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凡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械生產已經逐步取代了人工生產,電氣自動化設備的使用,使得生產率大大提高,而且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統一,提高了單位時間內的產量,從而使得企業生產效益明顯提升,因此被廣泛采用。在電氣自動化控制體系中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實現了電氣化產品的優化設計,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全方位監控電氣設備的使用情況,一旦發生故障,及時進行處理,以免事態惡化,演變為生產事故,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全程智能管控,有效地解決了機械自動化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與傳統人工控制相比,具有受干擾程度低、操作誤差小、調節效率高的優勢,能夠進一步控制生產成本。
關鍵詞:人工智能;電氣自動化控制;應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1.125
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納米科學被認定是21世紀的三大頂端高科技,其中人工智能在近些年來其研究領域不斷擴大,涉及到哲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以及仿生學等多個科學領域的研究,其科技成果也層出不群,被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以及工業生產中[1]。工業生產過程中采用電氣自動化生產模式,能夠大大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還能保證產品質量,因此被眾多企業用于生產實踐中,而在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謂是如虎添翼,保障了生產環節控制的高效性和科學性。
1 人工智能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優勢
1.1 受干擾程度低
以往工業生產中的電氣自動化控制都是依靠既定的程序和管理器來實現的,管控系統根據各個生產環節儀器儀表中傳遞的數據進行分析,套入固定的問題處理軟件上,選擇指令發布,不具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會受到多個生產因素的干擾。人工智能技術其神奇之處就在于智能,不需要精確的動態模型和具體參數的設置,就能夠有效處理生產信息,調控電氣化生產設備。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實現調控的一致性,掌控全局進行智能調控,根據生產信息作出有效應答,而不會局限于某一固定生產指令,只調控某一環節的生產設備。
1.2 操作誤差小
人工智能本身的運行條件沒有太多的限制,與因此與傳統的控制器相比,本身的操作誤差更小,基本上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2]。一般來說,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體系中應用,會現根據實際生產需求設置參數,隨后又人工智能系統進行統一的調控,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這些參數是基本上不會因為外界干擾而改變的,這也就保證了人工之能夠系統的管控質量,不會因為本身的故障而引起決策的失誤,大大降低了操作誤差,使得各個生產環節能夠按照預先設想的方案有序進行。操作誤差小,是人工調控與傳統控制都不具備的特點,完全符合機械化自動生產的理念。
1.3 調節效率高
人工智能其數據處理分析能力更為強大,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即使生產環節發生了變化,需要調整人工智能控制系統的一些參數,其難度也是相對更低的,不需要專門的技術專家來進行指導,只要調整部分參數,人工智能體系就能捕捉到生產環節的變化,執行調整管控模式。例如,在生產環節中,產品種類發生了變化,如果是傳統的電氣自動化控制體系,就可能要重新輸入控制參數,調整控制程序,而人工智能系統能夠根據收集到的生產信息,進行合理的自我調整,操作簡便快捷[3]。
1.4 降低生產成本
在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中還沒有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之前,生產雖然已經不要使用人力,但是在其他環節比如設備故障檢查以及設備整理仍然需要人工來完成,這樣不僅耗費時間,而且產生了一定的人工費用,一直是限制電氣自動化生產的一個問題。人工智能能夠實現器械故障的自動檢測,實現工業生產的全方位管理,確保所有的電氣設備都按照設定好的方案進行工作,消除了生產過程中一些常見的生產問題。
2 人工智能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實際應用
人工智能技術的實際應用主要有專家系統、人工神經網絡、啟發式搜索以及模糊集理論,這些運作體系是其應用于生產實踐的基礎。一直以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目標就是為了讓機器能夠擁有與人相同的智力,具備接受信息處理事情的能力[4]。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工業生產實現了初步實現了電氣自動化生產的目標,但是要想這一管控體系進一步發展,還需要更為先進的機器調控技術,人工智能正好符合這一發展要求,為電氣自動化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2.1 電氣產品的優化設計
一直以來,電氣產品的優化設計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受限你要掌握市場行情,融合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根據以往的產品設計經驗,進一步優化產品的性能,才能確保產品的銷售額度,保證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這一研發環節,不能過長,因為如今的市場雪球變化極快,而且市場競爭較大,必須搶占先機,但是又不能以為追求研發速度而忽視質量。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目前產品的優化設計模式已經有純人工操作轉變為人工智能輔助設計,大大縮短了產品的研發周期,并且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產品參數的設置更為合理,數據精確度大大提升。
2.2 電氣設備的故障診斷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往往是多個生產環節數千臺機器一同運轉,單靠人工或者是笨拙的控制器,是無法找出具體故障設備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為了保證生產安全,就必須停下可疑范圍內的所有電器設備,對于電器自動化生產來說,時間就是金錢,這樣會嚴重耽誤產品的生產,給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5]。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體系中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專家系統和模糊理論的結合,分析各個生產環節中儀器儀表的數據信息,系統能有效掌握全部的生產信息,實現電氣自動化生產的智能控制,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問題,停止故障設備,將生產損失降低到最小,切實保障企業的生產效益。
2.3 運行過程的智能控制
社會在不斷發展,數年前機械化生產代替了人工生產,而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擴大,企業生產效率也必須不斷提高,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實現電氣自動化的智能控制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工業生產中設計到的生產信息量是極為龐大的,人工無法快速處理這些信息作出有效決策,智能依靠計算機技術的使用,而計算機信息技術都是依靠固定的程序來處理信息,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實現電氣自動化生產的有效管控。人工智能系統是初步具備了人類智力的機械系統,具有計算速度快的優點,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信息,得出正確的結果,及時作出生產決策。
3 結語
機械技術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結合,實現了工業生產的電氣自動
(下轉第255頁)
(上接第143頁)
化控制,大部分的生產過程都是有機械完成的,然而在生產實踐中,還是需要人工進行調控,及時調整機器的運行狀態,定期檢修器械,以免發生故障影響生產效率[6]。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實現了電氣自動化的智能控制,與傳統人工控制相比,其調控效率更高,能夠直接處理各個生產環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而且基本上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決策科學,管理高效,絕對是一項值得信賴的尖端技術。人工智能的應用,能夠保證生產質量的統一性,優化產品設計,在生產過程中,及時發現電氣設備運行故障的問題并進行有效處理,實現了電氣化生產的實時動態管控。
參考文獻:
[1]牛美英,渠基磊,吳志鵬.人工智能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3(23):27-28.
[2]紀文革.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思路分析[J].電子測試,2014(03):137-138.
[3]馮晶.電氣自動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01):254-255.
[4]錢卓昊.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16):51-52.
[5]陳坤,史策,季永春.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思考[J].藝術科技,2016(08):76.
[6]姜關勝.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問題探討[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2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