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瓦拉姆
(西藏昌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昌都 854000)
推廣高產優質油菜“山油4號”的重要性及主要栽培技術措施
達瓦拉姆
(西藏昌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昌都 854000)
油菜是西藏第一大經濟作物,不僅是食用植物油的主要來源,而且是重要的養地作物之一。大力發展油菜生產,尤其是發展高產、優質油菜生產逐步實現產業化經營,是昌都市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產業扶貧的重要舉措。
優質油菜 栽培措施 增產增效 產業扶貧
昌都市地處西藏東部,橫斷山脈腹心地帶,主要農作物種植區海拔在2 600~3 800 m,有著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的自然優勢,油菜種植歷史悠久。特別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結合該市資源稟賦大力打造高原藍天圣潔產業,(高原無公害菜籽油)為昌都市油菜生產創造了良好條件。
近年來昌都市油菜播種面積占農作物種植面積的5.97%,2015年該市油菜總播面積為0.34萬hm2,占總播面積6.11%,總產0.622萬t;2016年總播面積為0.328萬hm2,占總播面積5.84%,總產0.633萬t,平均單產125.4 kg。2015年之前,該市種植的油菜品種雜、品質差、品種退化嚴重、品種單一化,以當地小油菜為主的品種產量低,嚴重影響了市油菜總產的提高及農牧民增收,多年來昌都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及各縣(區)都引進過一些高產品種,但因種種原因至今未能使油菜產量有大幅度提高。目前,該市油菜單產水平不及日喀則、山南、拉薩等其他(市),尤其是高產優質油菜種植。因此,引進并大力推廣高產優質油菜品種種植對該市產業扶貧具有重要意義。
“山油4號”是西藏山南市農科所利用“油菜株選4號”和“奧羅油菜”雜交選育而成的油菜常規品種,該品種高產、穩產、抗倒伏、抗病性強,含油率高、適應性強。
該品種屬甘藍型、春性、中晚熟品種。生育期141 d,平均株高134.5 cm,第一次有效分枝5.6個,分枝部位33.7 cm,主花序有效長度60 cm,主花序有效角果52.3個,單株有效角果190.6個,單角粒數21.1粒,千粒重3.6~3.9 g,種皮黑色,種子圓形,薹莖微紫色,果皮成熟前呈現微紫色,含油量50.83%,芥酸含量0.9%,硫甙含量9.8%。
目前引進的油菜“山油4號”品種含油量為50.83%,而昌都當地農家品種僅為33%(最高的不超過38%),“山油4號”含油率平均高于當地農家品種13%~18%,近年來,該市各縣大田試驗示范“山油4號”平均單產達174 kg/667 m2,比當地種植的油菜每667 m2增產48.6 kg,2017年昌都市示范推廣優質油菜“山油4號”共種植面積313.33萬hm2,其中機播266.67 hm2,撒播46.67 hm2。
“山油4號”適宜在海拔3 800 m以下區域種植。
6.1 種子處理
(1)種子精選:采用風選、篩選除去種子中的雜質、菌核及癟粒,提高種子質量。
(2)曬種:油菜播種前曬種2~3 d,能促進種子內部物質的轉化,提高發芽率。
1.2.2 基因芯片捕獲高通量測序 應用基因芯片(華大基因有限公司)對靶基因進行捕獲,對捕獲的富集靶基因采用高通量測序(在Hiseq2000測序平臺進行測序--美國 Illumina公司)對 ERCC6、ERCC8基因進行突變檢測,采用Illumina配套軟件進行信息處理和數據分析。
6.2 適期播種
(1)播種期:種植“山油4號”品種應當做到早字當頭,播種期在3月底至4月初為最佳播種期,播種時精細整地,達到齊、平、松、碎、凈、墑的整地標準,要求年前秋收后深耕25 cm以上,早春播種前必須灌好底墑水,播種時田間持水量在60%左右,播深2~3 cm,每667 m2施農家肥3 000 kg,不建議使用化學肥料。
