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原蛋白真是個好東西,被稱為“膚中之膚,骨中之骨”。女人想要變美,不能光靠“減”,還要會“加”,會在關鍵部位貼膘貼肉,折騰個豐潤油光有彈性。快過年了,看看美女們怎么吃……
向粉蒸肉型美女靠攏
呂嬋
我母親家是個大家庭,兄弟姐妹平時各忙各的,但是到了春節必要在外祖父母家團聚。記得小時候,春節里見了面,小輩們除了收壓歲錢,還要接受長輩們慈靄目光里的評價,“高了”、“瘦了”、“胖了”。雖然審美眼光各不相同,但是對于女孩子,長輩們的評價大多是“多吃點,太瘦了”。其實我們姐妹幾個雖不胖,但也算不上特別纖細瘦弱,不過在老人們看來,女孩子豐潤些才更美。正如張愛玲筆下所寫的“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粉蒸肉的美人意蘊當不是瘦削骨感,大抵應具有光滑潤澤飽滿、柔軟又富彈性的風韻。
為著向“粉蒸肉型”美女靠攏,餐桌上黃豆豬蹄、肉皮三鮮湯等一盤盤滋補養顏的菜就指向性地轉到了面前。紅燒黃豆豬蹄是三舅的拿手菜。春節聚餐時,他總是早早地將黃豆提前半天浸泡,再細致地處理豬蹄,先用打火機燒掉豬蹄上的毛,后用刮胡子刀刮干凈,最后將焯水去除血沫的豬蹄和黃豆一并放入高壓鍋,同時加醬油、冰糖,放入他的秘制配料包。那時還沒有電壓力鍋,用老式高壓鍋放在煤球爐上慢慢燜煮。開鍋上桌后,酥爛的豬蹄和醇香的黃豆給味蕾帶來的是極美妙的享受。
三舅這道私房紅燒黃豆豬蹄是餐桌上最受女士青睞的菜肴,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豬蹄黏糯柔軟,豬皮入口即化,湯汁濃稠咸鮮,唇齒間黏黏的奇妙感覺讓人在回味中仿佛真實地感受到了許多膠原蛋白分子隨著美味佳肴入口、穿腸,被自身所吸收。
張愛玲以文人的獨特通感將菜肴借代為美人,實質上是融入了她對此款菜肴細致入微的品鑒和感受。若不愛,哪來的體悟?從她的小說里便可見一斑。小說《心經》里就有段描寫:“許太太對老媽子說,開飯吧,就我和小姐兩個人,桌子上的荷葉粉蒸肉用不著給老父留著了,我們先吃。”可見張愛玲也是好粉蒸肉那一口的。
粉蒸肉始于清,盛于民國,和很多地方特色菜肴不同的是,粉蒸肉不局限于某地,而是一道南北通吃的硬菜。它有眾多流派,西安清真粉蒸羊肉、四川小籠粉蒸牛肉、浙系的荷葉粉蒸肉,湖北人和江西人也極愛粉蒸肉。袁枚《隨園食單》中就有關于粉蒸肉的精到描述:“用精肥參半之肉,炒米粉黃色,拌面醬蒸之,下用白菜作墊,熟時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見水,故味獨全。江西人菜也。”
而張愛玲所寫的荷葉粉蒸肉,結合其自小在上海的生活背景,可以知道那是浙派粉蒸肉,是杭州一款特色菜肴。我的外婆老家在浙江,嫁到上海幾十年,拿手的家鄉菜卻始終未曾忘卻過,荷葉粉蒸肉便是其中一道。荷葉粉蒸肉是夏秋時節的應景菜,用現采摘的鮮荷葉,將炒熟的香米粉和經調味的豬肉包裹起來蒸制而成。這道菜成為外婆家春節餐桌上多年來的保留菜肴。腌制入味的上好五花肉,炒至色黃醇香的米粉,只是荷葉略遜一些,只能用保存好的干荷葉了。解開淡淡清香的荷葉,噴香的米粉裹著鮮肥酥糯而不膩的帶皮五花肉,甫—上桌便被瓜分,連極少吃肉皮與肥肉的表妹也忍不住大快朵頤,埋頭將整塊五花肉一掃而光,還美其名曰:“吃的不是肉,是膠原蛋白。”表妹的話著實令人莞爾,但正是這樣的鬧鬧騰騰、吃吃喝喝,才使春節彌漫了絲絲縷縷牽引遠行人歸家的溫情煙火氣。
愈有肉,愈青春
鄭國麗
聽說好友玲玲最近得了某位大仙的真傳,節食減肥的效果很好,已經瘦了5千克。
我去找玲玲取經,一見她我就驚掉了下巴。都說一瘦遮百丑,瘦成這樣的玲玲,我怎么覺得沒以前好看了呢?她的臉是小了,可腮邊兩團那人見人愛的“嬰兒肥”也沒了;腰變細了,以前本來不大的胸徹底成了“飛機場”,再加上氣色不好,整個人足足老了10歲!
