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水稻防災減災技術指導意見
當前,長江中下游地區早稻處于抽穗灌漿期、中稻處于分蘗期、一季晚稻處于移栽返青期、雙季晚稻處于播種育秧期。據中國氣象局預測,未來10 d江淮、江漢、江南大部仍有持續大到暴雨天氣,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4~8成。針對當前不同稻作類型所處生育階段和生產特點,農業部水稻專家指導組在召開全國早稻生產形勢與中晚稻苗情分析會基礎上,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長江中下游水稻防災減災技術指導意見。
2017年早稻秧苗素質好、成秧率高、基本苗足、成穗數有保障,但生長后期雨水偏多,日照時數減少,個體生育進程延緩。要加強分類指導,確保安全成熟,實現顆粒歸倉。
一是管好水。近期雨水較多,受淹田塊要盡快排水露田,促進根系恢復生長活力,防止倒伏。灌漿結實期要保持田間干干濕濕,以濕為主,保持植株根系活力,后期切忌斷水過早,防止出現早衰和高溫逼熟。
二是補粒肥。對長勢較弱、易脫肥早衰的三類苗田,一般施用尿素1~2 kg/667 m2,或施用葉面肥,增強后期葉片光合能力,促進籽粒灌漿結實。
三是防病蟲。加強監測預警,強化以水稻“兩遷”害蟲、稻瘟病、紋枯病等為重點的病蟲害總體防控,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藥用量。
四是適期收。一般在齊穗后25 d左右、全穗失去綠色、穎殼90%變黃時收獲,防止出現“割青”。大力推進帶秸稈粉碎裝置的機械化聯合收脫,提高收獲效率。
據調度分析,2017年一季稻栽插期普遍早于往年,返青活棵快,發苗較足。要做到因苗施策,合理控制群體,搭好豐收架子。
一是加強水分管理。受淹田塊要及時、分次排水,結合洗苗輕露田,及時補追速效氮肥。早栽田塊分蘗后期要提倡早曬田,控制高峰苗數,提高分蘗成穗率。
二是科學施用肥料。受淹田塊要補施1次肥料。遲栽田塊要早施分蘗肥促早發,搭好豐產苗架。施用穗粒肥要在群體高峰苗已過,葉色明顯褪淡顯“黃”時進行,根據不同栽培方式、品種和苗情合理施用。要增施鉀肥,切忌盲目增施氮肥,造成后期貪青晚熟。
三是搞好病蟲防治。加強破口至抽穗期前后的混合用藥總體防治,重點防治好“兩遷”害蟲、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
四是防范高溫熱害。部分地區一季稻茬口提前,特別要注意防范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溫熱害。抽穗時如遇持續超過35℃的高溫,田間要保持深水層,以水調溫,降低穗層溫度。也可采取葉面噴施磷鉀肥的辦法,增強水稻植株對高溫的抗性,減輕或緩解危害。
一是合理選擇品種與播栽方式。機插晚稻要選用早中熟品種,降低后期遭遇“寒露風”風險。提倡采取濕潤稀播壯秧移栽和塑盤育秧拋栽方式。
二是及時防范洪澇災害。秧田期如遇暴雨洪澇,要及時搶排積水,同時適當保持淺水層,防止雨后升溫過快造成青枯死苗。
三是統籌安排茬口銜接。根據早稻生育進程確定播種適宜期。早稻讓茬遲的地區,可能造成晚稻秧齡過長、葉片徒長,應適度稀播,減少化控藥劑用量。同時,施好“送嫁肥”、打好“送嫁藥”,促秧苗健壯、栽插后早發。早稻讓茬后要及時搶時栽插,以密補遲,插足基本苗,采取促早發管理措施,加快生育進程。
(中國農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