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郭穎超,房婧,高慧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透析科,山東濟南 250000
血液透析科護士職業危害及防護措施探討
張曉華,郭穎超,房婧,高慧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透析科,山東濟南 250000
血液透析室是危、急、重癥等特殊患者治療的場所,同時亦是院內感染的高危區域。隨著醫學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臨床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問題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基于血液透析室的特殊性,血透室護士需正確識別其職業的危害性因素,加強自身的預防和保護意識,盡最大可能避免或者減少職業危害,確保自身的健康及安全。該文主要探析血透科護士職業危害的常見因素及相關的防護措施。
血液透析室;職業危害;防護對策
通常來說,血透室護士的工作量大,且危險性高,且對于職業技術方面的要求較高,因工作原因,與患者有較為密切的接觸,絕大多數的患者均是常年透析的患者,具有病情較重的特征[1],并且受病情的影響,患者隨時有可能出現危險,因此,血透室護士不僅要面臨較多的職業危害性因素,同時還要承受一定的職業壓力,這就要求血透室護士對職業危害有足夠的認識,能夠在工作中重視自身的防護,盡量將危害降低至最小程度,確保身心健康。
1.1 物理性危害
在血透室物理性危害中,主要涉及到2個方面的危害,①噪音危害。噪音危害主要來自透析機、心電監護儀以及水處理設備發出的報警聲,其中水處理機的噪音為65 dB,透析液攪拌機在42~70 dB,透析機為35~73 dB。我國有關醫療環境噪音理想值在35 dB[2],且其極限值則在45 dB。上述警鈴聲引起的噪音可導致機體出現應激反應,極易使護士出現緊張、焦慮以及煩躁等情緒,且長期處于此種噪音環境下,還可造成聽力下降、失眠、頭痛、以及頭暈等不良反應;②紫外線輻射危害。適量的紫外線照射可使機體出現紫外線眼炎、皮膚過敏、紅斑以及灼傷等情況,且其形成的臭氧為強氧化劑,是肺部與眼部最危險的刺激劑之一,護士長時間接觸會引起肺組織纖維化以及肺氣腫,進而對其心理以及身體帶來嚴重的危害。
1.2 生物性危害
作為中毒、慢性或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血透治療的場所,護士在對患者進行搶救或者實施相關的操作中,會頻繁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體液以及血液,因而在職業危害中,最主要的危害便是生物性感染,此種感染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為銳器傷,即護士工作中常接觸銳器,包括玻璃、剪刀、采血針以及注射器針頭等等,遭受污染的銳器為護士發生血源性感染的最關鍵且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見且危害性最大的便是HCV、HBV以及HIV等,在上述病毒傳播的方式中,經血液或其制品的傳播幾率最高,因血透室工作的特殊性,護士在工作中被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另一種為病毒經受損的皮膚黏膜進入至接觸者體內,例如中毒或者尿毒癥患者,常出現腹瀉與嘔吐情況,而貧血的患者又需要頻繁輸血;在搶救患者時,重復使用透析器材以及緊張的搶救氛圍等情況均使血透室護士無法避免地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以及體液。
1.3 化學性危害
在血透室中,化學性危害主要為化學藥品與化學消毒劑。因工作需要,血透室護士需進行各種消毒工作,例如手消毒、物體表面消毒、機器消毒等,還需配制諸多的消毒液,此類工作均使護士頻繁接觸消毒化學劑,例如手快速消毒劑、“84”消毒液以及檸檬酸等,此類化學劑可在空氣中揮發,進而通過皮膚黏膜以及呼吸道被人體吸收,最終可引起結膜炎[3]、支氣管炎、過敏性皮炎以及哮喘等疾病;除此之外,接觸濃度較高的消毒液還可使護士的皮膚被灼傷,若滴入眼睛中可造成短暫性失明;透析液揮發后會導致接觸者刺激性干咳;長期大量接觸此類有害物質,不僅會損害機體的肝腎功能,同時還存在致癌的危險性。在工作中,透析室護士通常會戴上手套,但手套上的滑石粉也會對肌肉組織帶來一定的危害,包括組織增生、血管淤血等。
1.4 其他類型的危害
在血透室職業危害中,社會、心理以及環境等均為血透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因素,其中在環境危害中,因工作的必要,護士常需要搬動患者床以及透析液,對于護士來說,這些工作均屬于體力活,外加血透室地面的地板具有耐腐蝕性,較光滑,因此在搬動患者或者物品的過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護士摔傷發生意外,例如肌肉拉傷、創傷、骨折以及腰背部扭傷等;有時因加班,體力透支嚴重,造成護士身體處于長期疲勞的狀態,對待工作力不從心,極易出現意外;在心理社會因素方面,因血透室的工作量較大,危、急重癥患者較多,因此對職業操作技術的要求較高,對此,護士需不斷學習醫療操作新技術,及時有效掌握并熟練操作相關的技術;此外,在工作中,醫療機器有時會出現諸多意外情況、患者的病情出現變化以及較高難度的動靜脈穿刺等原因使護士的心理壓力增大,為有效防止任何環節出現意外情況,透析室護士必須長期集中注意力,保持高度的職業責任感;除此之外,護士的社會地位、人事制度、家庭壓力以及業績待遇等因素同樣會使其心理壓力增加,進而影響到護士的工作熱情與質量。
