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然
(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達斡爾族曲棍球的文化價值及發展研究
隋 然
(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國體育事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人們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曲棍球運動作為中國傳統運動項目,發源于我國北方莫力達瓦地區的達斡爾族。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不僅具有獨特的民族性和民間性,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對促進民族團結、弘揚民族文化及強身健體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從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歷史溯源入手,分析了達斡爾族曲棍球文化的價值,并進一步對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的發展進行了具體闡述。
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文化價值;發展
達斡爾族作為傳統曲棍球的發展源頭,在歷史發展及時代變遷過程中,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在不斷沉淀和升華中有效地豐富了民族文化的內容,促進了曲棍球運動的傳承,對我國曲棍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集健身、娛樂、體育于一體,全面增進了達斡爾族人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為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現今達斡爾族主要生活在我國嫩江流域,與古代中國北方地區的契丹族具有一定的淵源。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作為曲棍球之鄉,對于曲棍球的傳承和發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歷史記載中,在唐代就有了關于曲棍球運動的記載,當時叫做“擊打球”。而到宋、遼時期,在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中曲棍球開始盛行,這時期的曲棍球與現代曲棍球在外形上極為相似,北宋時稱為“步擊”,遼代則稱為“擊鞠”。在歷史的變遷和發展過程中,曲棍球運動在其他民族中逐漸消失,而達斡爾族則將其保留下來,并在民間廣為流傳。達斡爾族將曲棍球運動稱為“貝闊”,將曲棍球稱為“波列”,而且達斡爾族男人打貝闊是必備的一項本領。在打貝闊運動中,使用天生彎曲的柞木樹根來制作球桿,削扁彎曲樹根的根部,根據個人身高和習慣來確定其長短。波列則分為毛球、木球和火球三種,大小與拳頭相似。少年兒童多采用畜毛團制作的毛球,其輕軟、有彈性、打出后滾動較慢。木球多以杏樹根塊或是毛氈制作而成,質地堅硬,不易破損,青年人和成年人擊打時多采用木球。夜晚時打曲棍球多采用火球,利用樹上硬化的真菌疙瘩加上松明點燃。特別是在重大節日時,達斡爾族的貝闊比賽更是熱火朝天。在曲棍球比賽時,場地多選用平坦的草地或是開闊的地方,在球場兩端各設置一個球門,在達斡爾語中將曲棍球場地兩端的球門稱為“阿那格”和“耶熱”,意思為狩獵營地或是野獸洞穴,將曲棍球運動比喻為狩獵,這可以充分地說明曲棍球運動悠久的歷史。上陣隊員共22人,每隊11人,1人守門,2人防守,其他人進攻,在場地中心開球,打入對方球門即得分。在達斡爾族曲棍球比賽中,不得打高球及用手抓球,除守門員外不得踢球,不得用球棍打人、絆人等。在社會變遷及生活環境不斷變化過程中,達斡爾族人都沒有放棄曲棍球運動,并將其很好地傳承和發揚,從而為中國曲棍球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健身價值
曲棍球是達斡爾族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凝聚的智慧結晶,是一種對社會文化的總結,其對促進達斡爾族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曲棍球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其最初形成的文化價值就在于健身。達斡爾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熱愛運動的民族,且曲棍球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通過曲棍球運動,可以鍛煉人們的身體素質。在參加曲棍球運動的過程中,還能夠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同時還能夠鍛煉個人的心理素質,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以及強壯的體魄,才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勞動中去,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強身健體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基礎,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保障,所以通過曲棍球運動的發展,能夠使達斡爾族人民的身體得到有效的鍛煉,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就是曲棍球運動所具有的健身價值,同時還蘊含著更加深刻的意義。
