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錦,楊俊玲,劉晶,于丹
1.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呼吸內科,吉林長春 130041;2.吉林大學第二醫耳鼻喉頭頸外科,吉林長春 130041
標準化病人在提高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質中的作用
任錦1,楊俊玲1,劉晶1,于丹2
1.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呼吸內科,吉林長春 130041;2.吉林大學第二醫耳鼻喉頭頸外科,吉林長春 130041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生的教育對于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更加重視,而目前中國的醫學教育仍然存在著重理論與技能的培訓,輕醫學人文素質培養的問題。除了通過開設醫學倫理道德的理論課程外,建立標準化病人的課程能夠更直接的通過模擬醫患交流達到提高醫學生醫學人文素質的目的。在建立標準化病人的課程體系時,在設計病例時注重加入病人特定心理因素、民族文化背景等社會心理因素,更加重視如何幫病人解決自身問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增加醫學生在真正進入臨床實習時的自信心。并通過培訓非醫務人員的標準化病人,建立一批固定的標準化病人群,做到1個標準化病人只熟練掌握1個特定病例,做到最接近真實病人狀態的模擬,使醫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培養良好的醫患關系及處理臨床問題的能力。
標準化病人;醫學人文素質;醫學教育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生的教育對于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更加重視,而目前中國的醫學教育仍然存在著重理論與技能的培訓,輕醫學人文素質培養的問題。重視醫學生的技能培訓固然重要,但在當今社會形勢下,病人對于求醫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滿足于治好身體的病,更要求有好的醫療環境、醫生良好的接診態度及醫德,這些都要求醫學生在真正進入臨床工作之前就應該受到相關醫學人文素質的理論課程以及醫患溝通技巧的訓練。而目前一些醫學院校也開展了相關的醫患溝通及醫學人文的理論課程,但是單純的理論課程并不能使醫學生真正掌握如何進行醫患溝通,必須在實踐中才能使醫學生得到鍛煉。如果讓醫學生在進入臨床生產實習開始時直接接觸真正的病人與其進行溝通,醫學生們往往存在以下問題:不知如何進行溝通、因為緊張或自信心不足導致溝通不充分、溝通時不能很好的體現醫學人文關懷、未能完全做到使病人知情等等。因此,在醫學生進入臨床生產實習前,對其進行實踐性的醫學人文及溝通課程,對于提高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質及溝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該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標準化病人在提高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質中的作用。
隨著醫學教育也在不斷演變,由最初的生物醫學模式逐漸轉變為現在的“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然而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醫療行為也發生了變化,患者不再單純的要求醫生治好病,還要求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及重視,希望從身心雙方面得到醫治,而醫患雙方的自我保護意識都導致了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種醫患關系的緊張,仍要從增加醫務人員的人文素質抓起,只有醫生從內心真正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建立互相信任的醫患關系,才能建立良好的醫療環境。因此醫學生的教育必須重視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增加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他們的醫患溝通能力[1]。
隨著醫學教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被開發并應用于臨床醫學教學中,其中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學方法已經成為醫學教學中實踐性教學的有效手段。標準化病人又被稱為模擬病人(Simulated patient),是指經過系統訓練后,能恒定、逼真地復制臨床真實情況的人[2]。自1991年該項技術被引入我國醫學院校后,越來越多的標準化病人逐漸應用于臨床醫學的各學科中,并在教學實踐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標準化病人不僅僅用于幫助醫學生培養疾病診斷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增加醫患溝通技巧,培養良好的醫學人文素質。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為例,他們開設了有關醫學人文素質的課程Doctoring,就是采用標準化病人的方式,來培養醫學生處理各種不同社會、心理背景下的標準化病人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醫學生們的一致認可。而我國也在不斷應用標準化病人增加醫學生醫患溝通的能力及技巧,但各院校對于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及標準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何將標準化病人更好地應用于臨床教學中,還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3.1 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
