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艷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綿陽 621700)
我國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完善
魏紫艷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綿陽 621700)
我國的民族音樂具有濃郁的地區性和鮮明的個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一種可貴的文化遺產,因此,我國音樂教學要承擔起傳承民族音樂的重任。學校音樂教育作為傳承音樂文化的主渠道,要向學生傳遞民族音樂文化的概念,承擔起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重任,本文就當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情況做出分析,探究其弊端和不足,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民族音樂;教學體系;建構;完善
我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審美的文化精髓,如今有不少民族音樂在現代多元文化的沖擊下,面臨著傳承危機。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各地方政府部門應從全民普及出發,構建完善的民族音樂教育體系。民族音樂是各民族在民歌、器樂曲、舞蹈音樂等方面經過長期的創作、累積形成自己的風格并傳承下來的音樂藝術,其中包括專業音樂者和非專業音樂者的創作,民族音樂具有獨特的傳播意義和藝術價值,是一個民族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審美觀念的反映。由于我國獨特的地域條件形成了豐富的民族文化,經過時間的沉淀,各民族孕育了豐富的民族音樂資源,在音樂理論、創作和表演上都彰顯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音樂文化,成為我國珍貴的文化資源。
學校作為傳播知識和科學研究最活躍的地方,對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我國當前民族音樂教學現狀,探究其不足并提出改進的建議,對推動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有著現實意義。
(一)教學體制無根化
20世紀以來我國的音樂教育經歷了四次發展潮流,音樂教育的風向幾次改變,但是民族音樂教學卻始終在改革的邊緣。20世紀初,中國音樂教育主要受到日本模式的影響,20年代,美國模式風行,20實際中葉,前蘇聯的教育模式對我國的音樂教育影響較大,而在80年代后,我國音樂教育重拾歐美標桿。西方經濟的發達成就了西方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對全世界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西方音樂的主流地位。很多人推崇和膜拜其音樂體系和音樂教育,我國隨著改革開放程度日漸深化,現代音樂教育進程也逐漸加快,但是民族音樂的教學改革還是緩慢而沉重。
在西方人漸漸意識到東方文化的優秀成果時,我們自己人卻在貶斥自身,這就導致了民族音樂的教學始終處于音樂教學體系的邊緣地位,在今后的音樂教學中,我們要立足自身音樂文化,發展民族音樂教育,讓音樂教育有根支撐、有根可尋。
(二)教學內容畸形
很久以來,在我國各個階段的音樂教學中,與民族審美意識與民族音樂教學有關的活動在數量、質量、深度、廣度上都處于低微的境地。在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當中,很多學校都是奉行以唱歌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很少涉及民族音樂知識,由此造成了學生民族音樂理念的缺失。而在專業的音樂院校中,其課程與教學內容的編排也多參照西方音樂體系的模式,較少設置中國音樂樂理或視唱練耳課,很多學生在剛開始接觸音樂教育時接受的都是西方的樂理,而對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知之甚少。
從事教學的音樂教師與相關部門對我國民族音樂價值模糊認識導致了如今教材內容的畸形化,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輕視造成了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藝術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喪失。
(三)師資隊伍建設落后
受傳統教育模式和價值觀念的影響,專門從事民族音樂教學和研究的教師很少,很多教師都是以西方器樂和音樂理論的研究與教學為主,對民族音樂的學習不夠深入和細致。
而很多培養單位和教師都是較淺地涉及了民族音樂,研究的范圍和曲目都很少,這樣就導致從事民族音樂教學活動成果可想而知,培養出的學生也不會有較深的民族音樂基礎,并存在著輕視民族音樂的傾向。教師是傳播知識的主要力量,而教師環節民族音樂知識的薄弱直接影響到了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學校是民族音樂繼承與發揚的重鎮,因此建構學校音樂教育體系就相當于構建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由以上對當前民族音樂教育體系的不足分析可以得出,接下來我們要朝著教材建設、課程設置和師資培養等方面來對民族音樂教學體系進行完善和改進。
(一)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師設計課程內容的主要依據,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最主要的資源,對音樂教學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充分重視教材的 建設。科學合理的教材內容設置離不開相關人員的配置和安排,由于我國一些優秀的民族音樂家較為熟悉我國傳統音樂和少數民族音樂的曲目內涵和音樂風格,所以在教材的編排上可以安排這些專家參與音樂教材體系的編排,并起到主導的作用。此外還可以邀請一些對民族音樂有深入研究的音樂教育家和教師參與其中,將民族音樂觀念滲透在教材的每個角落。
