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云
人們常把健康比作數字“1”,事業、家庭、財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圓滿全系于“1”的穩固。一個人、一個家庭要獲得幸福,健康必然首當其沖。或許每個人的新年計劃都各有不同,但一定會把“健康”寫進日程。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
健康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去年開始,“健康”這個詞在我國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去年8月召開了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順應民眾關切,對“健康中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凸顯出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執政本色。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11月21日,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在上海召開;全國各地紛紛召開衛生與健康大會……
我們欣喜地看到,黨和政府把握民意、順應時代潮流,將“健康中國”上升至優先發展戰略,我們迎來了健康的春天。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政策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這一期,我們特地為大家作重點解讀。
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吹響“健康中國夢”號角
關鍵詞:“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中國建設
2016年8月18、19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京召開,習近平、李克強等在京的所有常委、政治局委員、最高檢與最高法領導全部出席。七常委聯袂出席的衛生與健康大會為近20年來規格最高的衛生工作會議。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提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重視少年兒童健康”、“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努力減少公共安全事件對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脅”、“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等要求,明確了環保、體育、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民政養老等部門須“守土有責”,也契合了“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新主旨。
習近平強調,當前,由于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由于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我國仍然面臨多重疾病威脅并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我們既面對著發達國家面臨的衛生與健康問題,也面對著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衛生與健康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必然會嚴重影響人民健康,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習近平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習近平還強調,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要加快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落到實處。要著力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努力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健康中國夢具體行動指南
關鍵詞: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
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話音未落,緊接著,去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豐富了健康中國夢的細節,圍繞健康這個核心,提出宏觀目標路線圖,排定微觀改革時間表。這是建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也是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
《綱要》提出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等五個方面的戰略任務。突出強調了三項重點內容:一是預防為主、關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促進資源下沉,實現可負擔、可持續的發展:二是調整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在強基層基礎上,促進健康產業發展,更好地滿足群眾健康需求;三是將“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為戰略主題,堅持政府主導,動員全社會參與,推動社會共建共享,人人自主自律,實現全民健康。
《綱要》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具體目標: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到2020年的20%和2030年的30%。
編制《綱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這也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國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承諾的重要舉措。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
健康是全人類的目標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上海宣言》
2016年11月21日-24日,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在上海舉行。本屆大會由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主辦,以“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為主題,以“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為口號,強調健康促進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克強總理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他表示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生活幸福的基石,也是國家繁榮昌盛、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中國是健康促進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踐行者,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我們將在以下方面做出不懈努力。一是切實把衛生與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為全體人民提供基本衛生與健康服務。二是構建全程健康促進體系,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三是著力強基層、補短板,促進健康公平可及。四是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五是大力發展健康產業,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
本屆大會上,《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正式發布。30年前,第一次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召開,發布的《渥太華憲章》首次奠定了健康促進的理論基礎,明確了健康促進五大行動領域。30年后,來到上海的第九屆大會再次發布以健康、活力、發展為主題的新宣言,也是健康促進領域首次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結合的文件,重新確立了健康促進在改善健康及健康公平方面的重要性。與會專家稱,《上海宣言》將為未來15年全球城市的健康工作起到引領性作用。
一次規模如此宏大的全球級健康大會成功在中國舉辦,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2016年12月10日,在中國社區互聯網+健康促進與教育(蕭山論壇)上,記者有幸聆聽了參與本次大會籌備、組織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傳司石琦處長、WHO慢病預防司健康促進技術顧問魏曉敏教授關于大會召開的背景分享。
魏曉敏教授告訴我們,從此次大會出席人士的規格和出席率就能看出全世界對健康的關注程度:128個成員國和地區的1200余國內外來賓,其中包括40多個部長、百余位健康城市市長,數百個境內外媒體等,他們來自健康及其它與健康決定因素相關的領域,如教育、環境、農業、就業、貿易、交通、房產、金融及外交等。
石琦處長說,《上海宣言》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健康的主張,包括良好的衛生治理離不開立法、政策:要不斷調整衛生服務的方向:跨國境的健康聯合應對;充分發掘傳統醫學,促進健康的可持續發展;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健康素養教育要貫穿所有國家政策,以及每個人的生命周期。“我們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立足社區健康,從娃娃的健康教育做起,利用‘互聯網+技術傳播健康知識,點滴累積,不斷努力,幾十年后回頭看,就會發現這些舉措對人類健康事業有令人驚喜的貢獻。”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石琦處長表示,經過2016年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健康中國2080規劃綱要》頒布、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認真地貫徹落實,這是一項非常巨大、需要毅力和耐心的工作。“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就需要和所有部門進行探討和研究,比如學校的健康教育,我們需要和教育部溝通,比如健康科普傳播節目需要和廣電總局合作等。”
雖然“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千頭萬緒,但各地各部門正在在積極努力推進中。石琦處長表示,公共場所控煙條例是目前為止最成功的實踐。眾所周知,在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排序中,與吸煙密切相關的肺癌居首位。世衛組織明確指出80%的肺癌與煙草煙霧有關。《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實施,規定“凡是有屋頂的地方都不能抽煙”,且以未成年人為主要活動人群的場所、對社會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體育場館等場所的室外區域均為禁止吸煙區。據了解,截至2016年11月30日,北京市衛生監督部門已對失責單位和違規個人罰款超197萬元,勸阻吸煙人數5321人。而上海也在去年底通過了關于修改《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的決定。按照新規,上海的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內都將全面禁止吸煙,新規將于今年3月1日起實施。石琦處長表示,在不久的將來,這樣融入健康的政策將越來越多出現在我們生活里,真正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編后語:當健康成為全人類的共識,當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事業。作為每個個體,在追求健康人生的路上,我們倡導: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動學習正確的健康知識、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健康素養、主動參與環境保護、合理營養、科學運動、積極預防疾病發生……健康不是一朝一夕的口號,要一直堅持下去。
2017,讓我們一起與健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