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坤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6063鑄態鋁合金在不同固溶時效工藝處理下硬度的變化,通過金相觀察、SEM以及TEM檢測初步探討了其微觀組織變化。結果表明,通過優化固溶時效工藝,可以將6063鑄態鋁合金硬度提高到80HV以上,完全滿足顧客要求。
關鍵詞:6063鑄態鋁合金;固溶時效處理;硬度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1.019
6063鋁合金具有優良的可擠壓性性能和抗腐蝕性能,良好的陽極氧化著色性和優秀的可拋光性,以及出色的焊接性能等[1]。這些使得6063鋁合金在工業型材、建筑型材以及裝飾性鋁合金中都具有廣泛的應用。作為可熱處理強化鋁合金,時效處理已經是改善6063鋁合金性能的重要途徑,有關熱處理工藝對其性能的影響已有大量研究,但這些研究多是針對6063擠壓型材和軋制型材等,關于固溶時效工藝對鑄態6063鋁合金組織性能的影響,目前研究較少。根據客戶需求,本文主要研究了固溶時效工藝對鑄態6063鋁合金硬度的影響。
有關6063鋁合金時效強化機制,目前業界研究較多,一般認為是析出相沉淀強化[2-3]。這是由于其合金元素較多、析出相復雜等因素,使得對其建立數學模型難度較大。O.R.MYHR等人在以往研究基礎上[4],對Al-Mg-Si合金時效強化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綜合考慮沉淀強化和固溶強化機制,推導出了屈服強度與熱處理工藝之間的關系,建立了相應數學模型,并與實驗結果進行了校正,對此合金數學模型的建立又前進了一步。
1 試樣制備與試驗方法
1.1 試樣制備
根據客戶要求和以往企業生產經驗設計鑄錠化學成分,見表1。采用直冷半連續鑄造法生產規格為Φ448mm×6000mm的6063合金鑄錠,鑄造設備為Almax公司生產。
鑄錠采用570℃/12h高溫均勻化處理,室溫自然冷卻。距離鑄錠頂部1/3處取試樣一塊,規格為60mm×150 mm× 30mm。將試樣置于馬弗爐中加熱到550℃,保溫4h,室溫水淬。然后使用線切割設備將試樣加工成30mm×30 mm× 30mm大小。留下兩個試樣作為對照試樣,剩余試樣隨機分為A組和B組進行時效處理。
1.2 試驗方法
(1)A組人工時效溫度是175℃,時間分別為2h,4h,6h,8h,10h。
(2)B組人工時效溫度是200℃,時間分別為2h,4h,6h,8h。
(3)試樣經過砂紙打磨,拋光等步驟后,采用HV-1000Z型顯微硬度計對試樣進行顯微硬度測量,隨機選取三個測量點,取平均值。使用光學顯微鏡進行金相觀察,使用掃描電鏡和投射電鏡對樣品微觀組織進行觀察和分析。所用設備型號為ZEISS Axio vert.A1 倒置光學顯微鏡,ZEISS EVO18掃描電鏡以及牛津 Inca X-Max 20電制冷X射線能譜儀等設備。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固溶時效工藝對硬度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經過人工時效后樣品硬度均有大幅度提升。在175℃時效溫度下,時效初期硬度迅速升高,4h后趨于穩定,隨著保溫時間繼續延長,硬度緩慢提高。在10h的保溫時間內,尚未出現硬度降低現象。在200℃時效溫度下,時效初期硬度升高速率高于175℃溫度下,在2h后硬度已經達到峰值,隨著保溫時間延長,硬度開始逐漸下降。
根據圖1,可以看出175℃保溫四個小時以上,以及200℃保溫兩小時和四小時,這些時效工藝均能滿足客戶對產品硬度的要求(客戶要求硬度大于80HV)。但本著低耗節約的原則,參照圖1結果,又進一步對工藝進行了調整,見表2。根據表2結果,可以發現合金經過固溶時效處理后,硬度都符合客戶要求。綜合考慮測量誤差、批次誤差、能源節約和顧客要求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如下工藝:550℃2h+200℃2h。
2.2 固溶時效工藝對鋁合金微觀組織的影響
眾所周知合金硬度的變化是合金顯微組織變化的外在體現。6063合金屬于典型的可熱處理強化合金,在經過不同溫度熱處理后,合金析出相的數量和形態均產生相應變化。金相組織照片見圖2。
由圖2可以發現,在175℃溫度下,隨著固溶時間延長,晶界析出相逐漸增多,由斷續顆粒狀分布,逐漸長大為桿狀,并趨于連續分布。為了進一步了解合金微觀組織,結合圖1和圖2結果,我們對175℃4h樣品進行了掃描電鏡觀察、EDS分析以及透射電鏡檢測,結果見圖3。
通過能譜分析可以得知,晶界處粗大的桿狀析出相主要是FeSiAl相。Mg2Si顆粒較小,在掃描電鏡下只能發現零星分布,如圖3(a)所示。在圖3(b)中,可以發現經過175℃4h處理后從鋁基體中析出大量細小彌散的針狀β′′析出相。
