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黃帥
在全球產業創新升級大潮中,電動汽車行業以其發展迅猛而備受市場矚目。這其中,中國又是一顆耀眼的明珠,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不過,電動汽車對比傳統汽車占比仍然微不足道,市場發展也有不成熟之處,比如車用動力電池技術、安全性能、配套設備等方面的問題。除此之外,全球紛繁復雜的電動汽車認證標準也讓企業頭痛。
作為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V集團(以下簡稱“T?V萊茵”)早已布局全球電動汽車行業,在幫助車企提高市場競爭力方面不遺余力。在此,本刊專訪了T?V萊茵大中華區交通服務部副總裁黃余欣。他梳理了全球電動汽車準入標準,并建議中國汽車企業從電動汽車設計階段就將安全因素考慮進去,進而實現全產業鏈的安全。
全球市場驅動力強勁
“當前,全球各國政府對電動汽車行業的拉動意愿很強烈?!闭琰S余欣所言,包括歐洲、美國、日本和中國在內,都推出了相應的支持政策。
就中國而言,在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發展方面可謂竭盡全力,過去幾年投入數十億美元用以補貼電動汽車。德國宣布,到2030年將禁止出售傳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從當年開始注冊的新車必須是零排放的車型。2016年5月,德國推出了電動汽車補貼、減免稅款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在政策刺激下,國際知名品牌汽車企業紛紛介入電動汽車市場。前幾年,奔馳、大眾等汽車大品牌對電動汽車市場的預期還比較保守,現在它們的思路明顯有所轉變。奔馳計劃在2018~2024年間,推出至少6款電動汽車,以迎接電動汽車市場大戰。不久前,大眾啟動“2025戰略”,計劃至2025年,其電動汽車全球年銷量突破100萬輛。未來,電動汽車將成為大眾品牌的最新標志。
據黃余欣介紹,目前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區域市場,但是出口占比非常小,主要出口巴士等公共交通車輛。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從全球來看,整體電動汽車市場并不大;另一方面,歐洲、美國和日本等極力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的國家和地區,對車輛安全、質量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較高。相比而言,國內汽車品牌在此方面還要多加努力。
可喜的是,據中國汽車協會統計,目前國內品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量為96%,國外品牌僅占4%,不少車企正加大電動汽車研發力度。不過,我國電動汽車補貼開始退坡,直至2020年取消補貼。這將使國內電動汽車行業遭遇嚴峻的競爭態勢,“血雨腥風”之后,一大批問題車企或被淘汰。
除了市場競爭原因,當前電動汽車市場在技術和研發方面也面臨挑戰,比如電池續航里程技術、充電樁配套設施建設、智能駕駛新技術等,如何達到相關標準認證甚為關鍵。
電動汽車標準走向融合
“在電動汽車標準方面,實際上國際標準加國內標準是非常多的。T?V萊茵參與了一些電動汽車相關標準的制定,同時也收集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標準。從收集的數量看,電動汽車相關標準超過400項?!秉S余欣告訴記者,其中包括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標準、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歐盟EN標準、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標準、日本電動汽車協會標準及中國GB標準等,種類繁多。
這些標準涵蓋從整車到充電系統、電池、電機及控制器等方方面面,其傾向有所不同。黃余欣表示,與傳統汽車相比,電動汽車電源能量要大很多,電壓也更高。這就產生了新的電路安全問題。他認為:“在生產、制造和維修保養環節,傳統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都需要考慮一些新的安全要素。比如內部的線束防觸電措施,以及絕緣層的防機械損傷等。”
針對電動汽車的標準繁多,各國標準又有所區別。這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形成阻力,車企往往要了解不同市場的標準,成本較高。
黃余欣認為,其實,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標準體系有一個共同的趨勢,那就是相互參照、協調融合。具體到各個國家的標準體系、車輛安全標準等,T?V萊茵作為全球化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對它們之間的區別研究得頗為深入。
“T?V萊茵在全球范圍內設有分支機構,各地分支機構有專業的團隊去收集和深入分析當地的認證要求,從而更好地幫助中國企業了解目標市場的法規條例和標準要求,進而推動國內車企‘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黃余欣說。
在標準的融合過程中,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在國際標準的制定活動中表現很活躍,在ISO、IEC和UN等標準體系制定中都有所參與。
從車輛設計伊始納入安全控制
“這么多復雜的國家標準,其實基本上都是市場準入標準。”黃余欣解釋說,這是各國政府為了保障產品的安全性,制定的一些安全基礎標準,是最低的法律要求。對于生產商來說,它們對自己也有同樣的要求,即要保證生產出來的產品安全、可靠。比如歐洲、美國一些車企自己內部有企業標準,這些企業標準的要求一般都會超過國家標準。
毋庸置疑,質量和安全對車輛至關重要。一旦安全出問題,它造成的市場影響是非常大的。對車企來說,挽回聲譽受損的成本非常高。這也是為什么車企會將內部標準設置得比國家標準更高。
黃余欣建議國內車廠,從管理層到整個企業都要提高對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在車輛設計之初,就開始引入安全概念,包括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規要求?!秉S余欣表示,車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研發周期也比較長。如果等車輛生產出來之后,再去確認其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那么,一旦發現問題,將很難控制和挽救。由此去改動車輛設計,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除了車輛設計之初對安全因素的考慮,在供應商的管理和生產質量控制等各環節、各階段,都要進行安全控制,用階段性的測試手段去驗證安全目標是否達成。
T?V萊茵解決方案為電動汽車安全背書
黃余欣從2016年1月起開始擔任T?V萊茵大中華區交通服務部副總裁。目前,他負責大中華區交通服務的管理與開拓,業務包括所有類型車輛或零部件的檢測、認證服務、國際準入服務。
據黃余欣介紹,在國內外電動汽車相關標準的討論和制定中,T?V萊茵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在此領域,T?V萊茵更加關注電動汽車安全領域。不單只是產品安全,還有人員安全、系統安全等。
2012年,T?V萊茵大中華區電動汽車充電樁和連接器CB實驗室成功通過國際電工委員會的CBTL和中國認監委的CNAS資格認證,T?V萊茵也成為大中華區首家有能力為電動汽車全行業鏈提供服務的第三方認證機構。
說到T?V萊茵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黃余欣告訴記者:“我們所有的服務都圍繞質量和安全這兩個部分。T?V萊茵在汽車行業的品牌知名度很高,這實際上給客戶帶來了背書效應。同時,T?V萊茵全球化的技術團隊能幫助車企快速了解各個市場不同的準入要求。”
2014年7月,中德雙方啟動了電動車充電項目,同時簽署了未來統一充電接口標準的協議。T?V萊茵是唯一被授權對該項目充電樁統一安裝標準進行研發與實施的科研檢測機構。另外,T?V萊茵還幫助車企制定內部標準,包括電池兼容標準、高壓線纜安全標準等。
不久前,T?V萊茵與北汽新能源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是中國汽車業界第一個新能源動力總成( Electrical-Powertrain)整體功能安全產品認證及流程認證項目。
除此之外,2016年10月,T?V萊茵與新綸汽車共同投資建立了萊茵新綸汽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后,主營業務將側重于定損、二手車評估、經銷商運營改進、智能車間咨詢與認證,以及新能源汽車相關人員培訓與認證等服務領域。培訓內容包括: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培訓、充電樁安全人員培訓、電動汽車高壓安全培訓。
“從法規要求分析到內部標準制定,從供應商管理到生產質量控制,從咨詢協助到審核驗證, T?V萊茵將全方位幫助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提高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秉S余欣由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