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佳
(廣東省深圳市新華中學)
《元素與物質世界》的教學創新
由佳
(廣東省深圳市新華中學)
主要從實驗教學創新和習題教學創新兩方面,歸納總結了一些教學經驗,希望對元素化合物教學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的影響。
化學教學;創新;教學案例
物質是化學的研究對象,而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因此化學1(必修)(魯科版)中《元素與物質世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對這部分教學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化學教學應切實體現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充分運用各類實驗達成增強學生體驗性認識的目的,并在體驗過程中加深對化學概念、原理和規則的理解,是必要的。高中化學實驗大都只是涵括基礎化學知識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在教學中創新應用這些簡單實驗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元素與物質世界》中的實驗內容和類型(詳見表1),可以進行不同的教學應用。其中,探究性實驗主要用于達成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由學生動手操作;驗證性實驗,可用作情境材料或演示實驗,可由教師完成或利用多媒體視頻;探究和驗證性結合實驗同時具備前兩種類型實驗應用特點,可根據不同的教學條件、教學設計進行不同的教學應用。

表1《元素與物質世界》實驗內容和類型

續表
案例1 表1中實驗2—6在膠體教學中的應用
表2呈現了表1中實驗2—6在膠體教學中應用的教學階段、設計意圖及使用方法,目的是使學生在實驗中激發興趣,在實驗中形成體驗性認識、達到三維教學目標,最后利用在實驗中的感受和獲得的知識完成練習,達到鞏固復習的目的。

表2 實驗在膠體教學中的應用
在“探究活動”中以實驗2制取出膠體后,所學到的地理知識。比如,在學習“世界氣候類型”的作業中,可以讓學生把熱帶雨林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布區域分別填涂上不同的顏色以示區別,在填繪時要突出重點,明確填繪目的,根據地理事物的類別進行詳細的區別填繪,為了節省大面積的涂繪時間,可以用打點或者畫斜線、浪線等進行涂繪,可以達到同樣的繪圖效果。學生在繪圖時,教師要做好檢查與督促教學的工作,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地圖要領,能夠準確地記憶和獲取有效的地理知識信息,提高學生思維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圖像來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地理問題,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努力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圖表解題能力是地圖能力的重要內容。現在的地理高考中越來越重視對能力的要求,取得好成績需要具備扎實的地理基本功,配合較強的思維能力,才能獲取正確的解題方法。提升圖表解題技能需要以圖析題,靈活轉換圖像信息、數據信息與文字信息,再根據所掌握的地理知識展開分析和推理。圖與圖之間的轉換表現在:局部圖轉換成整體圖、剖面圖轉換成平面圖、扇形圖與柱狀圖的轉換等。圖與文字之間的轉換,是理解與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重點需要與各類圖形相結合,不能死記硬背,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學會圖文轉換。比如,可以通過窗戶光線、地球經緯網、旗桿影子、變化曲線坐標等多種不同的題型來了解與掌握太陽高度角。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增強發散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重點。解題時要加強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問題的研究,學生在思考中掌握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解題思路,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應變能力。高中地理教師要精心挑選與設計讀圖題,重視學生圖文之間轉換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已經掌握課本與地圖冊上的原圖后,教師可以變換圖形或者增加多角度提問的方式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圖表解題能力。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增加學生仔細觀察地圖的訓練,養成看圖的習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充分利用地圖,讓學生能夠把課本知識與地圖相融合,提高讀圖、用圖、解題能力,為全面掌握地理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1]丁銀萍.學法遷移成為地理學習的新動力:對初中生地理讀圖能力提高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3(12).
[2]張麗霞.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城市地理,2016(1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