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權
(黑龍江省北安市32120部隊農副業基地,北安164000)
黑龍江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王永權
(黑龍江省北安市32120部隊農副業基地,北安164000)
黑龍江是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最多的省份,也是我國重要的大豆生產基地。為維護大豆生產的健康發展,提升大豆的單產水平,進而保證良好的經濟效益。除需加大推廣高抗高產優質品種外,適合當地生長條件的種植技術尤為重要。因此,文章通過對黑龍江大豆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分析,旨在提升黑龍江大豆的生產效益。
大豆 高產 栽培技術
黑龍江雖是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最多的省份,但由于在最初生產階段,其大豆種植的單體生產經營規模較小以及單產水平較低,加之受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影響,黑龍江省大豆種植效益呈一定的下降趨勢,從而導致種植面積也在逐年縮小。后經多年試驗,黑龍江省終于研發出符合本身生長環境的大豆種植技術,即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并對種植的品種以及技術進行了一系列的規范,使當前黑龍江省的大豆種植效益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回升,相對傳統種植技術,新種植技術還可省去起壟與中耕等環節,這一創新不僅能有效降低15%左右的生產成本,還能提高產量[1]。
基于大豆本身特性,針對種植地塊進行選擇,以此前耕種過玉米、小麥、稻谷等經濟作物的土塊為最佳。而后的耕作過程,需實行3年以上不同作物的輪作,如實行麥—麥—豆、米—麥—豆、麥—豆—改3區輪作方式,并做到不重茬、不迎茬。以確保土壤肥力滿足大豆的生長需求。
實行以深松為主的松旋翻耙,深淺交替的整地方法。在大豆種植前,首要工作便是對土壤進行深松處理,深松是對基礎地塊進行至少30 cm深度的翻轉,以打破土壤的犁地層。隨后便是進行浮秋平翻,此次的平翻深度需在18~22 cm處進行,以確保土壤中無大塊土壤,隨后以翻耙結合的方式,讓整塊地的土壤更加疏松。然后,再進行大豆秋翻、耙、粉碎后起壟,要確保至少50 m長的壟長直線,且直線誤差不得超過5 cm,而壟距之間的誤差則不能超過2 cm,壟溝至壟臺的高度則至少需要18 cm。若地方條件允許,則可利用大型機械對其進行耙茬深松處理,先實行深松然后經過至少兩次的重耙。以使土地達到最佳播種狀態。
針對旱地的整治,首先是要進行搶墑整地,即在耕層土坡化凍達到一定程度時將其頂漿起垅,待整平耙細后在連續施行翻耙起壓作業,以滿足大豆的待播需求。其次是引墑播種,由于干旱地帶地塊本身相對較為脆弱,因此應盡量減少對地塊的翻動,并控制松耙的時期,隨后便可利用機械進行封閉式播種,這樣即可確保大豆于最佳時機入土,又能起到縮短播期的效果。若地塊本身底墑較好但表墑較差,則需先粉再壟干土,隨后進行播種,并確保將種子播撒于濕土之上,以便及時鎮壓。最后是提墑供水,該環節應根據具體旱情來適當調整鎮壓強度,且需做到與播種、鎮壓連續作業環節不脫節,以滿足種子在出芽及出苗期對水分的需求。
結合黑龍江省的土壤類型與氣候條件,種子的選擇除了需滿足具有較強的耐低溫和抗病性能外,還需確保種子的出芽率在98%以上,且純度至少需達到99%,如此方能確保胚的完整性,從而為之后的高產奠定良好基礎。
針對大豆種子的預先處理,首要應進行除癟與去病粒工作。完成初步的種子篩選工作后,需經歷2~3 d的曬種,盡可能消除更多的病菌,進而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與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機率。此外,曬種應盡量選擇地勢平坦的地區,且需確保良好的通風條件,若正午陽光充足,則需經常對其進行翻動,以免強光灼傷種子。若條件允許,可進行藥劑拌種,對部分病害和地下害蟲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2]。
大豆的生長過程通常需要大量的養料,對于肥料的選擇應盡量施加有機肥。相對于化肥,有機肥的營養元素更加全面,肥料效力也相對較長。不僅如此,施加有機肥還將有利于增強土壤的蓄水與保墑能力,起到改善土壤團粒結構的作用,進而滿足大豆生長后期對養分的需求。此外,若施加適量的腐熟有機肥,能夠更好的溶解一些不易分解的養肥,從而大幅度提升土壤的肥力。
眾所周知,化肥中含有大量的化合物。其雖養分含量高,肥效快,能促進大豆高產,但若使用量搭配不當,反而會因養料中化合元素的含量過大而導致作物死亡。因此,化肥的使用務必遵循科學施肥原則,并與農家肥、微肥等肥料搭配使用,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以大豆施用化肥為例,應將施肥期控制在開花到鼓粒、出苗到開花、鼓粒至成熟3個生長期,其施肥總量需嚴格控制在55%、20%、25%。此外,在大豆的整個生育期,各類肥料的施用總量也需進行嚴格的控制,其中,氮肥的總量需大于磷肥,磷肥的總量應多于鉀肥。此外,在大豆所需養分最高的落花莢階段,若養分供給不足,則會導致花莢脫落。
大豆在生長過程中,除需嚴格控制有機肥與化肥的施用總量外,還可采取氮磷結合的方式,施加適當的氮肥,以促進大豆根瘤菌的發育,進而在提高單株固氮量的同時為大豆的增產奠定基礎。當然,若氮肥使用量過高,反而會抑制固氮作用,從而出現倒伏和花莢脫落現象。此外,在大豆開花期噴施0.1%濃度的硼肥,可促進大豆生殖與營養器官生長,從而在提高大豆抗逆性的同時改善大豆品質。最后在大豆結莢期,噴施適量的氫肥,可有效促進作物生長平衡。
總之,為有效提高黑龍江的大豆產量,需采用高產栽培技術,以推動黑龍江大豆生產更加穩固健康的向前發展。
[1] 盛守龍,徐鵬飛.對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理論研究.中國科技投資,2016,(14):145~146
[2] 于金昌.關于大豆高產種植技術的幾點建議.農業與技術,2016,36(12):11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