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芳麗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
藏族音樂文化資源開發現狀研究
鄧芳麗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
我國傳統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并且所涉及的范疇較為廣泛,音樂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并且占據著重要地位。藏族音樂文化是我國音樂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就現階段來說,藏族音樂經久不息,并且在我國,藏族音樂文化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藏族歌曲傳唱范圍越來越廣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藏族音樂蓬勃發展的過程中,藏族音樂文化的深度是其發展的根本動力,藏族音樂文化歷經原始社會的萌芽、吐蕃時代的發展、元朝統一鼎盛時期、五世達賴的繁榮等,具有濃厚的音樂文化底蘊,積極對藏族音樂文化資源進行研究分析,是將藏族音樂發揚光大的主要途徑,文章主要以藏族音樂文化的發展為切入點,積極對藏族音樂文化資源開發進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夠推動藏族音樂文化的持續發展,實現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發展。
藏族音樂;文化底蘊;資源開發
在我國藏族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傳統的藏族文化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能夠體現出藏族人民古樸的民風、游牧民族的特色生活、壯觀的自然景觀,融合了較多元素,使得藏族音樂文化底蘊濃厚,具有很大的資源開發價值。藏族音樂文化具有傳統青藏高原的風格與文化特色,使得人們在紛擾的世界中感受到一股清流,使得人們能夠在心靈以及思想感情上產生一定共鳴。因此,積極對藏族音樂文化資源進行開展利用具有良好的現實價值。
我國是由多民族共同構成的多家,各個民族都自己的特色。藏族是其中一個較為特殊的民族,屬于一個跨界民族,藏族居民大多數都生活在中國境內;目前來看,藏學是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的學科,藏族音樂是藏學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國際音樂界上也備受關注。國內外已經有一些民族音樂學家積極對藏族傳統音樂文化進行考察,并且也產生了許多著名的論著。但是,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由于藏族地域面積較大,地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肅五省,并且,地理環境較為復雜,因此,對于藏族音樂文化進行全面性的研究考察具有較大的難度,這就導致之前藏族音樂文化主要是針對中國境外尼泊爾、印度等地寺院的藏傳佛教音樂進行研究分析。
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涌現出了大量的音樂研究人,開始對藏族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噶爾”等音樂現象進行研究分析,在相應的研究工作開展過程中,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區所取得的效果較為明顯。
(一)藏族音樂文化的生活氣息
藏族民間音樂在藏族音樂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并且相應的內容較為豐富、種類較多,所包含的內容較多,例如:勞動歌曲、情歌專場、風俗民歌、山歌等。勞動歌曲節奏較為強烈,并且和勞動緊密相關。不同的勞動歌曲采用的演唱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的演唱形式包括齊唱、獨唱、一領眾合等。情歌也被稱為拉伊,是男女之間相互表達愛慕之情的歌曲,此種歌曲在演唱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對唱的方式。山歌主要是山野之間進行演唱的歌曲,此種類型的歌曲音樂寬廣、旋律優美、高亢起伏,凝結了藏族人們的生活情節。藏族民歌能夠將藏族人們的生活習俗等展現得淋漓盡致,每一首歌曲的創作都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藏族音樂文化宗教色彩濃厚
佛教對藏族音樂文化具有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是藏族人們的精神寄托以及藏族人們價值取向以及道德觀念的標準。因此,在藏族音樂中,都體現在眾生平等、灑脫的態度。例如:索朗旺姆的《金色的故鄉》中,通過對自己清脆、純凈聲音的利用,詮釋了整首歌曲的內涵,使得人們仿佛置身于廣闊無垠的大草原,通過悠揚婉轉的旋律能夠觸動人們的心靈。同時,還能展現出藏族人們熱愛生活、淳樸善良、樂觀等民風以及生活態度。在藏族人們生活過程中,幾乎所有的藏族人都信奉佛教,佛教已經逐漸成為藏族人的精神象征。
