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苗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應用連續護理對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的效果
張苗苗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目的:探討連續護理對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56例,按簡單數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宣教方式,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連續性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及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健康知識評分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連續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宣教中應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識水平,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推廣。
連續護理;老年慢性病;健康宣教;效果
老年慢性病是老年人群長期積累導致的進行性損害疾病統稱,無傳染性,尤以高血壓、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冠心病等發生率最高。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老年慢性病中高血壓所占比例約為40%,糖尿病約占20%,合并多種慢性病比例較高,且病程較長,遷延不愈,對患者生理機能、認知功能等均造成嚴重影響,對其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在健康宣教方面的需求極高[1-2]。為了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宣教效果,本研究選擇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78例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癥狀及臨床檢查確診,排除意識障礙者,排除病情危重者,排除依從性差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簡單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8例。觀察組男42例,女36例;年齡65~82歲,平均年齡(72.6±2.5)歲;疾病類型:高血壓32例,糖尿病20例,冠心病15例,其他11例。對照組男43例,女35例;年齡63~85歲,平均年齡(72.5±2.8)歲;疾病類型:高血壓33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7例,其他9例。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宣教,包括疾病介紹、注意事項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入院之初,對患者健康知識水平進行評估,據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擬定個性化連續護理方案,側重患者實際需求,尋找關鍵問題,建立檔案表格,以時間為軸,以護理內容、責任人為序,落實健康宣教方案,并加強隨訪。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及患者滿意度。出院后12個月進行健康知識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并發癥預防、藥物治療、保護與招呼知識獲取途徑、安全事故防范、健康咨詢途徑等8項類容,每一項依據了解程度設1~5分,總分4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3]。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軟件SPSS19.0進行,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卡方校驗;計量資料均數平均值表示,t值校驗,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健康知識評分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健康知識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連續性護理模式即為連通院內、院外的一種護理管理辦法,保證護理的持續性,從而提高護理的有效性[4]。老年慢性病患者因疾病纏身,疾病遷延難愈,加之身體機能受損,認知功能削弱,自我管理能力降低,需加強對患者持續性治療與照顧,提高健康宣教效果,避免并發癥發生,強化自我管理效能,提高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中針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自身特點,進行健康知識水平評估,并擬定針對性連續性護理方案,保證院內、院外的護理配合,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本研究中觀察組經連續性護理干預模式的實施,其健康知識評分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連續護理干預模式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健康宣教中應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連續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宣教中應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識水平,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推廣。
[1]張傳政,趙列賓,仇曉春.我國社區慢性病管理10年文獻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3,33(09):1292-1295.
[2]趙淑軍,彭江榮,蔡恒.慢性病流行現狀與基層防治對策[J].公共衛生預防醫學,2013,24(01):55-56.
[3]李坤,梁會營,李恂.沈陽市社區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0,18(06):584-585.
[4]張曉麗,王英梅,肖嬋華.家庭環境因素干預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3,15(06):5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