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南


摘要:本文結合施工類企業集團(以下簡稱“企業集團”)面臨的共性問題闡述了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可行性,以及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然后根據企業集團的實際情況提出財務人員轉型,提升財務共享中心附加值的措施。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ommon problems faced b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group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nterprise group"),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financial sharing cent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sharing center. The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 group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financial personne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dded value of the financial sharing center.
關鍵詞:財務共享中心;財務人員轉型;建設
Key words: financial sharing center;financial personnel transformation;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F25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1-0023-02
0 引言
財務共享中心是將企業集團內部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各子、分公司及獨立核算單位和企業集團接收財務外包單位的某些事務性功能(賬務處理、費用報銷、資金支付、工資福利處理等)集中起來進行標準化、流程化處理,克服企業集團因新開工施工項目重復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提高財務信息傳遞的及時性、準確性、可靠性;增強企業集團相關的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并達到規模效應,降低運作成本。
1 企業集團面臨的突出問題
隨著國家加大對國內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以及一帶一路的合作發展和倡議,企業集團不斷的發展和壯大,出現以下共性問題:其一,財務數據不能及時反饋以滿足各類需求。集團化經營過程中,由于管理機構層次多,導致財務報告級次多,流程長、速度慢,不能及時、準確、完整的反饋相應的財務動態信息以提供有力決策支持和滿足各類部門、機構的需求。其二,企業集團資源整合價值低。企業集團各類機構往往不僅出現大而全、小而全且資源分散和閑置的問題,甚至存在成員企業各自為戰的現象。由于無法形成集中管控、資源共享,內部資源利用效率普遍低下,甚至出現管理失控的現象,現有的管理體制難以為企業集團帶來經營效率和經營效益。其三,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企業集團子、分公司、以及獨立核算單位的過于分散,并且各類核算單位配備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管理職能機構,結果造成企業集團的管理層級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臃腫,造成企業集團管理成本大幅上升。
2 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中心可行性
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中心具有如下可行性基礎條件:其一,擁有良好的集中管控制度基礎。企業集團自從引用并實施“法人管項目”模式以來,通過人、財、物等資源有效的集中管控,各項集中管控制度為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二,降本增效需求。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可以減少管理層級,消除機構臃腫,相應的減低管理成本,提升管控和決策支持;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提人力資源價值;促進財務人員轉型,增加財務共享中心附加值;通過整合各類軟件系統(成本系統、資金系統、財務核算系統、報表系統,快報系統等),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其三,現有可借鑒的經驗。國內外大型企業,比如管理結構集中、分散點的終端核算簡單的陽光保險、中興通訊、金蝶集團、四川長虹、中國國旅等企業成功實施財務共享中心,并不斷走向成熟和完善,發揮作用日漸明顯,為企業集團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國內同類行業如終端核算復雜的中國鐵建等企業實施了財務共享中心,施工類企業集團應借鑒其優勢,規避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中交二航局由于原有的組織結構運行成本增加、管控難度加大,經過多年的摸索,實施了會計與財務平行的財務共享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其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根據該公司歷年數據統計,原來超長業務(處理時間超過三天以上的業務)一般都控制在1%的水平線上,實施共享中心后由2013年21%下降并穩定在1%左右,如圖1所示。