(二)民族文化價值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的發展都蘊含了重要的文化價值,曲棍球運動是達斡爾族人民非常熱愛的體育運動,并且在民間流傳已久,伴隨著民族的發展,也逐漸融入了達斡爾族的民族文化。曲棍球是一項團體運動,所以參與曲棍球運動需要隊員之間的密切配合,只有具有團結的精神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出曲棍球運動水平。由于民族發展的特性,達斡爾族只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曲棍球運動作為一項民族文化被傳承下來,說明其在達斡爾族人民心中的地位較高,已經得到了全民的認可,這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象征。達斡爾族的人民勤勞樸實、熱愛生活和運動、具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而通過曲棍球運動,能夠更加明確地彰顯這種民族精神,在運動的過程中,人們更能夠體會到團結的力量,然后將這種性格和品質帶到生活中來,從而形成一種民族文化,對于推動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曲棍球運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這種運動所彰顯出來的文化價值已經深深地融入了達斡爾族人民的心中,所以其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應該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三)風俗的傳承
由于曲棍球運動老少皆宜,所以受到了達斡爾族人民的熱愛。早期在達斡爾族人民進行勞動生產的過程中,春播間隙就會利用曲棍球這一運動方式來進行娛樂,一方面可以放松身體,另一方面還能夠起到娛樂的作用。由于受到條件限制,所以早期的達斡爾族人民會就地取材,進行類似于曲棍球的運動,因為這種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培養出了達斡爾族人民勇敢和拼搏的精神,并且能夠將自強不息的品質和精神進行傳承。所以曲棍球運動已經成為了達斡爾族的一種風俗,并且作為一種風俗文化被永久地傳承下來。
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根植于民族民間沃土中,在草原文化中獨樹一幟,這也使其得以快速地發展。當前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在發展過程中文化價值更為突出。它既包括曲棍、曲棍球、球場球門等物品中所體現的物態文化,也包括曲棍球訓練、比賽和表演等活動中所體現的行為方式文化,更通過曲棍球運動的文藝作品等藝術形式的利用反映了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地對曲棍球運動內容進行了升華。
在達斡爾族的民間故事、說唱、音樂、舞蹈等文藝作品中,都有對曲棍球運動的精心提煉和形象反映。莫旗烏蘭牧騎就以獨舞、雙人舞、多人舞、群舞等多種舞蹈形式,和充滿陽剛之氣的舞蹈語言、靈活多變的藝術造型,展示了曲棍球運動的魅力,以及達斡爾人對曲棍球運動的喜愛和薪火世代傳承的精氣神。
近年來,每到莫力達瓦旗舉行重大慶典和敖包節等活動時,甚至旗內各鄉鎮、單位舉辦群眾性節慶活動時,都會有曲棍球隊伍的入場表演。身穿民族服裝、朝氣蓬勃的男女青年們,手持曲棍球桿,歡呼跳躍著涌進廣場,變換隊形,揮舞球桿,把賽場上那種不畏強手、團結合作、機智勇敢、頑強拼搏的作風表演得淋漓盡致。最引人注目的還有老年曲棍球表演,老人們手持自制的球桿,雖然不少人已年過花甲,但精神矍鑠,老當益壯,充分地展示了曲棍球運動的魅力。
在今天的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內矗立著曲棍球造型的城標,形象地體現了達斡爾族曲棍球文化,而且在赭紅色的高大方形臺基上,鐫刻著“中國曲棍球之鄉”七個鎏金大字;上面圓臺高聳著三根長長的曲棍球桿,球桿中上部支撐著一個巨大的地球模型;一根銀色圓管環繞地球一周后伸向藍天;圓管頂部的金色小球,既像衛星,又似曲棍球。城標造型獨特、風格鮮明,既反映了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的旺盛生機,又是達斡爾人昂揚向上勇攀高峰精神的寫照。
近年來,“中國·達斡爾曲棍球文化節”活動頻頻舉辦,同時,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近年來達斡爾族曲棍球技術不斷提高,已成為當地民間體育活動的重點項目,這不僅有效地弘揚了曲棍球文化和達斡爾族文化,也向世人展示了達斡爾人的嶄新精神風貌,對提高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及推動中國曲棍球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充分地繼承了民族傳統體育精神,而且在不斷發展和蛻變過程中,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將民族運動項目和體育文化、現代體育精神有效地融合,提高了曲棍球運動的競技性和現代化水平,為古老的曲棍球運動項目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有效地促進了少數民族傳統運動項目的傳承和發展,為少數民族體育運動項目的長足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孫廣豐.我國達斡爾族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傳承性與融變性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3).
[2]曾建明,龐輝.達斡爾民族體育的歷史傳承與現代影響[D].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
[3]劉建祿.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曲棍球運動和曲棍球文化[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1(10).
G8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