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不同個體學習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思維方式、理解能力、擅長方面都會隨著個體的變化而有所差異,這就是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的一種表現。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都隨處可見。針對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個性特征,都必須找到與此個體特性相契合的方法,最大可能的開發個人的潛力,而在此過程中,分層、分組、合作教學模式在高職機電教學中發揮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多元智力理論;分層分組;合作教學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1.140
0 引言
我們生活在一個追求個性、張揚個性的時代,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也需要每個的才智發揮到極限值。每個人都會經歷學生時期,一個學習知識、發展自身的最佳時期,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發揮個人的長處是十分必要的。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天才與傻瓜,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求所有人接受同一種方式去學習與發展,而這些方式本身并不適合那些所謂的“傻瓜”。
1 重視學生差異,設立多層次教學目標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中指出,每個人都是不同智能的組合,正是由于智能的多樣性、智能組合的方式不同,導致了個體差異,即每個人智力表現不一樣。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天才,也沒有完全的傻瓜,個體最后所表現的區別主要由下列兩個幾個因素導致:是否發掘個人的能力所在之處(找到個體長處)及是否以適合個體接受的方式去發展。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每個世界都有無限的可能,但是要開啟這個世界必須要找到合適的鑰匙,作為一個教師,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出合格的學生,必須重視每個學生的差異,不能用一種方法去教導所有的學生,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的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與學生找到共同語言,隨時掌握學生的動態、思維變化,可以采取下列幾種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實踐,直到取得期望的效果,真正讓學生受益。
1.1 學生分層分組
在機電學教學開始之前,對所有學生進行一個測試,主要涉及到機電學學習中與學生關聯的各個方面,比如學生選擇這門課程的原因(個人興趣、學科前景、巧合選中、同學朋友的推薦)、對此門課程的興趣程度(極其感興趣、中等、厭惡)、學習此門課程的目標(沒有目標、了解、精通)等方面來對所有學生進行一個初步分層。
在教學前期,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接受能力,結合問卷結果充分分析之后在進行學生分層。具體的分層如下:A層(提高層),此層也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學生對機電學本身十分感興趣,是自己選擇這門課程,在課堂上表現優秀、理解能力較好,能快速的跟上教學進程。第二種是非興趣選擇的學生,但在實際教學中該類學生在機電學中表現出較高的天賦,發展前景很好。B層(普通層),興趣不太高,但理解能力不錯,學習態度不是很積極。C層(基礎層),學生基礎較差,理解能力相對較弱,不能跟上教學進程。通過這種形式的分類,把握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同學準確定位。
1.2 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分層設定
在本文已經提出了將學生進行分層,根據各個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合適的量去適應不同學生的實際知識儲備和接受能力。多元智能理論提倡 “對癥下藥”的因材施教方法,即針對不同智力特點“對癥下藥”。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不同的智力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過程,并使用不同的符號系統。因此即使同一門課程,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待個體差異也是十分必要的。具體表現為幾下幾個方面。
(1)目標分層。A層學生可以定相對較高的目標,A層學生通常想要以此作為以后的發展專業,機電學也很有可能成為他們終身的事業,加之此類學生本身的學習情況超前,所以目標相對較高。B層學生需要熟練的掌握教材內容、專業技能,因為他們理解能力較強,這樣的目標是實際可行的,對以后的發展有幫助、也讓學習花費的時間有所回報。C層學生可能智能不在此方面,所以可以運用課堂內容,能夠準確在社會定位即可。
(2)內容分層。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雖然會分為不同層次,但通常不會兩級分化,中等層次的學生所占比例最高。在進行教學內容分層時,要根據各層次的學生來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講解內容,但主要以占多數學生的B層為主。具體有面向全班的統一講授答疑、小結,又有針對部分的練習、個別指導、評價,還有分組的領學、自學、合作等,為不同知識、能力層次的學生提供一個適應各自發展特點的教學環境,并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會顧此失彼、跟不上進度。
2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多層次課堂
本文上述可以解決不同層次學習差異的問題,而通過小組合作是解決不同層次學生相互融合的重要手段。通過小組合作分工,不同層次學生在小組中完成不同人物、都起到各自的作用、培養良好的學習氛圍、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在《機電控制系統》的教學中,實踐操作是非常常見的,由于實踐機會多,內容也多,可以根據每組同學的興趣點選擇一個實踐對象,在實踐過程中,每個小組都由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可以將任務分配如下:C層學生可能動手能力較差,可以承擔查閱資料、進行文字說明、配圖、輔助操作等任務;A、B層次學生則主要講解理論知識、 實際動手操作為主,這整個過程每個人都有參與。A、B層次學生得到更多的課外知識,C層次學生則通過參加實際操作增強動手能力。
經過實踐證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協作意識、在他人的激勵下,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讓每一個人發揮自己的作用,更快的提高成績。
3 結束語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尤其表現為是C層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整個課堂氛圍。在分層分組合作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學生分層后,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合適階段重新作出調整;二是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深刻領會多元智能理論的思想,明確教學操作步驟,關注學生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
參考文獻:
[1]徐海枝,楊小紅.高職機電類專業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3).
[2]史祝云.分組學習-合作研究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09(19).
作者簡介:朱思益(1986-),男,湖北黃岡人,碩士,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自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