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祥
(黃山學院 體育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鄧小平體育實踐之探微
陶克祥
(黃山學院 體育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鄧小平同志在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創造性地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即鄧小平思想理論,鄧小平思想理論不僅對現代中國改革開放大業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鄧小平同志在其革命生涯和生活實踐中同樣創造性地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光輝體育思想,躬親體育實踐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實踐活動,鄧小平同志既練就了為國家民族獨立而奮斗的強健體魄,同時也磨煉了為人民生活幸福而奮斗的意志品質。鄧小平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建設的歷史過程中與體育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不僅酷愛體育運動,而且終生躬身踐行。鄧小平同志積極從事體育運動實踐,一方面是為了強身健體和健腦益智,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為黨和人民工作。鄧小平同志經常參與的體育運動實踐主要有登山、游泳、打橋牌、散步等。在運動健身和運動益智方面,鄧小平同志為我們今天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探究鄧小平同志的體育實踐,既是為了進一步弘揚鄧小平同志的體育實踐精神,更是為了把全民健身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
鄧小平;體育實踐;健身益智
鄧小平同志是一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繼承者和創新者,在馬克思主義的體育文化領域中,鄧小平同志取得了可詠可嘆的光輝業績。鄧小平同志既是一位卓越的體育思想家,又是一位忠實的體育實踐家,他在長期的中國民主革命和中國社會建設實踐活動中,不僅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思想,而且養成了終身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鄧小平同志的體育思想對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事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基于對體育運動價值的深刻理解,鄧小平同志在其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中,一方面大力倡導體育實踐,一方面積極從事體育實踐。鄧小平同志長期堅持鍛煉身體,并非僅僅是出于個人的興趣和愛好,而是出于更好地為黨工作和為人民做事的意向和旨趣。鄧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社會歷史轉折的緊要關頭穩操舵手,力挽狂瀾,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事業,正是因為體育實踐練就了他的健壯體魄,鑄就了他的堅強意志,開拓了他的寬廣胸襟,豐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陶冶了他的高尚情操。鄧小平同志在體育實踐中打造身軀、磨煉心智、開闊視野、提升境界、尋覓理想、追求人生;鄧小平同志的體育實踐合理詮釋了“生命在于運動”的體育世界觀,充分表達了“積極有為”的體育人生觀。
鄧小平同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2周年,社會各界紛紛舉辦精彩紛呈的紀念活動,深刻緬懷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重溫鄧小平同志的偉人風范,牢記鄧小平同志的諄諄教導,回顧鄧小平同志堅持真理、不懈奮斗的人生歷程,把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世紀偉人所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事業推向深入。此前,中央電視臺在央視黃金時段播放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生動展現了鄧小平同志波瀾壯闊的人生,熱情謳歌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我國第二代領導的集體智慧和英明膽識,全面描述了鄧小平同志在我國歷史發生重大轉折時期的聰明睿智,淋漓盡致地表達了鄧小平同志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我們無限懷念這位世紀偉人,同時也倍加珍視他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適逢此時,研究鄧小平同志的體育實踐,意在讓人們充分領略一代偉人的運動生活風采,深切地感受鄧小平同志的體育情懷,深入地學習鄧小平同志的體育精神,沿著鄧小平同志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發展道路勇往直前,這無論是對加快全民健身發展步伐,還是對推動體育強國戰略的全面實施,抑或是對當代健康中國戰略發展,均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鄧小平同志從小就十分喜愛體育運動,終其一生參與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游泳、爬山、打橋牌、散步、看足球比賽等。鄧小平同志和毛澤東同志一樣,對游泳情有獨鐘,他不僅長期堅持冷水浴,以保持一個健壯的體魄和清醒的頭腦,而且經常到江河湖泊中去游泳,暢游江海、舒心勵志。鄧小平同志從青年時代就養成了冷水浴的習慣并堅持到老年,他以此來強筋骨、礪心智,以提高身體對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這深刻體現了鄧小平同志作為一個革命者和領導者所具有的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質。誠如鄧小平同志所說:“我十年來沒得過一次感冒,身體好的原因之一是每天早晨都洗冷水澡。”[1]80高齡的鄧小平同志依然能夠在白浪滔天的北戴河暢游一個小時以上,鄧小平同志曾說:“我不喜歡室內游泳池,喜歡在大自然中游泳,自由度大一些,有股氣勢。”[2]224喜愛在大自然中游泳,這既表達了鄧小平同志熱愛大自然的自由情調,也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同志無比寬廣的政治胸懷。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游泳不僅能夠增強體質的抗寒能力和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而且有助于改善心臟功能,是強健體魄、砥礪品格的體育運動。
