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寧



摘 要:針對鐵路列檢作業質量風險的預測和管理問題,本文運用風險矩陣法對其進行研究,建立了風險評估模型,并以某地區為例進行鐵路列檢作業風險評估分析,判斷出各類風險等級。
關鍵詞:鐵路;列檢;作業質量;風險矩陣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1.079
鐵路貨車列檢人員是鐵路行車特有工種,有著“列車醫生”的俗稱,他們作業質量風險的控制程度決定著列車安全和正點。但鐵路行業推行安全風險管理時間不長,現場技術人員還不能很好地運用風險管理理論。因此,急需掌握適當的方法對貨車列檢作業質量風險進行評估分析,用于提升貨車列檢作業質量,保障列車運行安全。
1 風險矩陣法
風險矩陣法的內容:
風險評價的方法分為定量風險評價和定性風險評價。風險矩陣屬于定性風險評價法方之—。
后果標度可以為任何數量的點,最常見的是有3、4或5個點的等級。可能性標度也可為任何數量的點。需要選擇的可能性的定義應盡量避免含混不清。
2 鐵路貨車列檢作業風險分析評價模型的建立
鐵路基層單位在對列檢作業質量進行分析評價時,通過統計分析列檢風險事故造成的危害和頻次就能夠建立風險矩陣模型,如所表1所示。
2.1 確定風險后果等級
鐵路行車事故按性質和危害性劃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而一般事故又一般A類事故、一般B類事故、一般C類事故、一般D類事故。列檢作業質量風險根據已經或可能造成的事故等級來劃分是十分清楚且明確的,如表2所示。
2.2 確定風險發生可能性等級
本文利用一定時間內風險事件發生次數與評估范圍內的單元個數的百分數值(簡稱:年均事故占比數PZB)確認風險發生可能性等級。年均事故占比數(PZB)式(1)確定,如表3所示。
PZB=PR/(PN*PT)*100% (1)
式中,PR為風險事件已造成后果的次數,PN為單元個數,PT為年度數量。
2.3 確定風險級別
邀請列檢作業方面專家,根據列檢作業質量風險所處的后果等級和可能性等級,通過專家經驗判斷,將風險劃分為高、中、低三個級別,如表4所示。
3 風險矩陣法的應用
3.1 識別風險事件
我們A地區擁有的206個列檢單位為例,對其作業質量風險進行評估。最終確認列檢作業質量風險。
3.2 確認風險事件的影響等級和概率
統計2015年6月至2016年6年兩年間A地區鐵路貨車發生事故情況,車輛抱閘8件D類,27件非責任;違反作業紀律1件C類4件D類,3件非責任;車輛漏風3件D類,14件非責任;故障處理不當3件D類,0件非責任;配件落實或丟失3件C類,6件非責任;列車起非常2件D類,2件非責任;車體故障1件D類,1件非責任;列車分離1件B類,12件非責任;錯編車件D類非主要責任;車輛切軸風險29件非責任;大部件斷裂風險和列車放飏風險造成事故為0件。
利用式(1)計算風險事件年均事故占比數PZB。其中,PR為每個風險事故相關責任總件數,PN=206運用車間(即列檢單位),PT=2年 。
3.3 確認風各風險事件等級
由后果等級和可能性等級對照表4確定出風險事件的風險等級,完成列檢作業質量見險評做矩陣,如表5所示。
4 結論
(1)利用風險矩陣法評價列檢作業質量風險,主要是從風險后果和風險可能性2個維度來評價風險,為制訂科學合理的風險決策提供依據,使風險控制更有針對性、實效性和準確性。
(2)需要指出的是,應用風險矩陣方法需要專家、現場管理人員、檢車人員等經驗支持.因此需要采取盡控制和避免主觀因素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GB/T 23694-2013.風險管理術語[S].
[2]GB/T 29921-2011.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技術[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