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波
錫林郭勒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科,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026000
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工作的管理探析
李文波
錫林郭勒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科,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026000
放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工作,是放射衛生管理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獲取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外照射水平的必要手段之一。對放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進行管理,不但能夠準確獲得放射工作人員所接受輻射劑量的數據,反饋其所在放射工作場所的放射防護信息,還便于診斷、治療放射方面職業病,評估方式工作人員整體健康程度。本文即綜述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情況、問題以及管理措施。
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工作;管理措施;問題
監測放射工作人員個人照射劑量,目的有三:①是評價并改善工作人員的輻射防護效能,借此獲得相關數據;②定量監測放射工作人員所接受的照射劑量;③一旦放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結果提示照射過量,可由衛生部門和環保部門介入調查,快速啟動防護管理措施,從而保證在場工作人員的健康,避免核技術的利用項目引發輻射污染。據報道[1],國內X射線的診斷以及放射治療、核醫學治療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均較全球范圍之內放射職業工作人員高,由此可見國內放射工作人員的輻射防護狀況不佳,其所受防護知識的普及工作較差,存在防護設備極端落后等因素,需加以改善,增強管理。
1.1 增強法治管理、規范規章制度
為了保證國內放射工作人員的生理健康,我國逐步出臺了一系列干預放射衛生防護的“標準”以及“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管理規定》等。其中《中國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中有規定:對于放射工作場所、放射同位素運輸、貯存時,用人單位必須配置報警裝置和防護設備,確保與放射線接觸的工作人員全體佩戴個人劑量計[2]。筆者所在單位也先后頒布了相關文件,對于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工作曾作出明確規定,并任命專職的防護監督人員負責個人劑量的監測工作和與中心協調工作。健全、落實相關法規,可促使個人劑量的監測工作法制化、正規化。
1.2 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工作現狀
筆者所承擔管轄的單位分布區域較多,且分布范圍廣泛,所處地域比較分散,因此在監測對個人劑量的難度比較高。就實際情況而言,放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計主要由專人或者郵局予以配送,其監測周期是3個月,1人次1年4周期。伴隨國內放射性工作有關法律的日益完善,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工趨于作正規性,監測率、人數均處于逐年升高的趨勢。
2.1 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較低
筆者所在單位經多年努力,已經摸索一套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方法,監測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然而,基層放射性單位的數量比較多,且絕大部分未能監測個人劑量,按照放射性工作的單位計算,其監測率不足50%,水平較低。基層單位的監測率較低,雖然有其主觀原因,然而更主要的是客觀原因。經分析,基層單位地處偏遠、分散,劑量計的送檢費、返回費較高,不方便、不經濟[3]。
2.2 放射性工作人員以及單位的個人劑量監測意識不強
部分放射工作單位領導、工作人員對于個人劑量監測方面的法律意識較弱,未充分認識到放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重要意義。因而,放射工作人員往往無法積極配合放射防護工作,部分放射工作人員還有知識誤區,經多年監測后,其個人劑量比較低,因而對個人劑量監測工作的重視程度較低,多認為不可能超越國家標準。所以,工作人員在個人劑量監測的配合工作上的積極性較差,無意或有意制造出“虛假照射”,比如在機房照射中置入劑量計,從而大幅度提升其劑量水平。
2.3 錯誤應用個人劑量計
佩戴個人劑量計時有嚴格的規范要求,部分輻射工作人員未能仔細查閱個人劑量計的應用說明,導致其在佩戴劑量計上出現錯誤。常見如工作人員忘記佩戴,或者把劑量計放進CT機房等。
據調查,筆者所承擔管轄單位的放射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呈現出了逐年降低的趨勢。從一方面來講,這是因社會進步、經濟持續發展所導致;從另一方面來說,放射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下降,與放射設備質量、性能日益改善也有關。可證明該區域放射的工作有一定效果。針對當前放射單位普遍存在的問題,就往后放射工作人員的劑量監測工作管理方式,提出如下管理措施。