女人想要變美,還是不能光靠獨獨的“減”字,還要會“加”,會貼膘,會貼肉,因為某些關鍵部位有肉才會好看,有種水嫩嫩般的年輕感。
在這一方面,昕然就頗有心機。那天我和昕然外出辦事,她被人搭訕喊“靚女”。比她還小一歲的我聽了情何以堪!我不由得想起她家里長年備著的那碗銀耳紅棗湯。有一回她跟我分享過,那湯水滑糯清甜,喝完后感覺到一種滋潤感從口舌直通心肺。昕然說她的奶奶就愛喝這湯,奶奶已經70多歲了,還神思敏捷、耳聰目明。難怪昕然也一直美美的,臉頰上皮膚緊繃有彈性,皮膚下面的小肉肉鼓鼓的,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說:滿滿的都是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可真是個好東西,被稱為“膚中之膚,骨中之骨”。除了銀耳之外,豬蹄是公認的富含膠原蛋白的常見食材。
我父母祖籍四川。不管是農閑時節還是逢年過節,家里的柴火灶上總是煮著一鍋蹄花湯。灶中爐火旺,鍋里湯飄香,是我記憶里最美的畫面,沒有之一。豬蹄在鍋里燉到軟爛如花開,湯色變得奶白似玉,此時一顆顆蕓豆也綿軟如泥。這樣的湯被盛到海碗里端上餐桌,再撒上一把碧綠細碎的蔥花,簡直稱得上色香味俱全!
前段時間某當紅女明星被網曝做了整胸手術,她出來澄清,說胸部變大是因為吃了木瓜的緣故。我同事就是一木瓜控,她最愛吃的就是木瓜燉牛奶。做法是將木瓜切成小塊,與牛奶一起煮。雖然也有一些大V說木瓜豐胸不靠譜,但是我想,這些食物是綠色健康的,再加上吃起來口感好,心情愉悅,胸前貼“肉”也是很有可能的。
其實,往關鍵部位貼“肉”,有時也不用那么大動干戈,平時動動手,一點一滴的積累就好。愛吃零食嗎?恐怕沒有幾個女生會說不。那就在抽屜里備一些花生、杏仁、核桃仁之類的堅果吧。不用吃那么多,每天一點點就有助于胸部發育。
既然我們一日三餐少不了對食物的攝取,何不用點巧心思,吃一些能在關鍵部位貼“肉”的食物?這樣我們不僅能享受到食物提供的各種美妙滋味,滿足了口腹之欲,還能越吃越年輕,越吃越健康!
胖點才安心
謝川
記得我有個同學結婚的時候,她婆婆是我媽媽的朋友,閑談中說到這個同學,我贊嘆:“她超美的,哪怕不是校花,至少也是班花。”她婆婆只是搖頭:“太瘦了,怕生不出孩子。”這擔心竟還應驗了,我同學結婚后好幾年才懷孕,懷孕了又胎死腹中流產了,快40歲的時候才好不容易生了個孩子,視做掌中寶。
當然,按照現在的觀點,有沒有孩子不應該當作生活的全部,更不應該當作是否幸福的標準,可重點是,春節將至,像一幅漫畫里說的“城里的Cici、Kate都變回老家的翠花、春梅了”。一切都要回歸到傳統,所以趁離春節還有那么些日子,該補就趕緊補,即便不是為了懷孕生孩子,也要折騰個水潤油光,讓老家的親人安心。
既補膠原蛋白又不會胖的強推桃膠。純粹植物蛋白,美容首選。取一小把桃膠,用清水浸泡一天(10小時以上),細細挑去雜質,洗凈,裝入燉盅備用。在清洗桃膠的同時可以把想放入桃膠中的其他食材比如桂圓、紅棗、蓮子之類的用高壓鍋壓10分鐘左右,然后倒入燉盅,與桃膠一起燉約半小時。燉好后可以調入椰汁、牛奶、豆漿,做成自己喜歡的滋補飲品。
魚膠也是一件好用不貴的滋補美容品。品質好的魚膠可以清水洗后,略泡10分鐘左右再洗一下或者不浸泡也可。如果實在品相看著不好有點臟的,可以泡1小時后洗去雜質再做。大致而言有兩種做法,像我這種不怕魚腥味的人,可以燉做甜品,類似桃膠做法,最后加一小瓶蓋白蘭地會別有風味。怕腥氣的可以煲湯,排骨、沙參、泡發好的白木耳、魚膠,用慢燉鍋,加幾片姜祛腥,燉上兩三個小時,快起鍋的時候可以加白蘿卜塊、各種菌菇,然后放鹽調味,也可以淋一點點生抽提鮮,一碗美味又美肌的湯水就做好了。
蹄筋也是好東西,最愛牛蹄筋。蹄筋本身是比較寡淡很難入味的,所以我推薦把牛筋跟牛尾、牛腩一起燉,各取500克,一起放入大砂鍋,加醬油、冰糖、紅酒、少量香料、幾顆紅辣椒,先大火煮開撇去浮沫,再小火慢燉2小時,牛腩濃郁,牛尾耐嚼,牛筋軟糯,補膠原蛋白跟補鈣都全了。
各位美女,這一兩月里別再說減肥啦,春節回家鄉,在家人殷殷期望的眼神里,胖一點就說明你在異鄉有人照顧,或者至少是自己可以照顧好自己的。為了父母家人,胖一點才叫人安心吶!