2.3 試驗結果分析
6063鋁合金是典型的可熱處理強化鋁合金。其時效處理強化相主要是β′′( Mg2Si) 相,一般認為其脫溶序列為[5]:α過飽和固溶體→G.P.區→β′′相→β′相→β相。主要是Mg和Si溶入α鋁中形成α固溶體。在時效初期Mg和Si 在鋁基體的晶面上聚集,形成溶質原子富集區即GP.區,與基體保持共格關系,邊界上的原子為二者所共有,這就導致共格邊界原子發生彈性形變,造成晶格畸變,阻礙了位錯運動,從而提高了合金硬度。
隨著時效時間延長,Mg和Si進一步富集并趨向有序化,迅速長大成針狀的β′′相,當β′′相生長到一定尺寸,應力場遍布基體彼此相連,產生最大化的強化效果,此時合金硬度最高。隨著時效時間繼續延長,Mg和Si進一步富集,形成桿狀β′相,與基體部分共格,強化效果弱于β′′相,合金硬度開始有所下降。時效后期在隨著強化相進一步析出,開始形成穩定β相,完全從基體中脫離,強化效果消失,稱為過時效狀態。這也是如圖1中所示,在200℃溫度下,時效時間超過四個小時后硬度開始下降的原因。
除了Mg2Si強化相之外,FeSiAl相也是一種強化相。它不僅分布在晶界也分布在晶內,尤其分布在晶界時可以使合金硬度得到明顯提高。本實驗6063合金中含有較多Fe元素,因而在固溶時效中生成了較多FeSiAl相。在圖2中我們能看到桿狀的FeSiAl析出相,并隨著時間延長逐漸增多并長大。
時效處理中,析出相的數量和大小主要取決于時效溫度。溫度越高,基體中空位越多,溶質原子的擴散越快,G.P.區易長大,G.P.區→β′′相→β′相→β相的脫溶速度相應提高。所以如圖1所示,2h內200℃時合金硬度提升速率遠高于175℃時。隨著時間延長直4h之后,200℃溫度下合金硬度在達到峰值后,硬度開始明顯下降,到達過時效狀態。而175℃時效溫度下,在實驗范圍內硬度一直在逐漸提升,尚未到達過時效狀態。
表2表明固溶處理對合金硬度也有重大影響。525℃溫度時固溶不完全,在相同時效工藝條件下,合金硬度低于550℃固溶溫度下樣品硬度。這是因為鑄態合金晶界偏析嚴重,若固溶不完全會導致時效時G.P.區的析出數量和密度大幅降低,從而使得不能達到最優的強化效果。考慮到工業生產的實際過程和客戶要求,可以選擇固溶時效工藝:550℃2h+200℃2h。
3 結論
(1)在550℃+4h固溶處理后,175℃時效2h后合金硬度達到84.0HV,隨著時間延長,硬度緩慢提升。200℃時效溫度下,合金在2h后硬度達到84.6HV,保溫時間繼續延長,硬度開始下降。
(2)固溶溫度為525℃時,時效后合金硬度明顯低于550℃固溶時效工藝下合金硬度。
(3)綜合考慮客戶要求和工業生產過程,選擇固溶時效工藝為:550℃2h+200℃2h。
參考文獻:
[1]王孟君,王金亮.6063鋁合金時效工藝的研究[J].金屬熱處理, 1998(08):24-41.
[2]G.Das,Mousumi Das,Sabita Ghosh, Paritosh Dubey. Effect of aging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6063 Al-alloy using instrumented ball indentation technique[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10(527):1590-1594.
[3]寧愛林,孫瑜,黃繼武.不同時效工藝對6063鋁合金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J].機械工程材料,2013(03):28-31.
[3]O.R.Myhr,?.Grong ,S.J.Andersen.Modelling of the age hardening behaviour of Al-Mg-Si alloys.Acta mater. 2001(49):65-75.
[4]L.P.Troeger,E.A.Starke. Micro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superplastic 6xxx aluminum alloy[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0(277): 102-113.
[5]S.H.Lee,Y.Saito,T.Sakai.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6061 aluminum alloy processed by accumulative roll-bonding[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2(325):22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