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
【案例背景】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也就是說,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要通過有效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來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確保學生在真正高效的物理課堂中獲得良好發展。
《歐姆定律》這一節課的主要教學目的是理解電阻的概念,明確導體的電阻是由導體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理解歐姆定律,并能用來解決有關電路的問題等。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課堂問題的設定都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確保學生在掌握基本物理知識的同時,物理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歐姆定律》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歐姆定理,并能靈活運用來解決相關的練習題。所以,這節課我選擇了實驗探究,以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升做出相應的貢獻。
【學情分析】
對于《歐姆定律》這節課的相關內容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有初步了解,對歐姆定律的概念以及相關應用都有初步認識和理解。而高中階段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實驗演示來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使學生在實驗現象的觀察中強化理解,提高應用能力。同時還要鍛煉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操作能力,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獲得良好發展。
【案例描述】
在上課時,為了讓學生快速了解本節內容,也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為了降低課堂的枯燥感,在導入環節,我選擇的是“以舊代新”方式,首先引導學生利用初中物理中的相關知識對下面一道練習題進行思考:
在一只燈泡上標有“2.4V,0.3A”的字樣,它表示燈泡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是______,通過燈絲的電流強度是_____,如果用電壓是3伏的電池組供電,為使燈泡正常工作應給燈泡___聯一個阻值是______歐姆的電阻。之后,以一句“我們今天再來研究一下歐姆定律的相關知識”來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接著,我開始引導學生對“測量導體電流和電壓”的實驗進行自主實驗,并通過電壓表和電流表中的數據來試著繪制U—I圖象,之后,再將教材中給出的電阻、歐姆定律以及基本物理概念進行簡單學習。接著,將重點放在“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以及“測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內容,自主選擇實驗材料。之后,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自主對這一實驗進行操作,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最后,我再對本節課相關內容進行有針對地講解,比如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上的滑片位置隨意;數據分析中存在的問題等進行講解。
最后,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當堂練,對教材后面的幾道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有三個電阻:RA=5Ω,RB=10Ω,RC=2.5Ω,他們的伏安特性曲線都是過原點的直線,請在同一坐標系中作出他們的伏安特性曲線,并標明A、B、C。這是一道基礎性試題,是對學生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應用。最后,通過對這些練習題的講解這節課也就結束了。
【案例反思】
結束了這一節課的教學后,我開始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得失,現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總結和分析:
1.為了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這節課中我們組織學生進行了自主實驗,這對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學素養的培養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這一點上是值得我們應用到以后的教學中去的。但是,在“測量導體電流和電壓”這部分的教學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而非讓學生看教材,進行照本宣讀,這是不利于學生觀察能力提高的,也是不利于自主性物理課堂構建的。
2.改變了“灌輸式”教學模式,但改得不徹底。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學生一直處于自主探究的過程,有效運用了自主學習模式和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這二者的結合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都作出了貢獻。可是,在相關練習題的講評環節,我們還是忽略了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教師不應該直接訂正答案,應該給學生交流和分析的機會,可以選擇一名學生以小老師的身份進行講解,也可以選擇學生之間的互相討論等,這樣可以強化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3.科學素養的培養。從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實驗開始,有效的實驗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學生在自主實驗中也能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進而在確保物理課程目標最大化實現的同時,也能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通過組織多種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使學生在主動求知、主動探究中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