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生謀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合作 747000)
論多民族國家模式在甘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作用
任生謀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合作 747000)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民族不斷融合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民族共同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形成了多民族國家模式和團結奮進的民族精神。甘肅省是一個民族成分多元的內陸省份,多民族國家模式在甘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充分體現出其民族凝聚力和戰斗力,各民族平等、團結、和諧、共同繁榮的理念已成為甘肅省順利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保障。
多民族國家模式;甘肅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民族是歷史范疇,是指以一定的血緣、地域、語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為紐帶而組成的人群。民族融合是指民族與民族之間通過交往與交流,并在不斷擴大的基礎上形成的以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質為基礎的長久而穩定的共同體。燦爛的中華文明史也就是各民族不斷融合和發展的歷史,期間雖有戰爭、隔閡與疏遠,但“和”始終是主流。在此進程中,多民族國家模式首先得以形成并不斷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時期。
(一)舂秋戰國時期的民族大融合
舂秋戰國時期,我國正處于奴隸制日趨衰落和封建制萌芽時期,社會變革尤為激烈,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又為各族之間的軍事、政治、經濟活動以及民間往來創造了現實條件,使得這一時期出現了歷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主要有秦國與西戎、燕趙等國與北狄、楚國與百越及西南夷的融合等。這個融合過程不但推動了其他各族的社會發展,開拓了疆域,也推動了中國歷史統一進程,并揭開了我國民族關系新的一頁。
(二)西漢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模式的萌芽
進入西漢以來,我國民族之間的交往更為密切,許多民族聚居地正式進入中國版圖,有些民族還走上了封建化道路。這一時期民族關系的主流是通過西漢對匈奴的戰爭與融合,最終實現了西漢對西域的管轄,開辟了一條文明通道,促進了兩地經濟和文化交流。另外通過西漢與東北及南方各族的民族融合,加強了中原與周邊各族的商業貿易、文化交流等。到漢武帝統治時期,漢朝疆域遼闊,民族成分復雜,已初步奠定了多民族國家模式的雛形。
(三)唐朝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模式的初步形成
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再次民族大融合,到了唐代,民族關系進一步發展,唐朝政府對周邊少數民族主要以“中國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猶于枝葉”為指導方針,實行寬厚的羈縻政策。這項政策的實行,加強了唐朝與吐蕃、回紇、南詔以及渤海國等少數民族間的聯系與交流,維護了社會穩定,并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了強大而又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四)元、明、清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模式的正式形成和發展
元朝建立后,民族關系在前朝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發展,主要內容有:元朝通過在中央設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務;設行省管理邊疆地區及各民族事務;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與臺灣等。通過以上措施,元政府把周邊各族和各地區統一在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管理之下,正式形成了我國歷史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模式,客觀上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發展以及與內地的交流。清康乾時期,先后通過平定“三藩之亂”和準葛爾叛亂,收復臺灣,實行“改土歸流”,設置駐藏大臣和頒布《欽定西藏章程》等軍事、行政和立法措施,促進了多民族國家模式的完善和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
(五)建國后我國新型民族關系的確立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就民族關系而言,徹底消除了歷史上的大漢族主義思想和民族歧視政策,并在此基礎上確立了新型民族關系,制定了新的民族政策。具體內容有:①確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長期以來,黨和政府一貫堅持這項原則,使各族人民不斷取得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并正在朝著各民族共同繁榮的目標邁進。②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建國后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歷史與現狀而創立的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通過探索與實踐,這項制度已成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建國后,黨和政府在充分尊重民族歷史、民族文化和民族價值觀念的基礎上,通過憲法和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并積極貫徹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充分調動了信教者的愛國熱情,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支持者和參與者,成為愛國主義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科學內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的階段性目標,它承載著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應有之義。“十三五”時期,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到決勝和攻堅階段,其目標和要求更加明確,即:“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科學內涵的核心是“小康”,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使用‘小康’這個概念來確立中國的發展目標,既符合中國發展實際,也容易得到最廣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其重點是“全面”,這個“全面”既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還體現在發展成果要惠及全體人民。其關鍵是“建成”,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既是黨對全國各族人民的一項莊嚴承諾,也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意義在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二)多民族國家模式在甘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作用
