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環
(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馬集鎮農技站,山東濟寧272414)
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探析
田玉環
(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馬集鎮農技站,山東濟寧272414)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為保證農作物的生產,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有效防治病蟲害成為當前嚴峻考驗。文章針對這一問題,將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種防治方法結合進行討論,以供參考。
農作物 病蟲害 綜合防治
近年來,農作物遭受病蟲害的嚴重危害,使糧食產量降低,作物品質下降。所以,進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尤為重要。文章通過對當前問題的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以期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借鑒。
在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藥劑防治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其不僅可以殺死各種害蟲和病原體,而且還可以有效抑制病蟲害的蔓延。(1)蛾類的防治。其為薯類農作物中比較常見的蟲害,對農作物生產造成比較嚴重的危害。在薯類作物不同的生長時期,蛾類害蟲的攻擊方式不同,因此對農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應在幼蟲3齡期之前對其進行防治,才可達到預期效果。而黃昏時段是噴灑農藥防治蛾類飛蟲最好的時間段。(2)甲蟲類病蟲害。其也會對農作物造成較大危害,而且具有極強生命力,通常在甲蟲孵化期和2齡期之前對其進行防治,以達到較好防治效果。
藥物防治過程中如果方法不當會引發環境污染,而物理防治是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最為有效的方法。一般可借助機械、人力和其他設備來影響害蟲的孵化、生長過程,從而達到殺滅病蟲害的目的。
同時也可以通過構建一條合理穩定的食物鏈來有效控制病蟲害,其在大型生態農場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僅可以殺滅害蟲,而且還可以有效保護周圍環境。此外,農民也可以及時清理田間,定期翻土,減少蟲源,從而清除可見蟲害。
為了防治病蟲害,多數地區仍主要采取化學方法進行防治,對于生物防治等先進防治方法不予采用。這樣單一的防治方法,首先由于農戶對先進防治技術不了解,一直保留傳統的防治措施。其次,在進行化學防治過程中,存在用藥不對、劑量不按說明噴灑、施藥不及時、噴灑方式不正確等問題,進而造成防治成本高,效果不佳。
農村由于地理環境及其他諸多因素的限制,造成缺乏專業的防治技術人才,同時相關技術知識不能及時更新,導致農戶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低,防治方法落后。主要表現在防治病蟲的最佳時間、農藥的選用劑型及濃度等全憑農戶個人經驗,通常達不到病蟲防治的統一標準。同時使用的施藥工具落后,大多數農戶采取手動噴霧器,存在無法全面噴灑、藥物利用率低的問題,無法從根本上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發展受品種抗性差異、氣候差異及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響。目前來看,病蟲害進入新的高發周期,表現為病害時間延長、害蟲種類增多、病害范圍擴大等現象。同時,一些危害較小的病蟲發展為主要病蟲,加劇了病蟲害擴大的進程,也給防治人員增加了治理難度和成本。
首先對當地病蟲的種類、涉及范圍和危害程度進行調查,確定檢疫目標主體。其次確定調查區域為保護疫區。最后進行植物檢疫,未發現檢疫目標的可放行,如發現檢疫目標,應立即采取退回、銷毀等措施,嚴禁進入保護區域,禁止播種。
利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易使病蟲對藥物產生抗性。而農戶為控制病蟲害會加大藥物使用量,但施用量越大病害抗性越強,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難以徹底解決病蟲害問題,又對環境造成污染。而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生物防治大體可分為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病3個方面,達到既不損害農作物的生長,不破壞環境,又可以高效治理病蟲害的目的。
物理防治是通過機械設備或憑借物理因素來防治病蟲害的一種手段,可以有效減少污染和毒副作用。在進行物理防治時,可以利用食物鏈效應對害蟲進行引誘捕殺。還可以通過人力或其他機械設備,破壞害蟲的孵化生長,降低害蟲的數量來節省防治費用和降低防治難度。另外,還可以人工捕殺害蟲,如定期翻耕、清理田間蟲源等。但這種方法比較浪費人力和時間,并且治理效率低,一般情況下作為輔助防治手段。
科學對作物進行耕種管理是杜絕病蟲害的關鍵。首先,完善耕種制度,土地要合理輪作換茬,對土地進行養護管理。其次,合理使用化肥,一方面要注重化肥使用量,拒絕過度使用;另一方面,要根據土地實際情況選用化肥,改善土地營養成分。
總之,應充分意識到病蟲害對農作物危害的嚴重性和綜合治理的重要性。在實踐生產中加強理論技術的學習,采用先進科學的防治方法,實現農作物的高效生產。只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結合多種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就會達到農作物產量高、質量好、成本低的預期目標。
[1] 王恒云.農業種植中病蟲害綜合防治策略.鄉村科技,2016,(18):80
[2] 韋錦跟.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策略研究.鄉村科技,2016,(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