2.1 提高預防與自我保護意識
對于血透科職業危害的防護措施,護士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高自我預防和保護意識,血透科相關負責人需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對應的消毒隔離方案,包括管理血透器、醫療廢物等制度,應用透析液時需作詳細記錄,同時還需建立監督管理體系,將有關的制度落實到實處;除了要加強防護意識之外,血透科護士還應提高對患者的管理,在實施血液透析之前應耐心仔細詢問患者的有關病史,同時確保各項檢查的完善。若患者未確診或者急診,均可按照陽性對待;提高對確診為血源性感染疾病患者的警惕與重視,將其病情詳細標記在其透析單上[4],并采取相關的隔離透析措施與消毒處理。
2.2 物理危害因素的防護措施
在對空氣進行消毒時,室內應避免留人,依照規定的時間將空氣消毒機關閉,結束照射后保持室內的換氣通風;對各種儀器定期進行維修檢查,隨時關上處理的房門,若患者出現呻吟或機器出現報警聲,可于透析之前仔細做好管理及機器的相關檢查,透析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監察,盡可能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此外,還需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給予其適當的心理護理。
2.3 生物危害因素的防護措施
在透析操作中需嚴格遵循院內的相關規定以及科室的制度,依照正確的操作規范對患者實施治療。血透室護士需對每位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及檢查的結果有詳細的了解,日常工作中養成良好的防護習慣,例如戴口罩、手套及帽子,著長袖,換鞋,對于破損的手套需及時更換。經研究相關資料可知[5],醫療從事者戴雙層手套的感染率僅在0.20%~0.25%,因而可以說,帶雙層手套可降低感染率或者有效避免感染。若在工作中血液濺到護士的眼睛中,需即刻應用大量的清水實施沖洗處理;若重復使用透析器,需戴上防護面罩、圍裙以及眼罩,定期清洗消毒口罩、工作服以及鞋子,若出現感染即刻更換,盡可能穿襪。若護士的工作服沾染上患者的體液或者血液,可使用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對其進行半小時的浸泡,其后再予以清洗。此外,在透析工作中,為有效避免銳器的傷害,護士需戴上手套,同時還應盡可能不回套針帽,用完廢棄丟掉,在傳遞銳器醫療器械時將尖端朝向自己,避免將銳器、裸露的針頭互相傳遞,以免導致銳器傷;對于確診為HCV、HIV與HBV的患者,透析后不復用其器材;若出現銳器傷的情況需即刻將傷口的血液擠出,在流動的水下進行連續性沖洗,最后應用酒精或者碘伏消毒包扎。
2.4 化學危害因素的防護措施
保持血透室空氣的流通,確保血透室內化學物品的濃度被降低。對化學劑的儲藏與放置進行定期檢查,以免出現漏液的情況;在透析室內需盡可能戴上口罩,若化學劑意外濺至眼睛或者皮膚中,需即刻在流動的水流下不斷沖洗;對于手套中的滑石粉,盡可能在醫用的手套下再戴上一層防護薄膜手套。此外,透析室護士還需不斷提高綜合素質與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緒,不將消極不良的情緒帶至工作中;勞逸結合,確保睡眠的充足,提高工作效率。
血透室存在的安全隱患較多,不但給血透科護士的心理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其身體健康,對此,護士需提高自身的防護意識,日常工作中加強細心,對于可預防的危害應做好積極有效的防護措施,盡量杜絕職業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同時,國家及醫院應提高對透析科職業危害的重視力度,確保透析室護士的身體健康,使其能夠為醫療事業奉獻出更多的熱情。
[1]丁惠芳.血液透析室護士職業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護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85-86.
[2]邢春英.血液透析室護士的職業危害與防護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3,21(29):298,597.
[3]周靜.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因素與防護措施[J].全科護理,2015,19(8):750-751.
[4]沈艷燕.血液透析室護士的職業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J].醫藥前沿,2013,25(27):379.
[5]阮孟珠.血液透析對護理人員身心健康的危害因素及防護措施[J].現代實用醫學,2011,23(4):470-471.
R47
A
1672-5654(2017)02(b)-0134-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5.134
2016-11-10)
張曉華(1972.11-),女,山東濟南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血凈凈化患者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