(2)播量:每667 m2用種0.5~0.75 kg,一般行距30~40 cm,株距15~20 cm,苗期及時間苗,每667 m2密度1.2萬~1.5萬株為宜,肥水較差田塊可適當增加株數。
7.1 苗期
3~5片真葉時及時間苗定苗,拔出田間的弱苗、小苗、異型株,每667 m2留苗1.2萬~1.5萬株,肥水較差田塊可適當增加株數。結合松土、除草、灌水,對缺苗的區域進行移栽補苗,保證苗齊、苗全,及時追肥,建議每畝追施尿素5~8 kg,特別要做好田間除草工作(后期油菜抽薹后封行,不利于田間除草),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辦法,去除田間雜草,并做好苗期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后期苗壯。
7.2 蕾苔期
做好田間管理,根據墑情及時灌水,并做好排水工作,忌淹灌、沖苗,保持土壤濕度為70%左右為宜,結合灌水做好追肥工作,建議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做好周圍環境清理工作,清除周邊雜草及田中自生油菜,確保通風透氣,這一階段病害防治以白銹病和霜霉病為主,蟲害防治以蚜蟲、菜青蟲、蠐螬、地老虎。
以養根、保葉、增花、增粒為主,確保產量,同時去除雜株,保證品種純度。在花期可用0.2%硼砂溶液進行葉面噴施一次,促進開花結果,及時清溝排水,摘除老黃腳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這一階段病害防治以菌核病為主,蟲害防治以蚜蟲、菜青蟲、蠐螬、地老虎。
8.1 病害防治
昌都市油菜病害主要有菌核病、白銹病、霜霉病等。其中菌核病主要發病原因為偏施氮肥、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植株過密;白銹病主要在低溫潮濕環境下發生;霜霉病主要是由濕度和水分決定的。病害藥劑防治主要在油菜始花期施第一次藥,盛花期施第二次藥,每667 m2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50 g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60 g加50%瑞毒霉可濕性粉劑40 g或58%甲霜靈錳鋅60 g兌水30 kg噴霧,主治菌核病,兼治霜霉病、白銹病,對重點對象田應連續防治兩次。
8.2 蟲害防治
該市油菜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蠐螬、地老虎等,其中蚜蟲、菜青蟲主要發生在花期;蠐螬、地老虎主要發生在蕾薹期。蟲害藥劑防治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667 m2用50~60 ml,對蚜蟲、菜青蟲、蠐螬、地老虎均能防治。
8.3 草害防治
草害防治以人工除草和化學防治相結合,人工除草宜在苗期進行,結合間苗、定苗進行中耕除草為佳;化學除草選用時遵循“看草施藥”原則,視不同田塊的草相而合理選擇用哪種除草劑,草害藥劑防治主要有10.5%高效蓋草能(10.5%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每667 m2用20~25 ml,兌水50L均勻噴霧處理雜草莖葉,防效顯著。
9.1 收貨時期
油菜終花后30 d左右,全田70%~80%角果由青轉黃,種皮呈現固有顏色是收獲為宜。選擇晴天早、晚空氣濕度相對較大時收貨角果不易爆裂,減少田間損耗。
9.2 收貨方法
昌都市主要采用人工鐮刀割收,由于“山油4號”收割后不能馬上脫粒,需要經過晾曬干燥后才能脫粒,收割后應均勻攤放在農田中或曬場上晾曬,晾曬過程中注意堆放厚度并與地面保持一定空間,利于通風透氣,忌攤放處積水,以防潮濕霉爛。
9.3 脫粒貯藏
風干到角果皮含水量15%~17%,籽粒含水量為17%~18%時進行脫粒。采用機械脫粒或者人工連枷拍打脫粒較好,碾壓容易造成種子破裂。脫粒時注意場地清理,避免機械混雜,脫粒后種子需要充分晾曬風干后才能貯藏,否則易霉爛,一般以種子含水量為8%時貯藏為宜,應貯藏在低溫、干燥、通風條件較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