另外,藏族音樂中宗教節日氛圍濃厚。藏族歌舞一般都蘊藏在藏族的的大型節日中,并且其種類繁多。總的來說,能夠分為三種宗教節日:一些節日或者固定時間開展的相關活動通常都是由寺院主辦的,例如雪頓節、祈愿大會、酥油花節等。還有一些民間宗教節日,例如海的祭祀山神、四川的嘛呢經會等。還有一種就是在古代神話故事以及信仰中所流傳下來的宗教節日,例如青海的嘛呢節、甘肅的響浪節、四川的扎崇節等。宗教節日在開展過程中,宗教音樂占據著重要地位。
(一)藏族民風古樸
在藏族人們生活過程中,由于藏族深厚文化底蘊以及民俗風情,使得藏族歌舞也別具一格,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是藏族的民歌,在其內容、形式、節奏上都存在較為明顯的特點。藏族音樂獨有的旋律、調式、節奏、音型等構成了藏族音樂的獨特性,例如:《朝圣的路 》《東智次仁 》《在那遙遠的地方》等。藏族音樂不斷發展過程中,不斷取長補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音樂特征,從而展現出了藏族音樂無窮的魅力,使其受到人們的青睞。
(二)歷史文化背景的深厚
青藏高原被譽為凈土,生活在那里的人們通過自己的智慧以及勤勞創造出了許多的精神物質文化,并且不同時期的藏族音樂文化都和相關的經濟政治具有緊密的關系,因此,積極對藏族音樂文化進行研究分析,將其內涵發揚光大是現階段音樂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一些音樂人也對藏族音樂情有獨鐘,無論是原創還是改編、整理,都能夠展現出藏族文化的悠久歷史。《天葬》《白塔》《天上的西澎》《啊青海湖》等歌曲向人們展示了西藏地區特有的文化魅力,并且此種魅力讓人們深深折服,積極地引導人們發掘藏族音樂,開拓更好的精神體驗,從而能夠有效地將藏族音樂發揚光大。
(三)吉祥熱情的祝福
藏族地區自然地理環境比較惡劣在長期與自然環境斗爭的過程中,人們渴望事事吉祥 、生活幸福美滿。自然而然的,在藏族音樂中不乏“傳遞吉祥與祝福”的信息。美好的祝愿、甘甜的美酒、潔白的哈達等都展現出了西藏獨有的文化內涵與音樂魅力,更好地滿足人們祈求吉祥、返璞歸真的心理 ,彰顯了藏族音樂無窮的魅力。正是由于此種現象,使藏族傳統的音樂文化被人們所熟知,引導許多藝術工作者不斷投身到音樂工作中,積極為藏族音樂的發揚廣大做出貢獻,推動了藏族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應用。
在實際的藏族音樂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藏族音樂藝術主要是以藏族音樂作為主體,對其進行發掘,創作出以藏族音樂元素為主要構成部分的作品,并且這些作品能夠反應出藏族人民生活的精神面貌。從才旦卓瑪開始,藏族音樂形態、特征才逐漸被熟知,在全國開始流行。同時,也帶動了許多音樂人對其進行創作,吸收國內外的一些先進元素,將其進行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
就現階段來說,藏族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其形式的發展并沒有脫離藏族特色,曲風曲調上仍然模仿和采用藏族傳統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同時,也能夠反應出藏族地區的風土民俗,但是由和傳統的藏族音樂截然不同。藏族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其主要特點也有所改變,不再局限于藏文,出現了許多藏漢文共同采用的歌曲,一定程度上使得藏族音樂的流行范圍逐漸擴大。
(一)現代藏族音樂的特點
1.現代藏族音樂創作根植于藏族傳統文化
藏族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其種類繁多、內容涉及面較廣,同時還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除了兒歌 、 酒歌 、勞動歌、牧歌、山歌等,還有較為特殊的藏戲、藏族歌舞等。現代藏族音樂在創作過程中,借鑒了藏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2.藏族歌曲演繹靈活多變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藏族歌曲受到大眾的歡迎,不僅僅是由于旋律優美更重要的是其形式靈活多變,能夠實現民族性以及時代性的有效結合。藏族音樂在創作過程中,在傳統藏族音樂的基礎不斷汲取一些外來元素,然后對其進行加工提煉,融入一些現代元素,使得藏族歌曲更加豐富,更加容易被大眾所傳唱。
藏族搖滾在創作過程中采用全新的音樂手法,通過對新樂器以及新的音樂表方式進行利用,能夠實現對藏族音樂的完美詮釋,例如:風靡雪域高原的 “ 唐古拉風暴系列 ”,至今依舊具有很高的傳唱度。在音樂不斷發展過程 ,通過對電子音樂的利用,能夠將藏族宗教音樂展現得別具一格,使得神秘的宗教音樂更加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以及音樂性,便于被大眾接受。
在藏族流行音樂創作過程中,藏族歌手占據著重要地位。通常來說,藏族歌手聲音嘹亮、聲音集中,并且具有極強的穿透性以及感染力。通過對藏族歌手表演進行觀察,不難發現,藏族歌手獨特的音質都是來源于生活實踐的積累。例如:在寬闊的廣場上,沒有音響設備,歌手們只能通過嘹亮的嗓音,才能使得人民聽到自己的聲音。所以,藏族歌手的音質高亢嘹亮而不生澀、自然而不造作、樸質而不笨拙。
