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
古人鑄鑒,鑒大則平,鑒小則凸。凡鑒洼則照人面大,凸則照人面小。小鑒不能全觀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則鑒雖小而能全納人面。仍復量鑒之小大,增損高下,常令人面與鑒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鑒,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
(選自《夢溪筆談》,上海三聯書店2014年7月第1版)
鑒賞空間
我國歷史上曾經產生過無數的能工巧匠,他們以自己的智慧開創了令人嘆服的高超技藝,凸面鏡的制作就是其中之一。
工匠師傅制作時反復測量鏡面的大小,通過調整鏡面的凹凸程度做到人臉的大小與鏡子照出的形象的大小相配,足見古代工匠的精巧與智慧之處。
讀有所思
1.古人鑄鑒為什么“鑒小則凸”?請用原文回答。
2.結合文章內容,說說師曠“傷知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