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洋
(豐寧國有林場管理處大灘林場,河北承德 068357)
提高農民素質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于海洋
(豐寧國有林場管理處大灘林場,河北承德 068357)
農民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村是農民世代生存、生活與生產的根本載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化農業,轉變農村面貌自然與廣大農民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只有實現對農民素質的有效提升,才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持續發展。農民自身的素質水平也將直接決定著生產力的水平程度,并將會對農業生產發展速度與效益產生直接性的影響。據此,本文對提高農民素質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聯系性展開了深入探究,并最終提出了一些關于提升農民素質的具體措施。
農民素質 社會主義 新農村建設 措施
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是目前我國在實現“四個現代化”過程中的一項主要內容。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發揮著絕對的中堅力量作用,建設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便是要促進對農民素質的全面生。農民素質提不上來新農村建設就會缺乏根本性的動力支持,從而成為依據空話。因此,在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時,就必須要將提高農民素質作為一項根本工作來抓,借助于對農民素質水平的全面提升,培養掌握先進知識的新型農民,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以及建設新農村提供重要的人才力量保障。
農民素質即為農民所掌握的相關專業技能技術與科學文化之時,通過對農民素質的提升能夠促進農民在經濟、政治以及社會生活等多個領域內的參與能力。由目前我國社會的實際發展現狀來分析,受到歷史原因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村地區教育情況相對較為薄弱,在廣大基層農民群眾當中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這些情況的長期存在對于農村的經濟發展與安定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而通過在農村地區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加強對廣大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積極以電腦,新農村的建設工作才能夠落地生根,得到有效的確立,反之,即便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表面上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但是其本質上也是一種畸形的新型農村。基層管理的民主化進程需要進一步增強對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的建設工作,進一步落實村民自治,完善村黨組織領導體系,建立起具有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這不但需要廣大的基層村干部具備較強的法治思想,也更加需要廣大農民能夠通過積極參與到基層民主事物活動中來確保對自身合法權益的有效維護。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要求就必須通過加強對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以及開展普法活動來落實。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其核心關鍵在于促進生產發展,轉變傳統的農業增長方式,改進并優化農業結構來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而要想實現這一項目標還是要依靠農民來實現,農民將是新農村建設的絕對核心主體。在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管,將培養有文化、有技術、懂法律的新型農民作為終極培養目標,促使廣大的農民群眾能夠在思想精神文化與個人素養上得以全面提升。
新農村的建設要求培養有文化、有技術的新型農民。依據這一目標要求,當前我國廣大地區的農民群眾素質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也是目前限制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主要因素。農村自身的素質水平偏低不但會對先進技術的普及推廣產生限制,同時也將會導致現代農業發展的開展面臨重大障礙。因此只有真正認識到農民素質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聯系性,才能夠找到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
思想觀念對實踐行動有著指導性的作用,只有確保觀念的新穎性,才能夠實現全新實踐與發展。提升農民素質是促成新農村建設所面臨的一項主要挑戰與考驗,各級政府領導部門必須對此予以高度關注。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之下要能夠合理把控農民發展新動態,始終堅持面向現代化,以市場競爭的思想理念,立足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來提高農民素質,承擔起相應的組織領導職責,將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將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核心目標,通過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來加強對廣大基層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升其現代文明素質水平,通過開展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來落實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重點加強對各項農村封建思想與陳規陋習整治革除,全面提升廣大農民的文化素養,提升農村社會的文明性。將善良、勤勞、堅韌不拔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民主、科學的現代文明思想建立起統一聯系,并以此來實現對廣大農民的教育引導,并廣泛開展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使廣大農民能夠形成新的家庭美德、職業道德,以及社會公德。
鑒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農民的個人文化素養往往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對農民開展培訓教育工作時應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個人的性格特點來具體實施,力爭確保能夠達到有的放矢的效果,同時兼顧培訓工作的高效性與實用性。如針對一些文化水平較低地區,經常從事農業勞作的農民,可將培訓場所選在農民生產生活較為集中的區域,盡量不影響農民的生產勞作,并通過開展多種不同形式的培訓活動,來提高農民所掌握的實用性農業技術能力。
總而言之,提高農民素質不僅是促進我國城鄉經濟均衡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對此,就必須針對提升農民素質予以高度關注,切實增強對廣大農民的農學技術培養,提高其知識文化水平,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良性、健康發展。從經濟、科技、文化、政治等多個方面全面提升農民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奠定堅實基礎。
[1]楊海蛟,張翠翠.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提高農民素質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河南農業科學,2013,42(8)
[2]王玉卿,田蓁子.提高農民素質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業經濟,2013,(6)
[3]孫海榮.加強新型農民培訓著力提高農民素質.農民致富之友,2017,(8)
[4]吳成萬.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提高農民素質的對策研究.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