里建立了勞斯萊斯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還孵化出很多公司。這種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也是勞斯萊斯公司不僅制造出久負盛名的勞斯萊斯汽車,還成為世界上知名的三大航空發動機制造企業的秘訣之一。
知識轉移最好的形式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曾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的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教授張新房表示,英國允許教師兼職兼薪,目的無非是為了激發科技人員最大的活力。張新房說,在以主要掛靠單位的科研為中心的前提下,大學教授和科研人員兼職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促進各高校的學科發展并增加收入。他們到工業企業兼職最大的好處在于能處理一些實際問題,還經常因受到這些實際問題的啟發而轉向新的研究方向。
英國并沒有法律對大學教授或科研人員兼職兼薪問題做出明確規定,視各個單位具體要求而定。英國大學教授跟大學簽訂工作合同,但在外兼職需經學校批準,同時大學也鼓勵教授在外注冊成立公司將知識產業化,但需要經大學同意,大學應得到一定比例的收益。
德國通過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為科技人員潛心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首先,按照相應職位和崗位標準所獲得的基本薪酬是科研人員的基本和穩定收入。此外,科技人員還可以從成果轉化和部分科研獎項中獲得相應的收入獎勵??蒲许椖恐械娜藛T經費為開展項目研究而聘用人員的開支,起到了培養科研人才、解決高層次技術人員特別是博士和博士后就業的作用。
在基本薪酬方面,德國法律規定,高校和主要科研機構的教授、科學家都屬于公務員序列,實行酬勞與業績掛鉤的薪酬體系。在科研活動中,科研項目各財務科目之間沒有明確的比例規定,但通常人員費用占項目總經費的60%左右,也有些項目人員費用甚至占到80%左右,體現了對人力價值的重視。項目負責人在經費配置、人員聘用等各個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在對科研人員從成果轉化中獲取報酬和獎勵方面,德國《雇員發明法》比較詳細地規定了對發明人的報酬計算方式及數額。需要指出的是,全職在編人員不得從項目費中領取任何形式的報酬。
此外,德國還有各類科技獎項500多項,其中多數設有獎金,這些獎項大多會對獎金使用設定附加一些限制,獲獎人不能隨意支配,獎金只能用于項目研究,不能用于個人消費。但也有些獎項如索菲亞·卡瓦列夫斯卡婭獎,獎金除用于項目研究支出外,還可以用于獲獎人及其團隊工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