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昱
(衡陽市鐵一中學,湖南 衡陽 421000)
網絡傳媒時代的文學發展之路
楊欣昱
(衡陽市鐵一中學,湖南 衡陽 421000)
縱觀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變遷,至今已經擁有非常燦爛的文明,而文學也在其中不斷得到發展。媒介作為傳播文學的載體,其形式也變得愈加豐富。20世紀90年代后,互聯網技術迅速崛起,網絡傳媒成為了文學傳播的新載體,對文學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網絡是把雙刃劍,給文學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本文在分析網絡傳媒時代文學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四點對策建議,為促進文學發展提供借鑒。
網絡傳媒;文學;現狀;發展
20世紀80年代開始,互聯網逐步進入商業化,并由此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進步。到了二十世紀末,“博客”在美國正式誕生,而同年網絡也被聯合國確定為“第四媒介”。現如今,網絡的發展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整個文學格局。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人們不禁想起文學發展至今,它無時無刻不與大眾傳播媒介緊密聯系在一起,從未分開過,因為媒介是文學得以傳播的載體。從人類早期的口頭相傳直到現如今的各大媒體設備,文學在每一次的媒介轉變中,也在不斷尋求變化,并總是不斷尋找最適合其發展的傳播媒介,從早期的紙質媒介到現在的電子化媒介,文學無不扎根進時代最為發達的傳播媒介中[1],借助于時代的力量發展自身,因而有時會給傳統的傳播媒介給予致命的打擊。
當下我們處于網絡傳媒時代,近些年來網絡媒體的發展,也在不斷推動文學向前進步,同時文學也與網絡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重要的分支,即“網絡文學”[2]。互聯網的發展為文學傳播起到了良好的媒介作用,文學可以通過博客、微博、論壇以及貼吧等網絡媒體得以迅速傳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動文學發展的同時,也給文學發展造成了一系列的不利影響,例如文學低俗化、商業化等,甚至出現了“文學終結”的爭論,從而使文學發展面臨著眾多難題。因此,本文通過對網絡傳媒時代文學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四點發展對策,為文學發展提供一定借鑒。
自20世紀80年代,網絡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它就開始充當著文學傳播的載體。經過近30余年的發展,網絡傳媒在文學傳播載體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1998年,聯合國將網絡媒體定義為是報刊、廣播、電視之后誕生的“第四媒介”。此外,還有一種關于網絡傳媒的定義是以信息基礎設施為傳播渠道,以形式各樣的多媒體計算機為信息發送和接收工具,通過互聯網技術相連接的綜合性媒介。
盡管學術界對網絡傳媒的定義尚未達成統一意見,但不管其對網絡傳媒的定義如何,不可否認的是它都具有開放性、快捷性、包容性等特征。其中開放性是指網絡為所有用戶提供了一個進行文學創作的場所,同時也是一個瀏覽他人文學創作成果的平臺;快捷性是指在網絡上創作的文學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便有可能得到成千上萬人的瀏覽關注,甚至轉發;最后包容性指的是網絡允許不同文學創作水平的人參與其中,都受到平等對待。
同時,也正是由于網絡傳媒時代所具有的特征,使得文學逐漸向雜文學方向發展,純文學日益不受關注。再加之網絡媒體上的各種信息對人們的感官予以刺激,充斥著廣大網民的眼球,對大眾審美帶來了較大沖擊。因此,在網絡傳媒時代的文學主要表現出如下四個方面的特征。
(一)市場化和時尚化
市場化是指為了能夠使文學作品得到熱賣,在其整個創作和出版過程中都以市場為導向,以迎合讀者的偏好,因而使得文學的價值理念以及作者的文學創作心態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尚化是指文學作品的創作加入了當代社會的流行趣味元素以迎合讀者的口味,如文學內容的時代背景以及流行語等。
(二)圖像化
以往文學更多地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作者的心境,而在網絡傳媒時代更多地采用圖片等形式來表達,使得文字的表達功能被逐漸忽視,同時也使讀者的瀏覽方式從原有的文字配圖片過渡為當下的圖片配文字。
(三)淺顯化
時代的變化,使得傳統的文學逐漸向淺顯化的方向發展。換句話說,即迎合讀者口味,當然這也是作者與市場在經過長期抗爭后的選擇。這種淺顯化文學的發展使得文學出現明星化的趨勢,讀者閱讀文學的動機由此逐漸轉向了娛樂。
