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德軍
(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西寧 811600)
湟中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析
殷德軍
(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西寧 811600)
2015年湟中縣確定為整縣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工作。截至目前,該縣全面完成摸底調查,外業調查,96%,二輪公示90%,預計在7月底該縣將全面完成該項工作。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文章就取得的這些成就原因進行探析,以供參考。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成就 探析
湟中縣總面積2 700 km2,轄10鎮5鄉393個行政村,“二調”耕地面積7.067萬hm2。全縣戶籍人口47.68萬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9.3萬人,是青海省的人口大縣、農業大縣。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可以說是繼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重大制度創新之后,中央部署的又一項管長遠、管全局的重大改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2015年部署在全國29個縣(市、區)開展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該縣是其中試點縣之一。該縣按照農業部、中農辦、國家林業局《關于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批復》全面展開了改革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在全縣393個行政村中,91%的行政村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100%的行政村完成清產核資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全縣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41.5萬人,經營性資產0.65億元,公益性資產6.04億元,資源性資產1.366萬hm2。19個有經營性資產的行政村完成折股量化。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綜合改革工作,成立了縣委書記任領導小組組長,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任副組長,相關單位為成員的農業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綜合協調、技術指導、糾紛調解、督促檢查、資金審核、宣傳報道6個專項工作組。為配合各項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抽調30名專業技術人員與各鄉鎮的40名“三資”監管員,組建“農經干部+鄉鎮包村干部+村組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隊伍,實行“縣級領導聯點鄉鎮,局領導包片,聯絡員包鄉,鄉干部包村”的上下聯動,點面結合工作機制,形成了有領導、有人員、有借鑒的良好改革工作環境。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并將各項改革工作納入鄉鎮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各鄉鎮各部門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組織指導各項改革工作。
采取給農民的一封信、發放宣傳手冊、手機短信、黑板報、廣播電視、群眾會、手機微信平臺等宣傳模式,大力宣傳改革的政策、范圍、程序等。召開動員部署會30余次、群眾會1 200余次,發放宣傳手冊2萬余份,給農民的一封信10萬余份,編發手機短信3萬余條,通過專業、系統、全面、準確的政策宣傳充分調動農民群眾了解改革、參與改革、支持改革、關心改革的積極性,引導和營造了穩步推進改革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和工作環境。一是制訂培訓計劃,針對不同培訓對象,按時間節點和任務要求,系統制訂培訓計劃;二是編印以“概念解析,政策解讀,工作規程”為重點內容培訓教材4 100冊,發放給縣鄉村參與改革工作人員,教材編寫條理清晰,內容通俗易懂。三是創新培訓方式,根據改革時間節點突出“成員界定、清產核資、股份量化”等關鍵環節的鄉鎮村工作人員培訓,共培訓鄉鎮村工作人員1 200名;根據鄉鎮村實際情況,由聯絡員到村邊培訓指導邊業務操作的一對一手把手培訓,既保證了培訓質量,又保證了培訓時間,降低了培訓成本,開展現場業務指導培訓60余人次;根據縣鄉兩級領導和業務骨干的政策解讀和專題培訓,農業部農經司黃延信副司長在該縣召開全省權能改革推進會上做了專題輔導,省農牧廳張黃元廳長、馬清德副廳長、農業部合同處胡華浪處長、省編印培訓教材,創新培訓方式,一方面按改革時間節點突出重點環節培訓,另一方面到村實地一對一手把手培訓,采取在實施中邊培訓指導邊業務實踐操作,為保證質量,保證時間,降低成本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召開培訓會60余次,培訓人員3.5萬人(次),發放培訓教材1 200冊。通過系統政策和技術培訓,形成了一批具有專業素質的政策指導隊伍、現場操作隊伍。
選派160名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到各鄉鎮村開展技術指導,在具體工作中堅持做到“五個”到位。即:上級文件精神吃透到位;宣傳到位,知曉率和見面率達到100%;調查摸底到位,全面掌握人口信息和地塊信息,不漏一戶,不漏一地;公示到位,充分保障群眾知情權、選擇權、決策權,確保調查信息的詳實有效;程序到位,嚴格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查規程》《湟中縣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建設項目技術設計書》《湟中縣權能改革操作規程》開展工作,確保登記規范、全面、詳細。
在確權中采用數字信息技術確認地塊。針對耕地面積大、地塊細碎分散、插花地較多等實際,將摸底調查表、影像圖等錄入電腦,形成攜帶方便、工作效率高的電子數字信息,提高地塊確認的精準性。細化工作流程。結合實際,在確權中將確權九步工作法細化為入戶摸底調查→實地指界→內業數據處理→制作工作圖件→公示核查→勘正修誤→簽字確認→完善合同→建立數據庫和管理平臺→建立登記簿→頒發證書→資料歸檔為主的十二步工作法,提高了確權登記的規范性。在權能改革中編制易操作《湟中縣權能改革操作流程圖》,提高改革統一性和規范性。兩項改革聯動推進。該縣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選擇了協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任務聯動推進的路徑,充分利用確權影像資料開展村集體資源性資產調查工作,制作資源性資產調查圖285幅,全縣做到資源性資產底數清、權屬明;通過承包地確權,組建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這又為土地確權帶來改革效益。多項改革任務聯動推進有利于降低改革成本,提高改革效率。
一是建立健全了《涉密數據保密管理制度》、《作業設備電腦使用管理制度》、《涉密數據傳輸規定》等多項防范制度。二是妥善保管資料信息,實行專人專柜,嚴防數據外泄,做好防火、防盜等工作。三是采取明察、暗訪等方式對確權技術公司的安全保密工作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四是縣經管站與技術公司、各鄉鎮簽訂《湟中縣土地確權安全保密協議》,做到安全保密工作從人員、設備、使用過程全覆蓋。
該縣出臺《湟中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6年工作要點及責任分工》、《湟中縣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工作辦法》及《2016年湟中縣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工作方案》,強化精細化管理,采取“每周一統計,每旬一督查,每月一總結”的管理方式,督導改革工作按時間節點推進。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聯系,不定期組織專家進村入戶開展調研,總結經驗,解決問題,指導各村各項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取得成效。積極開展“回頭看”工作,對前期改革內容進行系統督查,同時進行縣委縣政府政府專項督查,保障改革任務推進的準確落實。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有效推進有助于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充分有效地保護農民土地權益,對于該縣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意義非凡,它是一項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事關農村長遠發展和每個農民的切身利益。所以對此項工作格外重視并且使得該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后期工作中再接再厲爭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工作早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