有膘就旺夫
清風徐
我有一女友,典型的賢妻良母,尤愛下廚,周末經常會召集眾親朋小聚。到了春節,親戚們從國內國外聚焦一樣在她家安營扎寨。你只看臘月二十七八廚房里的備品吧,就像哪家大館子預備宴席一樣:一大盆待斬的豬蹄,三五只褪過毛的小笨雞,灶上正咕嘟咕嘟著熬制肉皮凍,水里泡著銀耳、木耳,一串榛蘑正從繩子上被拽下來,準備與小笨雞上演永恒的主題……
我這女友屬于美女級別,從前長得纖細高挑,后來嫁了人生了孩子,每天工作比較清閑,上班時休息,下班后除了捌飭自己就是為家人工作。對于吃吃喝喝越來越上心,身體就漸漸開始發福。別人長膘煩惱,她長膘卻滿心歡喜的樣子。不過人家長得確實恰到好處,臉龐圓潤起來,可能是底子本來就白凈的原因,膚色還越發地透亮了。身材的豐滿一點也不覺臃腫,充滿風韻和健康。我提醒需要注意了,再胖下去恐怕就走形了。她哈哈笑著,我這人生最大的愛好就在吃喝,如同我的半壁江山,哀家豈能不要江山?不過吃要吃得有意義有價值,要吃得其所!
她吃什么都對胃口,但是有指導思想的,既然什么都能吃,為啥不挑些對自己有益的呢?女人30歲以后需要補膠原蛋白,豬蹄、銀耳、雞皮、鴨皮、魚皮、蝦皮、酸奶吃對了對健康美顏均有好處。
我們東北人吃豬蹄是很有特色的,主要做熏醬,當個下酒菜啥的。哈爾濱就有專門做豬蹄子的熟食店,做得風生水起,做到了沈陽、北京甚至更南的一些城市。但熏醬食品不宜常吃,對健康不利,我這女友家從不這樣吃。首先她不買這種現成的熟食,其次她家的食材一定要選擇信得過的店家,寧可價格貴一些。
她把豬蹄和黃豆燉一起。我質疑湯里所含的熱量,怕她持久地這么吃下去成了俄羅斯的馬達姆(來自俄語,意為“夫人”)。她說熱量肯定是不低的,是把雙刃劍,不過不要常吃就是,補充膠原蛋白的食材多著呢,可以隔三岔五地變著樣吃。銀耳就很清淡,用素雞、黃瓜片、胡蘿卜片、黑木耳熗拌,營養成分更豐富。
上個月我倆結伴去云南大理,在古城的一家小吃店點了一份涼拌雞皮,這可把我們新鮮得夠嗆,旅途中我們有多需要膠原蛋白啊,同時也符合我們的口味,但就是油膩了。回來后正逢春節,我跟她一起在廚房忙碌,看她把雞皮如何創新成葷菜素吃:先是準備半鍋水,加點黃酒、花椒粒,把雞皮煮了,這時候皮下油脂就融到了水里,撈出來迅速放在冷水里,這樣的雞皮更脆,切成片狀,備用;把白蘿卜用多功能刨絲器刨成蘿卜泥,攥出的水倒掉,與雞皮、蔥花、醋、鹽、蒜蓉一起拌。嘿,別說,真是風味獨到。
我夸她做菜有天賦,她謙虛,不過是貪吃而已,主要是家人朋友都紛紛叫好,更是助長了實干精神,最關鍵的是,老公欣賞,說好女一身膘,看著就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