在醫學生進入真正的臨床生產實習之前,就應該設立以標準化病人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目前的醫學教育多注重臨床技能的培訓,在入科實習前,多會安排學生們參加臨床技能培訓課程,這是非常必要的實踐課程,但不能因此忽略對于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及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醫學生進入真正的臨床生產實習之前,除了臨床技能培訓,還應該設立以標準化病人為核心的醫學人文素質培養課程體系。課程的安排可以以二級學科為單位,比如內科學可以在大內科教研室的安排下,各專業科室教研組承擔本科室的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及課程,可以安排在臨床見習階段。每個科室至少安排1~2個標準化病人的病例。課程采取小組討論式教學方式,每組8個學生為宜,配1~2名帶教教師,每次課程在2~3 h。課程的內容可以安排幾個版塊,首先由教師介紹此次課程的目的、內容和要求,分配教學任務,每組學生選2~3名進行與標準化病人的交談,每個學生可設置不同的話題任務,除了醫學生與標準化病人交流外,其他學生選擇2名對于一些有關于醫學倫理方面的題目進行討論,如對于有宗教信仰的病人溝通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以及有關心理學的一些題目,讓其查閱文獻并做簡短的講解,這種方式也增加了學生自學的能力。設立了詳細的課程安排后,更重要的就是病例劇本的編寫及標準化病人的培訓。
3.2 病例劇本的編寫
選擇合適的病例及情景設置才能培養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質及增加醫患溝通能力。因此在選擇病例時,盡量選擇與心理因素、社會因素有關的心身疾病是較好的選擇,例如支氣管哮喘、冠心病等。編寫劇本時,可以是已經確診病例,設置為復診或急性加重,重點加入特定的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等,比如病人近期因工作不順利導致情緒低落、飲酒過度等,考察醫學生在處理醫患關系時的能力及是否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人文精神。每個病例劇本可以設有不同的幾個結局,根據醫學生處理問題的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結果,以便于結束時標準化病人及老師對學生反應的評價。編寫劇本需由專業的臨床醫生提供病例,經過多名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進行探討,最好由專業的心理醫生或心理咨詢師對病例劇本進行完善。
3.3 標準化病人的篩選及培訓
標準化病人要選擇與病例疾病、年齡、性別相符的健康人。一些醫學院校選擇教師及學生扮演標準化病人的角色[3-4],優點在于這些專業人員能很快掌握疾病的專業知識,但容易出現導向性較重的問題,專業知識運用過度,不能很好地從病人角度演繹劇本,對學生從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壓力,會影響學生的整體表現。因此最好不選擇從事醫療工作的專業人員,可以選擇在醫院內從事非醫療工作的其他工作人員,這樣方便人員的培訓及上課。每個標準化病人只培訓1個病例劇本,由對劇本熟悉的專業培訓教師對其進行有關疾病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并請表演專業老師對角色扮演、情緒控制及心理活動等細節進行加工潤色,經過反復培訓后,標準化病人應能達到熟練掌握病例劇本相關專業知識點,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較準確的回答,并能根據學生的反應做出不同的結局,課程結束后能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及提出意見。對于提高醫患溝通能力的要求,更需要標準化病人能將不同的情緒帶入到表演中,而不是單純地完成病史采集或問診的內容。建立一批穩定的標準化病人庫,定期根據學生的反應對標準化病人進行評估,對反饋較好的標準化病人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對于反饋不足的標準化病人可以進行再次培訓,根據情況選擇是否繼續合作。
3.4 反饋機制的建立
在使用標準化病人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后,要進行及時的反饋,包括學生的反饋及教師、標準化病人的反饋。針對各自角色及教學目的,首先由標準化病人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反饋,指出學生的優點及不足,提出可以改正或進步的意見。教師根據劇本進行所得到的結局對學生進行評估,指導學生能如何更好地與標準化病人進行交流。因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授課,每次有2~3人可以與標準化病人進行交流,學生之間對彼此的表現也可做出自己的評價,從多方面加強及提高醫患溝通能力。對于標準化病人的反饋評估機制也要定期進行,包括學生的反饋及專業培訓教師的反饋。以上反饋記錄于反饋表中,以便教學結束后進行對課程的總體評估。
3.5 教學效果
該院內科學教研室培訓了2名標準化病人用于醫學人文及醫患溝通能力的培訓,對2013級五年制醫學生在進入臨床生產實習前進行了實踐教學,并得到了醫學生對此種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的肯定。
綜上所述,應用標準化病人進行臨床實習前的醫學人文素質培訓,能有效提高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在入科實習前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面對真正的病人,并培養醫學生“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增加醫學生對臨床實習的信心及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實踐效果。
[1]曹云飛,陳金梅.醫學人文教育的使命及其改革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2):21-23.
[2]Stillman PL,Regan M B,Swanson D B,et al.An assessment of theclinical skills of fourth-year students at four New England medicalschools[J].Acad Med,1990,65(5):320-326.
[3]趙鐵夫,許學敏,馬涵英,等.標準化病人在醫學生醫患溝通模擬教學中的應用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00-101.
[4]陳慎,李蓉,陳杰,等.標準化病人在社區醫患溝通能力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123-125.
R19
A
1672-5654(2017)02(b)-0069-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5.069
2016-11-18)
吉林大學2015年度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項目(項目編號:2015QNYB073,2015QNZD020)。
任錦(1980.1-),女,吉林公主嶺人,博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呼吸系統疾病。
于丹(1979.11-),女,吉林遼源人,博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頭頸腫瘤及咽喉疾病的基礎及臨床研究,E-mail:yudan197920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