甘肅省是深居我國內陸的一個多民族聚居省份,總體省情可概括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自然條件差,經濟總量小,城鄉二元結構特點突出,民族成分復雜。”全省有54個少數民族成分,民族地區包括2個自治州和7個自治縣,民族地區面積約為1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面積的39%,少數民族人口約300多萬,占全省總人口的12.2%。自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總體上甘肅省經濟穩步發展,文化呈現繁榮,生態不斷恢復和改善,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遵循原則和總體要求,而多民族國家模式將在推動甘肅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產生深遠意義。
1.多元化的民族經濟已成為甘肅省經濟建設發展和繁榮的重要組成部分
甘肅省是一個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的省份,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農業經濟曾長期滯后。進入新世紀以來,甘肅省結合自身特點和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實施工業強省戰略、開放帶動戰略、科教強省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調整經濟結構,開拓市場,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經濟效應,經濟發展進入到一個平穩較快時期,多元化的民族經濟已成為甘肅經濟的特色和亮點,當前在甘肅已形成了以特色旅游業、優質畜牧業、高原特色農業、民族商貿工業、民族工藝品和地方特產為主的特色民族經濟,它們相互交融、相互依賴、相互推動、相互發展,已成為甘肅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進程中活躍的因素和不可忽視的經濟力量。
2.多民族國家模式已成為推動甘肅省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保證
作為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歷史上,各民族兄弟互相協作,共同開發,一起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甘肅文明,建國后,在確立了新型民族關系的基礎上,各民族相互平等、和睦相處,齊心協力,共謀發展,今天,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甘肅各族人民將充分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權利,人民民主將更加健全,民主形式將更加豐富,將極大地推動甘肅省民主政治建設進程。
3.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為甘肅省先進文化發展的活躍元素和重要動力
雖然甘肅各民族的民族歷史不同,民族大小不一,但卻形成了豐富的民族語言、民族文字、民族宗教、民族風俗、民族工藝和民族心理等,這些文化既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又充分地體現了其科學性和大眾性。目前,甘肅省正在著力打造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這一國家級文化發展戰略平臺,民族文化的傳承已成為其重要的構成板塊,民族文化將在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以及銳意進取、奮發圖強,全面建成甘肅省小康社會進程中提供不可忽視的精神動力。
4.多民族國家模式在甘肅省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著統一戰線的積極作用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構建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多民族國家模式本身就是一個更具廣泛意義的愛國主義統一戰線,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勤勞勇敢、改革創新、奮發向上以及富有革命傳統的偉大的民族精神。進入新世紀以來,甘肅省各族人民積極參與甘肅的經濟建設、民主建設、法制建設,參與社會管理與本民族內部事務,使各民族真正成為甘肅省大家庭中的一員,在建設和諧甘肅、繁榮甘肅的事業中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5. 各族人民始終恪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感恩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以及精心呵護和共同建設的美麗家園是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和堅實基礎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是“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甘肅省民族地區主要位于江河源頭,是森林、草原、冰川的主要分布地帶,既是西北的“生態之源”,也是西部的“生態屏障”。甘肅省“十三五規劃”貫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明確把加快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推進重點區域生態治理,推進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倡導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相協調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目標,隨著實現這一目標舉措的逐步推進,建設美麗甘肅、建設美麗中國的輪廓將日趨清晰。
注釋:
①《貞觀要正?安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②《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263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③《“十三五”規劃建議》八講》第21頁,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④《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
⑤《甘肅省情知識》第1頁,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F127.8
A
任生謀(1968-),男,甘肅臨洮人,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副教授,西南大學高等教育學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