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山
(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第二中學)
流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
——以長江流域為例(第1課時)
馬山山
(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第二中學)
1.課標要求
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本條標準的重點不是長江流域開發的具體條件,而是要求學生掌握分析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的一般方法。
2.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長江流域的自然環境特點、自然資源的優勢及其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②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分析長江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
(2)過程與方法
探究學習與生本理念相結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和科學的發展觀。
3.主要內容
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分析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
4.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必修三第四單元“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為下一節課長江流域的開發與整治提供了依據。在內容編排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高二學生通過初中地理的學習已經對長江流域概況有所了解,并且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因此,分析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對學生來說已不再困難。
但是,學生在分析問題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機械記憶分析方法,回答問題或面面俱到,或遺漏要點,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地理術語運用不準確;答題不規范等等。
教學方法:生本課堂+案例教學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教學手段: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實物展臺

教學環節 過程與組織 依據與意圖創設情景(1分鐘)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長江流域景觀圖片,使學生感受長江流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自主學習(3分鐘) 利用實物展臺分別展示三份不同的學案(典型錯誤較多的、書寫潦草的、書寫工整且正確的),由學生評價點評。糾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合作探究(3 5分鐘)探究問題1 .結合已有知識及相關知識鏈接1,比較長江與密西西比河流域開發的自然地理條件哪一個更優越,請談談你的看法。(1 3分鐘)【操作流程】第一步:合作交流(5分鐘)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及相關知識鏈接1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同時把交流的成果在學案上記錄下來,教師巡視輔導。第二步:展臺展示(2分鐘)A小組利用實物展臺展示交流的成果并做出解釋,其他小組與A小組的答案比較對照,并將相同點與不同點記錄下來,為接下來的發言做好準備。第三步:質疑評價(5分鐘)各小組針對與A小組的不同點輪流發言,闡述自己的不同觀點,由全班學生討論形成一致意見后,再把正確的答案在學案上整理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啟發引導并板書歸納學生的要點。若各小組輪流發言后答案仍然存在問題或不夠完善,教師也可以提出質疑,進一步引導學生把答案補充完善。比如,學生在分析流域自然環境狀況時容易遺漏流域位置,在分析密西西比河水文狀況時容易忽略北部存在結冰期的問題等等。1 .總結流域開發的自然地理條件。2 .有利于學生調動主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為探究流域的人文地理條件奠定了基礎。

續表
本節課采用案例教學法,將生本教育理念引入課堂教學,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此外,由于三個探究問題均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拓寬了思路、開闊了視野,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