3.藏族音樂創作速度質量高
在我國音樂發展過程,對于藏族音樂的開發較晚,但是,其發展較為迅速,并且所創作的質量也都較高。青藏高原地域遼闊,氣候復雜,各個區域人們的方言也各不相同,使得藏族音樂創作人從小就耳濡目染,逐漸形成了各種風格、手法,從而構成了獨特的藏族音樂風格。
(二)藏族音樂文化資源開發的代表人物
1.藏族音樂家的代表
嘉雍群培,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主要從事對藏族音樂文化藝術的研究工作,其代表作品有《雪域樂學新論 》《藏族文化藝術》《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合著)》《 中國少數民族樂器(合著)》等書籍。
阿金,藏族作曲家,其主要代表作有《康定溜溜的城 》《打青裸》《美酒之歌 》《一個媽媽的女兒》等。
美朗多吉,我國一級作曲家,西藏自治區音樂家協會主席。他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受到藏族人們及內地群眾的喜愛。主要的代表作有歌曲《慈祥的母親》《向往神鷹》《 白塔 》《深情的弟弟》等 。
2.藏族歌唱家的代表
才旦卓瑪,馳名中外的藏族歌手,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也是我國一級演員,并且還參加過《東方紅》的演出。其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翻身農奴把歌唱》 《唱支山歌給黨聽》《北京的金山上》《阿瑪列洪》《酒歌 》《我們在相聚 》等。并且還錄制了許多獨唱專輯以及磁帶。才旦卓瑪被載入《中國文化藝術家名人大辭典》等。
宗庸卓瑪,我國著名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主要的代表作有《梅里雪山的女兒》《故鄉的哈達》《山谷的回聲》《德 欽情歌》;并且還為電《紅河谷》《寶蓮燈》演唱主題歌及插曲。
韓紅 , 其嗓音具有極強穿透力,聲音嘹亮清澈音,情緒飽滿,是一為漢藏混血歌手,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內地歌壇最富人氣和影響力的藏族歌手。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天路》《天亮了》等。
天柞樂隊,主要是以母語的形式進行創作藏族搖滾歌曲,有效地推動了藏族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其他形式對藏族音樂文化資源開發的推動作用
1.音樂工作室
亞東影視公司是藏族歌手所創辦的,具有兩個錄音棚,以及一些專業錄音設備。其有效地推動藏族音樂文化開發利用。
2.互聯網技術
互聯網的出現,是藏族音樂走向世界的橋梁。人們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 能給將許多音樂人的作品快速傳播,雖不能保證其版權問題,但是卻能夠使得藏族音樂的傳播更加廣泛,比如《卓瑪 》《遇上你是我的緣》等一些歌曲獲得圓滿成功,馳名中外。
綜上所述,藏族音樂文化資源底蘊深厚,其旋律優美、節奏多變、內容豐富,深受國內外人們的喜愛,積極加強對藏族音樂文化的開發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發揚藏族音樂,而且還能增強人們對藏族的了解,促進民族和諧。在實際的研究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積極從音樂文化的背景、內涵、形式等方面入手,積極汲取一些外來的、現代的音樂元素,將其融入到其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能創造出好的藏族音樂,推動藏族音樂和現代音樂的結合。
[1]李淑紅,項亮.民間音樂文化特性之研究——以甘南瑪曲音樂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6):106-109.
[2]張益琴.文縣白馬藏族音樂文化傳承現狀的考察與研究[J].甘肅高師學報,2009,14(1):46-49.
[3]中國藏族音樂文化考察研究[J].中國音樂學,2015,(3):135-137.
[4]史薇蕊.青海藏族羌姆舞蹈文化資源開發研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8):150-151.
[5]徐紹貴.試析藏族音樂的文化內涵[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9(9):33-34.
[6]徐紹貴.論音樂教學中如何體現藏族文化特色[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6):216-217.
[7]向琛子.對藏族音樂創作的思考[J].音樂探索,2013(4):92-94.
[8]鄧韻.中文文獻中的爾蘇藏族音樂研究綜述(2000-2014) [J].音樂時空,2015(18):104-109.
J607
A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課題“藏族音樂文化資源開發保護體系的構建研究”(項目編號:14SA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