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鋒++任工昌
摘 要: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要在教學目標的驅動下完成教學任務,該教學法適合專業課程或操作類技能教學,尤其適合數控加工技術應用專業課程的教學。
關鍵詞:數控技術;任務驅動;自主協作;分層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精心設計任務
1.興趣性與成就感的統一
任務的設計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以引導學生樂于學習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為最終目標,所以其出發點、主觀愿望和最終目標是相互制約的統一體,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使課堂教學失敗。做好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課前準備工作,要從整體把握好教材,設計好教學任務,要為學生創設好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環境。
如在講解車削圓弧面時,教師可用加不加圓弧補償G41、G42來觀察工件外形尺寸的變化,從而引導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產生探究欲望。首先,教師要使學生有較強烈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然后讓學生自己看書理解“圓弧補償”知識點,最后讓學生通過修改刀尖圓弧R值,并通過量具測量得到補償后的尺寸的變化和沒補償之前兩者數值的區別,從而使學生理解并掌握該任務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改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有趣的試驗中完成教學任務。
2.引導與探究的結合
數控加工技術課是一門動手能力很強的專業課,只有通過課堂的動手操作練習,才能學好這門課程。但由于學生在操作機床時有一個由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操作中難免會出現失誤操作,難免對機床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危及操作者的安全。教師要讓學生認真學習機床安全操作規程和仔細觀察指導老師的示范操作,然后讓學生放開手腳去實踐,不怕失敗。雖然期間會給機床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但教師也不能因小失大。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出現問題時也不要一味地批評,應多加以引導并給予鼓勵,不要因怕出現問題而責怪學生,使學生失去探究的欲望。
3.固化與靈活性的結合
我們在設計任務時不可能考慮得面面俱到,何況數控加工技術是以操作為主,做出合格的工件是任務的最終目標,在整個任務進行的過程中應允許學生出現問題,并且學生能自己解決問題或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所以在設計任務時教師應注意任務的重點,對關鍵步驟必須加以強調,防止學生不能順利完成任務,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合理組織課堂——自主協助,完成任務
1.合理設計任務
任務的設計不能模糊不清,應精確到具體的某一點上。不要認為設計任務就是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這樣就有點“教條主義”了。因為任務有大有小,有的任務可能步驟很少,而有的任務可能要結合前面已經完成的任務來進行,所以教師應靈活設計任務,不能流于形式。
2.課堂自主協作學習
在課堂中教師除了為學生提供實施任務時必要的條件,還應當引導學生將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相結合,提前把學生根據任務需要分成若干組,然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自主討論,開展協作學習。整個過程以任務為主線,以學生互動協作為學習方法,讓每個小組或小組成員通過討論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充當旁觀者,認真地傾聽,了解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程度,適時提供指導和糾正錯誤,讓學生把握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三、課堂評價應用——分層評價,方式多樣
如何對任務的完成情況和結果進行評判,這個問題必須在設計任務時多加考慮,這樣學生的完成情況以及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才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以免因準備不充分而影響最終成績的評定。任務的設計應由淺入深,分層設計知識點,設計與之相對應的評判考核標準;決不能搞“一刀切”,不然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消化不良。所以,在考核評定后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對于掌握好的同學,可以布置拓展任務,擴大其知識面;對于掌握不是很好的學生,教師應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方案。
參考文獻:
[1]羅偉兵.基于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工程制圖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9).
[2]李 紅.《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