3.1 宣傳并貫徹放射防護工作方面法規、法律
針對各個放射單位中,負責放射防護工作的領導、工作人員,應保證其能夠熟練掌握放射衛生防護方面的法規、法律,真正意識到個人劑量監測的意義和必要性,從而改善自主配合行為,促使其順利完成各項放射工作。
3.2 增強放射工作人員防護意識
一般而言,其上崗前培訓時間多在10 d左右,上崗后應每隔2年進行1次復訓,其復訓時間應在5 d及以上。該研究所承擔管轄單位工作人員在防護知識上存在認知漏洞,在基層放射單位中,大多數工作人員僅僅在短期業務培訓后立即上崗,對于放射衛生防護知識一直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因此,筆者建議放射單位定期開展衛生防護會議,在放射防護法律、法規方面加強培訓,提升其對該方面工作認識,強化其放射防護方面意識。
3.3 全面開展、重點監測
①放射治療劑量師、放射介入人員以及醫學科核素操作人員為重點人員;②放射工作多集中于某一個時間段,對重點時間段、重點人員,單位應給予重點監測,并及時發現并處理各種隱患。
3.4 重視監測結果反饋
監測放射工作人員的個人照射劑量,是為記錄其在工作中個人受到的輻射量,并無防護作用。因此,工作人員應及時反饋自身照射監測結果,并與放射工作單位交流,確保工作環境的安全性。對于虛假照射現象,放射單位需及時予以批評、教育,必要情況下可予以處罰;而對于真實照射,則需進一步完善現場測量工作,及時查找照射防護比較薄弱的部位、環節,最終改善單位衛生防護條件。而放射單位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夠保證放射單位的每一個工作人員安全,同時調動其積極性。
3.5 加強基層單位的監測工作
放射單位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普遍較低,是因許多基層單位無法接受個人劑量監測所導致。由于客觀條件的制約,基層放射工作單位的個人劑量監測無法開展,其條件較差,有同室操作、個人防護裝備配套性差、設備陳舊以及防護裝備的防護性能差等因素影響[4]。所以,對基層放射單位工作人員加強個人劑量監測工作十分必要,其作為當前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工作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應予以改進。
3.6 保證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周期完整性和反饋及時性
對于未能及時寄回工作人員的劑量計現象,應派專人予以督促,改善被監測單位的配合行為,并由當地輻射監管部門,對個人計量的監測報告予以嚴格監督,杜絕個人劑量計不及時寄回等現象。同時,由于放射工作人員或單位不了解監測方式特殊性以及監測意義,對于個人劑量監測工作不甚重視。監測人員應盡可能為監測單位、個人普及輻射防護知識,避免監測周期不完整等情況發生。
當前,國家針對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工作,制定了各項法律法律,以促使該項工作的規范性,然而放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率普遍較低,且放射性工作人員和單位在個人劑量監測方面意識不強以及錯誤應用個人劑量計等問題普遍存在,影響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工作的嚴格落實。對此,該研究建議通過加強法規以及法律的宣傳和貫徹、增強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意識、全面開展結合重點監測、重視監測結果的反饋,并加強基層單位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工作,同時保證放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周期完整且反饋及時,以此加強對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工作的管理,確保監測工作落實,并提升監測結果準確性,保證工作人員健康。
[1]王志斌,向瑩,刀鴻威,等.廣州軍區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結果評價與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4,30(14):1912-1914.
[2]趙小愛,石建華.2011-2012年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員外照射個人劑量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輻射衛生,2014,23(2):136-137.
[3]謝多雙,辜偉偉,余元華,等.2001—2013年十堰市某醫院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及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4,30(19):2703-2705.
[4]James FR,Wainwright JAK,Kanaan AH,et al.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radiation exposure during cerebral angiography utilizing a new real time radiation dose monitoring system[J]. 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2015,108(7):93-96.
R144
A
1672-5654(2017)02(b)-0033-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5.033
2016-11-17)
李文波(1966.11-),女,河北撫寧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