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
2016年11月10日,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答記者問時,做出了“國際貿易增長進入了歷史罕見的低谷期”的表述。的確,2016年以來,隨著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國際性事件的塵埃落定,世界貿易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增多,外貿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世界貿易組織(WTO)近期下調2016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預測至1.7%,連續5年低于世界經濟增速。
商務部貿研院2016年11月2日發布了第三季度《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形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回顧了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運行特點,展望了2016年全年外貿發展趨勢。
外貿運行顯示六大特點
據商務部數據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按人民幣計,我國進出口總值17.53萬億元,同比下降1.9%(下同)。其中,出口額10.06萬億元,下降1.6%;進口額7.47萬億元,下降2.3%;貿易順差2.6萬億元,擴大0.6%。
特點一:“回穩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
近年來,由于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外貿發展、減輕企業負擔穩的政策措施,再加上2016年以來我國經濟總體平穩、國際商品價格總體水平在波動中溫和回升,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降幅逐季收窄。沈丹陽表示,我國外貿發展“回穩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產業互補的優勢也沒有改變,外貿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的趨勢同樣沒有改變。
特點二:外貿新動能不斷積聚
報告指出,我國貿易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首先體現在一般貿易發展好于整體。前三季度,一般貿易進出口額為9.82萬億元,增長0.1%,占我國進出口總額的56%,較2015年同期擴大1.1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延續負增長態勢,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進一步下降。
第二個變化體現在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杭州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增長一倍以上,市場采購貿易出口額增長10%以上,正在成為外貿新增長點。
特點三:民營企業成為出口主力軍
“技術、品牌、質量、服務”是我國民營企業面對國內外環境變化,積極迎難而上、摸索實踐得出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并且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出口額為4.68萬億元,增長2.3%,占出口總值的46.5%,分別超過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出口比重,證明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成為出口的主力軍。
特點四:邁向“優進優出”步伐加快
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強的資本品出口比重提高,是貿易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效帶動下,高端制造、高附加值產品等出口增長快。同時,先進技術、關鍵零部件和重要設備等高新技術產品進口也較快增長,優化了進口結構。
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5.73萬億元,下降1.8%,占同期中國出口總值的57%。其中,醫療儀器及器械、發動機及發電機、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出口額分別增長6.3%、5.7%、5.2%和2.7%。部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較快,材料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增長10%和12.3%。
同期,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達2.46萬億元,增長1.4%。其中,生命科學技術、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電子技術和航天航空技術進口額分別增長14.1%、5.8%、4.6%和2.2%。
特點五:大宗商品進口 “量增價跌”
大宗商品進口繼續量增價跌,不僅節約了外匯支出,而且有利于企業降本增效。前三季度,我國進口鐵礦石增長9.1%、原油增長14%、煤增長15.2%、銅增長11.8%。同期,我國進口價格指數總體下跌5.3%。其中,鐵礦石、原油、成品油、煤、銅和鋼材進口價格分別下跌8.6%、25.9%、16.9%、14.8%、11.9%和7.4%。
特點六:國際市場布局更趨多元化
傳統市場貿易情況明顯分化。前三季度,我國與美國雙邊貿易額下降3.3%,對其出口額下降1.9%;與歐盟、日本雙邊貿易額分別增長2.7%和2.9%,對其出口額分別增長1.8%和0.5%;與東盟雙邊貿易額下降0.8%,對其出口額下降1.9%。
但對部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前三季度,我國對巴基斯坦、俄羅斯、波蘭、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國出口額分別增長14.9%、14%、11.7%、9.6%和7.8%。印度和俄羅斯占中國出口比重分別為2.9%和1.8%,均較2015年同期擴大了0.3個百分點。
2016年外部宏觀經濟形勢表現
2016年以來,世界經濟總體呈增長低、通脹低、貿易與投資增速低、負債高的“三低一高”局面。
美國經濟復蘇放緩 2016年,美國經濟復蘇的基礎并不牢固,再加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給美國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IMF對美國下半年經濟走勢仍不樂觀,將對其2016年增長的預測下調至1.6%。
歐洲經濟微弱復蘇 2016年,歐元區部分經濟指標出現回暖跡象。但由于英國“脫歐”,給歐元區經濟復蘇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拖累經濟和貿易增長。此外,歐洲銀行業問題日益凸顯。IMF預計,2016年歐元區經濟增長1.7%,低于2015年。
日本經濟持續低迷 2016年以來,日本經濟主要指標表現疲弱。受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加等因素影響,日元總體呈升值態勢。與此同時,日本總債務已達到GDP的250%,遠高于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IMF預計,2016年日本經濟增長0.5%,與2015年持平。
新興經濟體經濟緩中趨穩、分化加劇 2016年,得益于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新興經濟體發展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資本外流減少,匯率總體趨于穩定。IMF預計,2016年,新興經濟體的增速將升至4.2%。
但不同國家之間分化明顯。中國和印度仍能保持相對較高增速。俄羅斯和巴西經濟將分別萎縮0.8%和3.3%。中東國家仍需應對石油價格低迷以及國內沖突和恐怖主義造成的困難形勢。中歐、東南歐、西巴爾干地區的國家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受美聯儲12月加息預期升溫,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對美元再次貶值,市場動蕩有所加劇。
第四季度及全年外貿形勢預測
考慮到2015年9月份以后的月度進出口基數普遍較高,再加上當前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預測2016年第四季度進出口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
值得期待的是,出口方面,第四季度是外貿旺季,圣誕、元旦都將集中出貨,出口有望繼續保持回穩向好。進口方面,主要進口產品整體價格回升,對進口形成一定支撐。
綜合考慮,預計2016年我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的目標,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