同時要將一些富有民族情感和教育意義的優秀音樂作品選入教材,通過鮮活的音樂材料讓學生體會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和特點,使學生重新審視西方古典音樂成就與我國音樂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
(二)課程設置
課程是教師傳播知識和文化的載體,是學生掌握知識最高效最便捷的方式。就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而言,民族音樂教育理念應該貫穿于整個課程設置當中。在音樂基礎理論課、音樂技術理論課和音樂專業課的設置上都應該保留或者增設一些民族音樂課程。例如在音樂基礎理論課上可以安排《民族音樂學概論》,在樂理課上可以安排《民族樂理》等。通過課程安排強化民族音樂教學,引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重視和興趣,為民族音樂的繼承和發揚奠定基礎。
而且僅增設和保留一些民族音樂課程是不夠的,還要合理安排不同類別課程的比例關系。音樂類課程與傳統的文化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門聽覺藝術,不能依靠記憶、演算等來掌握,所以在民族音樂的教學中要注意這一點,盡量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教材中的曲目,如果有條件的話,視聽雙重效果的課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對我國優秀民族曲目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三)師資建設
教師是課堂教育的主導者,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材內容與課程設置的實踐都需要教師的身體力行,具有優秀民族音樂素質的師資才能更好地傳承民族音樂。
知識與文化在教授中代代傳承,要貫徹落實建構與完善民族音樂教學體系,需要培養大批熱愛和懂得民族音樂并具有專業教育素質的教師,讓民族音樂在教師的教授中得以傳承和發揚。同時教師對民族音樂的熱情和投入在潛移默化中也能感染學生,對學生民族音樂的學習起到引領和啟發的作用。
(四)體系建構
我國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完善是一個長期和艱難的過程,需要民族音樂家、音樂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統一戰線共同努力,同時也需要相關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支持。
師資的培養不僅僅要依靠學校的力量,還要結合一切可利用的社會力量來培養高素質的民族音樂專門性人才,以滿足愈加嚴重的人才需求,學校或者相關教育部門也要定時開展民族音樂學術交流會或培訓班,以加強音樂教師民族音樂與教學的能力,提高教學水平。要構建我國自身的民族音樂教學體系,我們就必須擺脫西方音樂理論的束縛,立足于自身的文化語境來建立有別于西方音樂教學體制的中國音樂教學體制。
(一)逐步改革
任何事情的完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個過程和經歷,所以民族音樂體系的構建也要切忌大躍進的做法,要按照科學的規劃、合理的安排,按照從個別到一般、專題到綜合的步驟循序漸進,逐層展開。例如,當下很多院校都將鋼琴作為必修樂器,以此為靈感,可以在一些高校開設試點,結合具體情況,選取一些特色的民族樂器作為必修樂器,全面、系統地開展民族音樂的教學。
(二)借鑒外國經驗
我們要構建的民族音樂教學體系并不是要全盤否定外國的音樂教學模式,而是要從我國民族音樂的教學實際出發,借鑒外國的成功經驗,將其融入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構建過程當中。并且,教學和科研是不能夠分開的,要將教學與科研并重,建立起教學與科研之間的聯系,及時將相關的研究成果更新融入到教學當中,這樣才能使民族音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三)勇于創新
事物的存在一定要有它的現實意義與存在價值,我們要推崇和弘揚民族音樂并非是保守殘缺、停滯不前,而是要在繼承優秀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延續過往民族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氣息,與時俱進,創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音樂文化。
政府與文化管理部門的大力提倡和支持能夠推動我國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揚,音樂教育能夠幫助人民大眾熟悉和熱愛民族音樂,我國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政府和大眾的共同努力,傳承民族音樂、弘揚民族文化仍然需要我們的探索與堅持。
[1]張麗艷.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完善措施探討[J].音樂時空,2015(11):154,130.
[2]游姣婧.通識教育理念下的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研究[J].音樂時空,2015(14):163-164.
[3]吳學源.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12屆年會綜述[J].民族藝術研究,2002(5):68-69.
J607
A
魏紫艷(1990-),女 ,四川省廣元市,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學士學位,研究方向:民族聲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