另外,根據其歷史數據統計,該單位過去獨立核算單位總計有700多個,每個獨立核算單位配備會計主管和出納,財務人員大概有800人,目前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并實施扁平化管理后,設置資金結算、材料核算、費用核算、船機核算、收入核算、稅務核算、報表等崗位,集中辦公,財務人員總計大概有500多人,將近減少財務人員約300人左右,極大地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和辦公成本,極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益。
3 財務共享中心建設
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不能脫離原有的財務核算和財務管理體系,組織結構的設計應該由現有的直線型組織結構向扁平式組織結構轉變。借助相應的信息化技術促使信息流、資金流、實物流管控一體化;在實施財務共享中心過程中確保三流有機融合,是財務共享中心高效運行的前提,如圖2。
如果三者的流通不同步,發生明顯滯后,則會顯著影響業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因此,財務共享中心在運行上應按三流融合原則設計新的業務流程,并將原有的財務核算崗位的進行合理的合并及排列組合,確保財務信息及時、準確、完整。促使信息集成與分析、預警一體化。通過財務管理部門設置相應的崗位、和系統分析模塊,及時、準確自動生成相應的財務管理信息和內部分析資料,提供決策支持和滿足各類部門機構的需求。
3.1 建設目標
降本增效,這是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最基本的目標;提高財務信息質量,財務共享中心核算具有一定的標準化、流程化操作模式,各崗位財務人員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各司其職,保證了財務信息準確、及時、可靠;加強資金集中管控,確保資金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整合各類信息系統(核算系統、資金系統、成本系統、預算系統、工程管理系統等各類信息系統)并提高各部門之間協同效益和運作效率,通過財務人員轉型,相應的增加財務共享中心附加值。
3.2 共享中心組織結構設計
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應以企業集團經營戰略和財務戰略為設計依據,根據對共享中心的定位確定未來設計方向。根據會計的反饋與監督兩大基本職能,企業集團財務共享中心的設計應以財務核算為基礎,并為財務管理提供相應的服務,逐步將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職能適當分離。企業集團根據自身的需要,財務共享中心下可以設立資產費用、收入成本、總帳報表、資金結算、票據歸檔、設備租賃、薪酬核算、綜合管理、債權債務、項目管理等部門。如圖3所示。
3.3 財務共享中心地點選址
由于企業集團施工地點分散于全國各地和國內外,財務共享中心地址的設置不可能具有唯一性和不變性,可根據業務需要和成本效益原則,在不同的業務地點設立多個財務共享中心,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片區設立財務共享中心,在后期隨著業務規模和項目的變動需要,財務共享中心的選址做出相應的調整。
4 企業集團財務人員轉型及增加財務共享中心附加值建議
大型施工類企業集團財務人員眾多,實施財務共享中心后,子、分公司、獨立核算單位的財務人員將脫離日常會計崗位。如何將眾多的財務人員轉型,將是實施共享中心的企業集團面臨的重要課題。從兩個方面可以考慮財務人員轉型。其一,從企業集團日常業務需要考慮財務人員轉型。讓部分財務人員參與到子、分公司、獨立核算項目的經營活動中去,如項目損益管理,債權債務管理,項目存貨管理,以及后續參與收尾結算和二次經營管理,讓部分財務人員參與管理崗位,逐步的使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必將對企業集團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其二,從財務共享中心未來發展方向考慮財務人員轉型。當企業集團的財務共享中心不斷地完善和成熟,形成各行各業標準化流程和作業;根據其擁有自身的各類財務核算和財務咨詢專業隊伍并確保滿足企業集團的需求同時,財務共享中心按照某種經營模式走向市場,承接外部企業的會計外包業務,從成本中心逐步向利潤中心轉變??梢栽O計兩種模式,一種是根據剩余的財務人員,獨立注冊公司,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為企業集團提供服務的同時參與市場競爭,推出自己的服務內容,積極取得外包業務,提高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另一種是財務共享中心仍然作為企業集團的獨立核算的單位,為企業集團創造利潤。前者獨立經營模式更考驗財務共享中心的管理水平和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兩種模式可以將大型施工企業集團財務人員轉型并充分利用相應的財務人員專業技能以增加財務共享中心的增加值,為企業集團提升核心競爭力。
綜合上述,企業集團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重建企業組織結構,梳理企業集團在建設中遇到的阻力和障礙,以點到面的試點,逐步在子、分公司、獨立核算單位,或者劃分不同的片區實施財務共享中心,并不斷地挖掘財務共享中心和本單位廣大財務人員的價值,使得原有的成本中心逐步走向市場轉化為利潤中心,為企業創造價值。
參考文獻:
[1]石嵩.探究財務共享平臺下的企業財務管理.財經界(學術版),2014(01).
[2]顧洪林.中國企業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01).
[3]祝澤文.關于財務共享中心構建策略的思考[J].中國外資, 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