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毛毛 譚 勁 王 軼 葉長春
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有關問題研究
■ 李毛毛 譚 勁 王 軼 葉長春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重要指示,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模式的重要途徑,對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實現強國夢強軍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重要指示,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模式的重要途徑,對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實現強國夢強軍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新模武
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選擇以地市級以上城市為依托,在戰略地位突出、軍事需求明確、具有引導帶動作用的地區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是貫徹落實軍民融合戰略的一次新實踐,有利于推動探索新形勢下軍民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途徑,發揮示范效應,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二)有利于充分發揮地方發展優勢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有利于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和區位發展優勢,積極探索實踐,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統籌配置資源,完善服務平臺,構建良好發展環境,實施軍民融合重大項目,樹立軍民融合典型企業,推動重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在軍民融合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率先突破,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
(三)有利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軍民融合發展面臨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軍民融合動力不足,缺乏活力,融不起來,深不下去,急需轉變發展模式。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有利于地方在軍民融合發展中積極抓住軍隊和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的契機,主動順應武器裝備信息化發展新趨勢,從供給側發力,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徑。
(一)堅持問題導向和戰略導向相結合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一方面要突出問題導向,重點針對當前制約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打破思維定勢和利益藩籬,研究提出軍民融合創新示范的方向和舉措,另一方面要突出戰略導向,加強對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的頂層設計,突出創新示范特色,推動全國軍民融合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發展。
(二)堅持政府作用和市場作用相結合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要統籌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強對示范區建設的頂層統籌和謀劃,統籌配置資源,完善各類平臺,優化發展環境,體現政府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積極引導經濟社會領域的多元投資、多方技術、多種力量更好服務國防建設,讓一切有利于軍民融合發展的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三)堅持重點突破和全面發展相結合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要充分發揮地方發展優勢和特色,注重示范區的引領性和帶動性,集中力量,重點突破,通過在重點區域開展創新示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以局部躍升帶動整體發展,找準局部躍升的突破口,總結推廣經驗,推動全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一)嚴格準入標準
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不同于傳統的經濟園區,也不同于一般的軍民融合類園區,如軍民結合示范基地、動員中心和保障基地等,是國家在新形勢下為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而建設的全方位高度融合的新型經濟主體,必須嚴格準入標準,重點在戰略地位突出、軍事需求明確、具有引導帶動作用的地區開展建設。如,青島古鎮口以青島的綜合經濟實力為依托,戰略地位突出,產業基礎雄厚,海洋科技發達,需求牽引強勁,服務保障有力,具備促進軍民融合發展的深厚基礎和獨特優勢,適合創建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又如,深圳經濟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城市發展主導戰略,積極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具有體制機制靈活,創新資源富集、市場經濟發達、高新技術領先等獨特優勢,具備創建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的基礎和條件。
(二)示范特色鮮明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了《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明確了新形勢下軍民融合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意見》提出,重點加強八大領域統籌,包括加強基礎領域統籌、加強產業領域統籌、加強科技領域統籌、加強教育資源統籌、加強社會服務統籌、強化應急和公共安全統籌、統籌海洋開發和海上維權。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也應著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結合各地區特色,重點從八大領域中選擇重點領域開展創新示范。如,青島古鎮口作為我國重要的海軍基地和首艘航母的母港,具有較強的需求牽引和重要的戰略地位,特色突出,可重點從軍隊保障社會化服務、基礎設施支撐、軍地人才培養、應戰隨意一體化動員等方面開展創新示范。又如,深圳市具有市場經濟發達、創新資源富集等優勢,可重點從軍民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突破、前沿科技創新、高新產業培育、開放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創新示范。
(三)資源統籌配置
目前,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還存在頂層統籌不夠、政策法規滯后、資源整合不夠、有共識難落實等問題,軍民融合整體效益與巨大潛力還需進一步挖掘和發揮。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就要堅持問題導向,在建設中突出重大需求的融合對接和要素資源的融合共享,重點整合資源,創新軍民融合體制機制,厚植軍民融合產業鏈、創新鏈,完善各類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促進軍地資源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如,統籌科技資源,整合運用軍民科研力量和資源,在示范區通過創建創新動態聯盟、新型軍民融合創新機構等方式,推動重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高軍民協同創新能力;統籌社會服務,在示范區建立健全軍地統籌銜接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資源共建共享,提高軍隊保障社會化水平等。
(四)力求建設實效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主要是探索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通過創新示范區的帶動作用,旨在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因此,在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的建設過程中,必須結合區域發展實際,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推進體制機制政策的先行先試,確保示范區建設取得實效,為推動全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工作起到示范和引導作用。創新示范區可結合區位優勢,針對目前軍民融合發展的障礙,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并率先在示范區范圍內先行先試,力求實效。如,針對軍品市場準入程序辦理時間長等問題,開展簡化辦理程序等試點;針對“民參軍”信息不對稱、渠道不暢通等問題,開展信息交互平臺試點;針對民營企業履行軍品合同信譽問題,開展履約信譽等級評價試點;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難等問題,開展推動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權改革,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試點等。
(一)加強頂層設計,建立評估體系
2015年,為推動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實施《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在全國創建首批10家左右“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在此基礎上,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強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的頂層統籌和謀劃,加大示范區規劃實施、政策落實、項目建設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評估體系,確保示范區建設取得實效。
(二)健全法規制度,提高法治水平
目前我國沒有規范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綜合性法律法規,已經制定的軍民融合相關法規也缺乏統籌,更沒有針對示范區建設的專項法規制度。建議國家進一步建立健全軍民融合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規范、引導和保障作用,提高軍民融合發展的法治化水平。
(三)加強軍地銜接,加大支持力度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是一項涉及軍地的系統工程,建議著眼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強軍地銜接,建立軍地需求和資源對接機制,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同時,建議軍地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健全完善配套政策,落實發展資金保障,通過示范區建設,切實形成可推廣、可復制、可持續的新路徑新模式,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李毛毛,中國兵器工業規劃研究院主任助理;譚勁,北方發展投資有限公司部長;王軼,中國兵器工業規劃研究院副主任;葉長春,北方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