(四)生活化
相比于傳統文學,網絡文學缺少了很多嚴肅性,被更多地生活化,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娛樂的談資,例如網絡上廣為流傳的用語“元芳你怎么看”等[3]。此外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改版文學,文學生活化的發展趨勢已然愈加明顯。
網絡媒體的普及對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以更好地促進網絡傳媒時代下文學發展。
(一)文學創作膚淺化、商業化嚴重
在傳統的文學作品中,通過其嚴肅性可以體會到作者想表達的人文精神以及價值標準。然而當網絡傳媒以高度自由地允許文學創作后,文學的創造模式就發生了巨大改變,出現了只要勇于進行文學創作,人人都是文學作家,都能發表文學作品的現象[4]。此外,作者也很少關注文章的整體結構以及文學給人們帶來的文學熏陶,轉而看中網絡傳媒時代中進行商業化的用戶點擊率。由此出現了更多的膚淺文學作品以及商業化文學,同時也使得文學缺乏主體精神。
(二)文學閱讀形式由“深”變“淺”
網絡傳媒的發展,使得傳統的紙質印刷媒介逐漸被電子化媒介產品所替代,文學圖形化的趨勢愈發凸顯。同時讀者的文學閱讀方式也變得越來越簡潔、快速,各種形式的文學呈現方式也在逐步削弱讀者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在傳統文學的閱讀過程中,讀者通過文字間的交流碰撞,其思想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而在網絡傳媒時代網絡文學的快速瀏覽過程中,人們以閱讀速度來衡量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讀者的文學審美觀難以得到提高,文學作品的審美價值也無從體現。
(三)網絡流行語在文學中盛行
文學從產生的那一天,就開始承載著傳播文明、傳播文化的歷史重任。古往今來,不同時代的文明都通過古典書籍以紙質媒介的形式被保存、流傳下來,如史記、四大名著等。然而,當文學同網絡媒介相遇后,這一切又發生了轉變。傳統文學的規范性和嚴肅性在網絡文學中幾乎蕩然無存,出現的更多是網絡流行用語,例如“神馬都是浮云”“元芳你怎么看”等。經過不斷發酵,當代的年輕人與老一輩的作家間產生了較大差異,形成了所謂的“知識溝”。
面對聲勢浩大的網絡傳媒,人類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網絡傳媒時代下網絡文學建設的重要性,從而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一)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學氛圍
網絡傳媒的發展,使得文學創作的方式更加多樣,超文本鏈接以及多媒體呈現等方式使網絡文學更具技術性,而這一切都歸功于網絡時代的技術優勢。網絡在將全球變為“地球村”的同時,也讓廣大讀者成為網絡文學“游牧民”,讀者在不同的網絡文學形式下閱讀、瀏覽,享受不同形式文學的熏陶,并在此過程中逐漸培養起自身的技術審美能力。因此,通過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學氛圍,不斷提升網絡文學的技術性,讓讀者接受全方位的審美體驗。
(二)把握文學的角色定位
互聯網在提高人類生活水平的同時,也讓廣大網民在其中迷失自我。因此,在網絡文學的發展中,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準確把握網絡文學的正確角色定位。在充分突出網絡傳媒時代下文學技術優勢的同時,打造一支專業的、高水平的網絡文學隊伍,形成一批網絡文學水準較高的網絡文學意見領袖,通過他們引導網絡文學逐漸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引領正確的文學審美觀
網絡傳媒時代的文學才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盡管存在一些不好的方面,但仍需要人們理性看待,在冷靜的思考與反省后,通過引領正確的文學審美觀,促進文學審美價值的提升。因此,文學創作者要始終抱有對藝術不斷追求的信仰,保持文學創作的心態,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其次利用網絡技術促進文學審美價值的提升,鑄就網絡傳媒時代的審美模式。
[1]滕志朋.傳播媒介變遷語境下的文學發展[J].麗水學院學報,2008(4):43-47.
[2]周志雄.網絡文學的發展與研究現狀[J].沈陽大學學報,2010(1):63-67.
[3]李艷平.我國網絡文學現象及發展方向淺析[J].出版廣角,2016(3):36-38.
[4]高微征,張英民.網絡文學的現實狀況與健康發展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11):109-112.
I0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