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錫水
(廣西橫縣馬山鄉農業站,橫縣 530303)
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及其對策淺析
謝錫水
(廣西橫縣馬山鄉農業站,橫縣 530303)
病蟲害是水稻種植面臨的一大難題,做好病蟲害的防治,提高水稻病害防治工作水平就要積極借助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文章分析了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水稻病蟲害 防治 問題 對策
現階段,農村水稻病蟲害防治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防治意識淡薄、防治技術不到位、藥物濫用、資金不足等,這些問題都影響著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只有深刻地認識這些問題,并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有效解決問題,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效率。
高效的水稻病蟲害防治需要較強的防治意識,然而,從目前來看,農村地區上至地方政府下至農民,其水稻病害防治意識依然較為淡薄,片面地認為水稻健康種植后就能茁壯生長,待病害出現后再進行治理也能達到預期的防治效益。農作物莊稼病害或蟲害的最佳治理方式就是要把握前期階段的預防工作,這樣才能真正從源頭上控制病蟲害。然而,目前農村地區卻將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在水稻高產、多產技術方面,病蟲害得不到及時防治則可能錯過最佳治理時期,個別農戶認為水稻病害出現時再治理也能控制病害,然而,事實上病蟲害一旦發生就會急速蔓延,難以進行高效控制,而且后期的治理成本會更高,還可能影響水稻產量,整體上看會增加水稻的經濟損失。
隨著現代生物化學技術等的發展,各種農藥病蟲害藥物被研制出來,這些化學性的藥劑、殺蟲劑等被深入而廣泛地應用于農作物的病害防治,然而,任何藥劑的使用都需要遵照科學的比例與規范,對于農業區域來說,由于缺少專業的指導、缺乏特定的技術和知識,農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常識較淺等,實際的病蟲害防治中通常不能正確使用農藥,出現了藥劑過高、比例失調、殺蟲劑錯用等問題,不科學的農藥使用不僅不能祛除病蟲害,還可能帶來更為復雜的環境問題,威脅水稻的生長。部分農民未按照農業部門規定的日期、藥劑配方來施用農藥,使得藥物作用于水稻等農作物,影響了水稻產量。
個別農民甚至為了減少投資,不惜購買劣質、過期的農藥,或者從非正規廠家采購低質量農藥,低質農藥不僅無法消除病蟲害,還可能對水稻植物自身造成損害,同時,污染自然環境,無形中增加了水稻病害防治成本。
水稻病蟲害的防治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特別是一些大型水稻田地的病蟲害防治并非人為地施用藥物就能防治病害,需要借助現代化的設備、技術等,然而,目前農村地區由于經濟實力有限、技術條件落后等,往往所采用的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和設備較為落后,再加上缺少專業的防治知識,操作有失規范等,都可能造成水稻病害無法被有效防治。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第一,地方政府缺少重視力度。地方政府淡化了對水稻病害防治重要意義的認知,未能在財政資金上給予支持,從而導致專業的技術、設備等無法運用;第二,農戶自身經濟實力有限,意識不強。農民由于缺少專業的農業知識,同時,自身資金有限,不愿意過多地投資在水稻病害防治方面,又缺少病害防治經驗等都導致了水稻病害治理效果較差。基于以上兩點可以看出,水稻病蟲害的防治不僅需要農戶自身提升防治意識,同時,也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
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都較強的工作,要向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就必須由專業人員對農民進行專業的指導與培訓,使水稻農民能夠依照培訓來規范化操作使用藥物,然而,現實中的水稻病蟲害防治卻依然技術性不足,農民不僅沒能掌握專業的防治技術,也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培訓與指導,整體上是憑借自身的經驗來盲目防治,事實上不同的水稻品種、不同的自然條件、地理條件等都可能決定病害防治技術的不同,如果千篇一律地采用同一技術、選擇相同的防治方式,則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僅浪費了成本,還可能影響水稻高產,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
農村地區水稻病蟲害防治的大前提是要具備較強的病蟲害防治意識,只有擁有了積極的防治意識,才能采取行動來支持病害防治。對此則需要借助地方政府力量,加大水稻病蟲害防治的宣傳力度,通過組織召開會議、張貼海報等方式來鼓勵教育廣大農民,使他們認識到水稻病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病害防治直接關系到水稻產量,從而影響到經濟收益。實際宣傳動員過程中要本著“合理防治、科學規范”的原則,要讓農民認識到科學防病害的重要意義。
地方政府可以采用電視、多媒體等媒介手段來進行宣傳指導,其中明確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時間、技術、方法等,同時組織專業的技術人員深入農村第一線,親臨水稻田現場來為農戶提供最直接、最根本的病害防治操作與指導,以此來普及、擴大科學種田的力度,使廣大農民從思想根源上認識到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和科學依據。
地方政府采取間接的宣傳與指導方式,面向各個村的村長、鎮長等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掌握先進的防治理念與先進的技術,再面向廣大村民來進行宣傳教育與指導,逐步推動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
現階段,水稻病蟲害防治主要采用農藥,農藥質量、型號等都十分重要,需要地方政府與藥監部門的聯合配合,加大對農藥市場的監管力度,必須嚴格農藥的質檢,堅決整治假農藥,而且要選擇科學的農資企業連鎖模式,引導農戶買到質量優、價格廉、安全的農藥,以此來確保質量。
農藥監督部門應該加大對所出售的農藥質量的檢查力度,本著依法治理的原則,對出售假農藥、劣質農藥的廠家進行嚴懲,以此來維護農民的合法利益。
農藥質量有了保障,則要在此基礎上來加大農藥施用的規范,積極規范農民科學使用農藥,而且要確保農藥的藥效,對此則需要地方政府成立專門的農藥施用技術小組,深入農田為農民提供專門的技術指導,通常應該根據稻田地的規模、水稻的品種、周圍的環境特點、地形特征等選擇農藥,并按照科學的比例進行調配,同時,指導農民按照規范的方式進行操作,以此來提高農藥施用的規范性、科學性,讓農藥作為一種現代科技真正發揮病蟲害的防治作用。
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技術性、科學性的工作,各個農村地區地方政府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也就是要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的技術水平,對此,需要地方政府給予當地農民專業化的教育與技術培訓,讓廣大水稻種植農民都能積極地掌握這些技術,而且可以廣泛、深入地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來支持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對此,縣級政府需要給予財政撥付資金,專門用來支持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教育培訓,在農村鄉鎮成立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并聘請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專門針對水稻病蟲害問題給予農民專業化指導,同時,農技培訓中心要制定好農業科技培訓計劃,定期召開水稻病蟲害防治知識講座、定期組織培訓,通過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技術指導來讓廣大農民掌握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能夠規范、合理地使用現代農業技術,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的科技水平。
眾所周知,水稻病蟲害防治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充足的資金才能為水稻防治提供強有力的后盾和保障,對此,必須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應該撥付專項的水稻病蟲害防治資金,讓廣大農民都享受到國家的支持,這樣才能更積極地配合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當農民自身的主動性提高時,才能真正帶動農村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進展。
水稻病蟲害防治是水稻農業生產過程中必備的環節,只有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確保水稻產量,也才能增加農民收入,水稻病蟲害防治最關鍵是要掌握先進的技術、并獲得地方財政的支持,實際的水稻病害防治中,必須加大資金與政策支持力度,為農民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和充實的資金保障。
[1]彭愛華.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及其對策淺析.《南方農業》,2016
[2]李子威,譚祥,孫曉輝.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及其對策淺析.農業與技術,2017
[3]呂小莉.淺析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及對策.農技服務,2017
[4]吳建明.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防止對策.上海農業科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