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榮
(云南省景東縣博物館(文物管理所),云南 景東 676200)
淺議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困境及對策
王昌榮
(云南省景東縣博物館(文物管理所),云南 景東 676200)
基層文物工作是國家文物保護與安全管理的第一線,也是國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也日漸提高。然而在取得進步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嚴重阻礙了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基層文物工作;困境;對策
文化遺產無論是可移動文物還是不可移動文物,都是先人留下的無價之寶、歷史的再現和見證、人類文明的物化成果、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得以持續傳承的重要載體。對于每個公民來說,保護文物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社會上很多人都較缺乏文物保護的意識,一些地方在工作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這都造成了很多文物保護工作不適宜的客觀要求。本文結合當地的主要工作情況,進而提出一些加強和完善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對策。
各地在歷史發展中都有著其獨特的地域文化,遺留有豐富的遺物和遺跡,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但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要在開發與保護間求生存,在地方經濟與歷史傳承間找平衡是十分困難的任務,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缺乏高素質的專業隊伍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對當地的文物承擔著調查、保護、宣傳、征集、保管、研究及安全等工作,其工作兼具行政和職能的特點。工作人員是開展工作的主體,他們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做好工作的關鍵。
現實中上級文物保護部門能夠做到工作人員多是從名牌大學的相應專業畢業生中選拔錄用,他們通過短短幾年時間的實踐和鍛煉,成為了工作的堅實骨干。然而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機構大部分工作人員是半路出家,文物保護工作的知識和能力十分有限,隔行如隔山,缺乏認識和判斷文物的綜合能力,有的人員臨近退休到文物保護工作崗位,剛對工作有所認識就退休。表面上工作隊伍是壯大了,整體工作能力加強了,實際上工作效力沒有什么變化,嚴重阻礙了地方文物保護工作事業的整體進步和發展。
(二)沒有良好的文物保護氛圍
很多地方由于長期以來對文物保護工作宣傳力度不夠,社會上很多人們對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及重要性都比較缺乏認識。出現了大部分鄉村百姓對待文物的態度很隨意,做出損毀、破壞和違法事件多有發生;政府及領導的重視、關注和支持力度不夠,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大多沒有真正地落到實處;有的部門領導干部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只是掛在口頭和形式上,且由于文物部門建制低,提出的文物保護合理化建議有時根本不被重視,吃閉門羹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的領導干部在某些建設項目涉及文物保護工作中,文物部門說了不算,通過行政手段讓文物保護機構讓步,做出干擾、破壞工作的現象和違法行為,嚴重影響了地方文物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保護經費嚴重不足
文物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予以保障。由于管理體制的制約,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經費一般由地方政府財政投入,多數地方經濟發展緩慢,經費投入僅僅能夠保證工作人員的工資,沒有多余經費投入到具體的文物保護工作。
目前,基層文物工作中除博物館能享受國家“博物館免費補助開放”的政策,上級文物部門每年根據工作需要給予一定經費補助,基本保證了館藏的可移動文物得以開展相應的陳列展覽宣傳、安全保管和研究等工作外。而對于少數為國家所有,大多數屬于集體或個人所有,國家工作人員能享受工資福利待遇,其他管理人均無工資福利待遇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大多沒有經費保障開展相關工作。
根據《文物保護法》中“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的規定,導致了地方在文物保護管理使用過程中,除體量較大,價值地位較突出,保護級別較高的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相應得到重視和投入有限經費保護較好外,其它都沒有經費投入保護的條件。使用上即使是國家所有的不可移動文物,除文物或文化部門管理和使用的能做到有限經費投入重在保護外,其它部門或單位管理使用的大多重在使用,很少投入經費保護。由于經費的嚴重短缺,許多有一定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雖然做了調查上報地方政府急需進行保護,但也只能任其損毀,甚至無存的狀況。
