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軒,羅學芳,羅 佳
(宜賓市農業(yè)科學院,四川宜賓 644000)
宜賓市農藥使用中存在問題及建議
陳義軒,羅學芳,羅 佳
(宜賓市農業(yè)科學院,四川宜賓 644000)
文章通過對宜賓市近年來農村農藥使用情況展開調查,并對結果進行整理、分析,針對農民使用農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以期為農戶科學選購和合理使用農藥提供幫助。
農藥 問題 建議
農藥使用安全與否關系到農業(yè)生產、 農產品、 人畜、 環(huán)境、 生態(tài)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重要課題。為指導農民正確、 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宜賓市農科院開展了農藥使用情況調研活動,并整理、分析其存在問題,提出建議。
1.1 調查對象
農藥經銷商、用藥農戶。
1.2 調查方法
采用座談、走訪與問卷調查相結合,主要深入糧、果、蔬、茶集中生產的長寧縣、宜賓縣、南溪區(qū)、屏山縣所屬25個鄉(xiāng)鎮(zhèn)60個行政村調研,內容重點圍繞農藥品種的選用、使用情況及安全防護行為展開。
2.1 農戶購藥情況調查
2.1.1 藥品的識別和選用
經調查,農戶購藥時首要關注的是防治效果,占82.56%,其次是價格,僅有23.84%考慮到毒性。對包裝袋上不同顏色所對應的農藥類別了解的農戶占56.43%,有26.8%的農戶不清楚在農業(yè)上禁用的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品種,年高毒農藥使用量占到總用藥量50%以上的農戶有8.53%,占用藥量20%以上的有30.15%,明白高毒農藥替代品種的只有12.63%。生物農藥的使用比例都在全年農藥使用量的20%以下的農戶僅占39.28%。
2.1.2 購藥渠道
據統(tǒng)計,有72.68%的農戶選擇到農技站、植保站或供銷社的門市部等正規(guī)的農資部門購買,仍有12.36%的農戶因貪圖便宜會去集市不固定商販處購買,認為購藥發(fā)票可有可無的農戶占51.28%。
2.1.3 購藥依據
購買由銷售人員推薦用藥品種的農戶占50.38%,憑自己經驗購買的占38.32%,看別人用什么藥就買什么藥的占8.75%,依據電視廣告宣傳用藥的占5.75%。
2.2 農戶用藥情況調查
2.2.1 施藥時機
46.25%的群眾聽取農技站人員的宣傳,50.32%會深入田間觀察,據經驗適時用藥,有10.53%的用戶看到別人施藥時用藥。有50.76%的用戶有蟲無蟲打保險藥、見病就防,有37.48%的農戶看見病蟲大量發(fā)生了才打藥,重治輕防。對于蔬菜水果等短期作物,農戶施藥頻繁。
2.2.2 農藥的配制
在用量上,按說明書要求來配用的有48.35%,據自身經驗來確定 的占51.65%,加量使用的占50%;在方法上,有 49.53%的農戶以瓶蓋作為量具配藥,38.48%經粗略估算后直接往噴霧器內加水加藥,用量杯準確量取的僅有9.53%的農戶。使用專用的配藥桶,采用二次稀釋法配制藥液的農戶占25.38% 。為省時省力,72%的農戶采用多種農藥混合以兼治幾種病蟲害,其中40%的農戶因不清楚農藥的特性與功能存在盲目混配現象,導致藥效降低甚至無效。
2.2.3 農藥的施用
經統(tǒng)計,8.53%的農戶不遵守農藥禁限用規(guī)定,將高毒農藥用于蔬菜、水果等短期作物上;75%的農戶隨意用藥并加大用藥量,增加使用次數,擴大使用范圍。在安全間隔期內有45.28%的農民仍在施用農藥,甚至存在今天噴藥,明天采收上市的現象。20%農戶在同一作物上多次使用同種農藥。
2.2.4 農戶用藥安全意識情況
經觀察田間農戶用藥時的著裝,幾乎未見帶有手套、口罩的;有10%農戶為省事省時未采取隔行噴霧,1 d超6 h施藥的農戶有2%,甚至有 5%的農戶會在施藥間歇抽煙、喝水、吃東西,且施藥后也不用肥皂洗手等。
3.1 農藥濫用、亂用情況嚴重
(1)在農藥選擇上,一是因農戶多關注防治效果而少考慮農藥毒性的購藥理念,致使超范圍地使用高毒、高殘留甚至國家明令禁用、限用農藥(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呋喃丹),進而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品質下降。二是長時期使用同一種農藥,致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加大了防治難度。三是因農戶對農藥混用的基本原則不了解,總認為混用的農藥種類越多越好而隨意將多種農藥盲目混用,造成藥效降低,甚至帶來藥害。
(2)在施藥時間上,一是農戶未按照不同病、蟲、草害的最佳防治時期適時用藥,有的農戶甚至不管有無病蟲發(fā)生都頻繁地施用農藥,以求保險,該現象在短期經濟作物上最為突出,既浪費人才物力,同時也嚴重污染環(huán)境。二是由于農戶對農藥殘留的漠視態(tài)度,并未依照農藥安全間隔期要求采收,有的甚至在作物收獲前1 d還在施用農藥。
(3)在使用劑量上,在農戶普遍認為只要農藥用量大防治效果就好的思想影響下,大多農戶不按農藥使用須知的規(guī)定量使用,任意加大用藥量,形成農藥用量越來越大的惡性循環(huán)。
(4)在使用方法上,一是農戶因缺乏科學的技術指導,致使施用方法不當,使得農藥藥效較低。二是以工農型手動噴霧器為主的施用器械,其噴灑部件單一、噴霧技術落后,不僅影響農藥利用率,甚至出現人畜中毒事故。
