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國
[摘 要]信息技術是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產物,也是當前初中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如何提高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效率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對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勢下,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與優化已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客觀要求,也是有效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內容 選擇優化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110
高效課堂是新課改對教育教學提出的客觀要求,信息技術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該積極順應新課改的要求,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課時少、任務重等問題,導致整體教學效率不高。如何才能讓有限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時間發揮出最大的效能,這就需要初中信息技術教師積極探討和選擇優化教學內容的方法策略,創新性地使用信息技術教材,為構建高效信息技術課堂提供新思路。
一、整合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發展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已歷經多次改編,在編排順序、內容選擇方面比較科學合理。但是,由于地區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能力之間存在差異性,教師要認真鉆研新課標和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使之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選擇和優化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根據學生原有的基礎水平、教學實際和教學重難點等因素,打破教材原來的教學體系,對學生所要學習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化和有效整合。使教學內容更好地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從而讓信息教學過程實現最優化,不斷增強信息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動畫補間”動畫》這節課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整合。由于學生電腦繪圖的基礎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教學中,可以把本節課中混色器的教學內容后置,把其作為單獨一節內容進行講授。學生可以從Flash制作的技巧、Flash繪圖到Flash動畫制作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這樣能夠符合認知規律,便于接受。另外,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飛翔的小天使”的動畫制作與圖層的基本操作這兩部分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由于學生對位移動畫的內容已經熟練掌握,而圖層操作是本課的難點,教師將這兩部分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圖層操作的難度,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識。
二、更換教學素材,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占有主體地位,其對信息技術教學是否感興趣是衡量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但是傳統的信息教學主要側重于對學生進行一些簡單技能的訓練,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另外,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中的一些材料和情境已經比較陳舊,缺乏時代氣息,根本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及時更換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相關內容,運用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貼近生活實際、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教學素材,使之更好地符合信息技術教學的需要。這樣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有效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感覺信息技術就在身邊,使之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效率。
三、拓展教學內容,增強實踐能力
初中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目的是借助信息技術,有效地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能夠直接決定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但在實際的信息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和制約,常常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缺少探究的過程,長期處于被動地位,喪失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不斷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不斷拓展教學內容,積極為學生創設一些探索、創新的空間和機會,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究,從而不斷增強學生探究、創新、實踐和思維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表格規劃與修飾》這節內容時,學生在充分掌握了行列高度的調整、花邊和邊框的加入以及底紋背景顏色的添加等基本技能之后,教師可以布置設計報名表、制作課程表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雖然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問題,但都能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解決,最終圓滿完成任務,在實踐活動中提升了操作能力。 在信息教學中教師通過不斷拓展教學內容,積極為學生設計一些實踐性活動,既能夠有效地鞏固所學的基本技能,又能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總之,科學合理地選擇和優化教學內容是提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措施,新課改形勢下,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學習和創新,積極轉變教學方式,科學整合教學內容,合理更換教學素材,從而打造出高效化的信息技術課堂。
(責任編輯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