這些因素都給地方文物保護工作提出新的考驗,倘不做冷靜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工作將明顯滯后。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保存到現在實屬不容易,無論價值高低都理應對其進行合理保護和利用。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任務繁重而又艱巨,全面推進文物事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更新觀念,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實。只要抓住主要的矛盾,針對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就能使地方文物保護工作得到有序和良性的發展。
(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肩負著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工作人員做好相關工作憑的是實力,應針對自身的知識和工作能力,強化職能作用,做到一方面在自覺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基礎上,帶著問題積極參與上級文物部門舉辦的相關培訓和向老師請教學習,不斷豐富和提高知識水平;另一方面,熱愛本職工作,發揮主人翁精神,主動找與文物保護有關的事情做,以積極認真負責的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完成相應工作,從而鍛煉和提高工作能力,達到文物工作者應具備的良好素質。
在此基礎上,地方政府和相關領導對文物保護工作的人才引進培養理念,要引起高度重視,給文物保護機構一定的自主權,在實際工作需要中采取向眾多的相應專業大學畢業生實行公開招考錄用制度,以此適應文物保護事業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希望上級文物保護部門針對文物保護工作的特殊性,在舉辦相關的培訓學習中,多給予基層工作人員參加學習的機會,很多人通過參加培訓學習,深感知識得到豐富,疑惑得到消除,受到啟發很大,文物保護工作的能力顯著加強和提升。
(二)營造良好的文物保護氛圍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多數地方處于被動的狀態,總處于“起步難、發展難”的尷尬境地。無論面對怎樣的工作環境,工作人員應抱著對歷史負責、守土有責的思想態度,確保文物真實性做好相關工作,以此引起社會人們廣泛的重視、關懷和支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做好政府、各部門以及廣大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對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及重要性的宣傳工作,提高他們保護意識和水平;以及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讓歷史說話,讓文物活起來”重要指導精神,積極探索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優化條件,認真研究整理文物內涵的獨有歷史故事,使人們在閱讀故事和豐富精神文化中自覺形成及提升文物保護意識和行動。
政府、各部門以及領導干部是確保文物保護工作開展的關鍵,地方政府應依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的相關規定,把工作責任進一步具體化,加強領導,強化政府行為,制定可操作性的管理辦法,進行政績目標考核,建立縣、鄉、村的社會聯動保護工作機制,使文物保護工作真正得到加強和落到實處。
(三)拓寬文物保護經費投入渠道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是一項特殊的社會性公益事業,自身難有造血功能,做好工作需要國家、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廣泛的經費支持。加大政府經費投入,發揮其主渠道的作用,是做好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物質保障。然而,多數地方的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經費,一般在沒有國家和上級文物保護部門支持的情況下,自身卻很難落實,造成經費嚴重短缺的情形。
根據《文物保護法》中“國家發展文物保護事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國家用于文物保護的財政撥款隨著財政收入增長而增加”的規定。地方政府在積極爭取國家財政給予經費補助完成相關國家文物保護項目的基礎上,應將當地文物保護事業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和落到實處;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民間機構、個人和團體對文物保護事業進行捐資,積極引導各方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有效緩解經費短缺的實際問題。工作人員應積極配合地方政府,付出最大辛苦指數,換取優秀工作成果,積極向國家和上級文物部門爭取保護項目、立項和經費完善相關工作;也應積極做好相應的工作準備,為國家將來在“文物保護單位免費補助開放”利用中,爭取經費完成相關工作。
基層文物工作面臨問題和困難很多,但我認為尋找一條適合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做到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改善了工作環境氛圍,保證了經費需要等主要矛盾,發揮工作人員的積極主觀能動性,就能使一個地方的文物保護事業出現新的局面和登上新的臺階。
[1]林尚凱.淺談新時期基層文物的保護和利用[J].大眾文藝,2011(12).
[2]朱之勇.論我國當前文物保護的困境與對策[J].學術探索,2012(5).
[3]張宇,熊文.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現狀及對策探討[J].華章,2014(23).
G261
A
王昌榮(1965-),男,云南景東人,云南省景東縣博物館(文物管理所)文博館員,大學專科,研究方向:文物保護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