3.2 農藥殘留量超標問題嚴重
一是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因有些農戶為了防治效果好,盲目增加施藥次數和施藥量,特別是在瓜果菜生產中,有的農戶甚至還在使用國家禁止在瓜果菜上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等。二是有的農戶為趕市場和行情,隨意采收,甚至頭天打藥,第二天就采收上市,致使產品農藥殘留嚴重超標,危害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在使用化學農藥時,要嚴格遵循化學農藥使用的注意事項,切實掌握有關原則,以達到科學、安全、有效的目的。
4.1 使用有關原則
(1)正確選購農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地延續(xù)發(fā)布《宜賓市主要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登記農藥推薦名錄》,以指導農民科學選購農藥用于防治病蟲草害。農戶在選購農藥時要仔細閱讀標簽上的名稱、適用范圍、生產日期、有效期等內容,準確了解其性能和最佳防治對象,并根據防治病蟲類型、施藥方法的不同選擇相適宜的劑型。如防治鉆蛀性害蟲和地下害蟲,以及防除宿根性雜草,應選擇藥效釋放緩慢、藥效期長、具有內吸性的顆粒劑型農藥。
(2)把握防治時期。每種作物的病、蟲、草害都有最佳防治時期。對病害要早預防,做到在發(fā)病初期用藥;對蟲害一般在孵化至3齡以前用藥(如食心蟲等蛀食性害蟲應在幼蟲蛀入果實之前,粘蟲應掌握在幼蟲低齡階段(幼蟲2~3齡期);對雜草應在萌發(fā)至3葉前。有些病蟲害要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有些病蟲害要達到防治指標防治才經濟、安全。另外應嚴禁在農藥安全間隔期內濫用農藥,一般殺蟲劑如菊酯類農藥,安全間隔期應不少于7~10 d,殺菌劑的安全間隔期不少于5~10 d。
(3)準確控制用量。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書的計量范圍用藥,準確控制用藥濃度和次數。配藥時要用量具按規(guī)定劑量稱取,嚴禁用瓶或袋隨意倒取,以防因用藥量的增大而加重農藥殘留,甚至引起人畜中毒。
(4)使用方法科學。常用方法:噴霧法、拌種法、熏蒸(熏煙)法、噴粉法、浸種(浸苗)法、毒餌法、毒土法、土壤處理法、涂抹法等,具體應根據病蟲害危害部位、傳播途徑或生活習性選用(如防治地下害蟲采用毒餌或土壤處理;防治種子帶菌或苗期病蟲害采用拌種浸種浸苗法;防治根部病害采用灌根、施毒土的方法;防治溫室、塑料大棚等密閉環(huán)境中生長的作物病蟲害采用熏蒸(熏煙)。
4.2 宣傳使用無公害農藥
借助電視、 廣播、新農通及農民夜校,加強對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農藥、生物制劑、病毒制劑、農用抗生素等無公害農藥的宣傳,在生產關鍵節(jié)點深入田間,對安全用藥知識進行現場培訓,加強安全用藥技術示范,幫助農戶充分掌握安全用藥的技術要領,盡最大努力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4.3 推進統(tǒng)防統(tǒng)治和綠色防控相融合
(1)結合重大農作物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制補助項目的實施,扶持專業(yè)化服務組織。通過專業(yè)化規(guī)模化防治,推進農藥“統(tǒng)購、統(tǒng)供、統(tǒng)配、統(tǒng)施“。同時實施低毒生物農藥示范補貼試點,鼓勵和帶動低毒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
(2)開展統(tǒng)防統(tǒng)治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扶持建立一批安全用藥示范區(qū),組裝集成技術模式。以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如綜合運用殺蟲燈、性誘劑、防蟲網、誘蟲板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4.4 加強農藥殘留檢測
在各蔬菜果品集中產區(qū)的重點鄉(xiāng)鎮(zhèn)建立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點,部分蔬菜果品出口企業(yè)建立自屬檢測設施,應用速測技術開展農藥殘留檢測,檢驗結果以適當的方式公布,通過檢測對安全使用農藥實行切實有效地檢測管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1] 馬志超,楊勤元,劉宗院.淺談農藥安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家畜生態(tài)學報,2004,25(4):292~294
[2] 劉建芬,張暉.發(fā)展無公害蔬菜必須采取新對策.甘肅農業(yè),2005,(7):49
[3] 關慶華.淺談農藥科學合理使用技術.山東農藥信息,201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