此外,爬山、散步也是鄧小平同志無比熱衷的體育實踐活動。鄧小平同志出生在四川廣安的農村山區,自幼就養成了愛好爬山的良好習慣,經常爬山練就了鄧小平同志一副過硬的身軀和一雙矯健的雙腳,為他日后從事革命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首都北京工作、生活期間,登山成為鄧小平同志十分喜愛的運動項目,每逢閑暇之際,他便與友人一道登上景山和香山,眺望美麗的北京城。1979年7月,時年75歲的鄧小平同志徒步登臨雄偉壯麗的黃山,飽覽黃山秀麗風光,指點中國魅力江山,在下黃山的途中,他對隨同的萬里同志說:“黃山這一課,證明我完全合格。”[3]徒步登黃山不僅顯示了鄧小平同志有著非凡強健的體魄,而且表明了鄧小平同志帶領全國人民攀登高峰、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勇氣。1980年7月,76歲的鄧小平同志健步登上了云鬟疊翠、秀麗清新的峨眉山,鄧小平同志站立在有著“天下第一秀”美譽的峨眉山之巔,語重心長地對人們說:“辦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登山不止的體育精神無不充分表達了鄧小平同志對中國改革開放大業的堅定信念,渾然展現了鄧小平同志帶領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執著理想。1983年夏天,鄧小平同志在友人的陪同下,信步登上了蔚為壯觀的長白山,并在山頂上發出了“人生不上長白山,實為一大憾事”的由衷感嘆。鄧小平同志足跡遍布南粵,1984年,他第一次南巡就登上了羅三妹山,在山上觀看中山溫泉高爾夫球場,在隨從的陪伴下,鄧小平同志興致勃勃地打起了高爾夫球,下山之際,他興高采烈對同志們說:“不走回頭路”。在以紀念鄧小平同志為主題的廣東中山三鄉鎮羅三妹山公園入口牌坊的左側巨石上鐫刻著“不走回頭路”五個紅色大字,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鏗鏘有力的世紀強音,“不走回頭路”再次充分表達了鄧小平同志堅持改革開放政策的一往無前精神。鄧小平同志喜愛登山是他勇攀不止的人生縮影,是他帶領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真實寫照。
鄧小平同志還特別喜歡散步。1959年,鄧小平同志的腿骨折了,為了盡快使之得到恢復,他堅持每天散步,數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自此便養成了散步的良好習慣。鄧小平同志散步的步伐不僅快速而且穩健,即使是在受到政治迫害蹲“牛棚”的艱苦歲月里,鄧小平同志依然堅持每天就寢前繞著小院子散步1個小時。“每天黃昏,鄧小平總是十分規律地圍著那個小小的院子散步。他沉思不語,步伐很快,就這樣一圈又一圈地走著。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那紅色的沙石地上,已經被他踏出一條白色的小路。就在這一條‘鄧小平小道’上,在那一步又一步中,他的思想、他的信念、他的意志,隨著前進的每一步而更加明確,更加堅定起來。”[2]146
鄧小平同志積極從事體育運動,既是個人身心發展的需要,又是考慮到黨和國家發展的需要,正如他本人所言:“作為一個為共產主義事業和國家的獨立、統一、建設、改革事業奮斗了幾十年的老黨員和老公民,我的生命是屬于黨、屬于國家的。”[4]早在蘇聯求學期間,小平同志就立下了宏愿:“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地把身體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后,我愿意絕對地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爭斗。”[5]這些樸實而又樸素的話語既真實地表達了他的肺腑之言,又真正地凝結著他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愛之情,同時又高度概括了他一生奮斗追求的緣由與歸宿。顯然,鄧小平同志鍛煉身體有著偉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為黨工作和為人民做事,這是他強健體魄的巨大精神動力。鄧小平同志把體育運動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強身健體與健康地為黨和人民工作聯系起來,這是他思想認識上的高度升華。毋庸置疑,鄧小平同志為我們大家為何要鍛煉身體、如何去鍛煉身體提供了鮮活的范例,我們能夠從鄧小平同志的體育健身實踐中得到更多的有益啟示。
鄧小平同志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踐中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策略方針,在從事體育運動實踐中堅持“健體”和“健腦”相結合的運動方式,體現了他的“兩點論”和“平衡輪”哲學思想觀。鄧小平同志在健康體魄的同時更加注重健康自己的大腦,打橋牌和觀看足球比賽是鄧小平同志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健腦體育運動,鄧小平同志正是通過打橋牌和觀看足球賽,以此來達到健腦益智的目的,以期健全心智、充沛精力、豁達心胸。打橋牌確乎成了鄧小平同志的一大業余愛好,作為國家領導人的鄧小平同志把打橋牌視之為工作之余最為理想的閑暇消遣活動,他如是說:“唯獨在打橋牌時,我什么都不想,專注在牌上,頭腦能充分休息。我打橋牌,證明我腦筋還清楚”[6]。 在鄧小平同志看來,打橋牌不僅是一種休息方式,而且也是一種健腦的手段。 不僅如此,鄧小平同志特別喜歡和高手打橋牌,他曾說:“打橋牌要和高手打嘛,輸也有味道”[2]238。游泳和橋牌是鄧小平同志生活中的兩大業余愛好,誠如他本人所說:“我是用游泳來鍛煉身體,用橋牌來訓練腦筋”[2]237。鄧小平同志認為,健體與健腦不可分割,在體育實踐中,鄧小平同志把游泳健體與橋牌健腦形成了有機的統一。小平同志不僅橋牌打得好,而且牌風也好,頗有大將風度,在他身上絲毫沒有盛氣凌人的感覺,誠如世界橋牌女皇、美籍華人楊小燕女士所說:“我跟鄧小平先生一共打過4次牌。鄧先生打牌思路清晰,牌風穩健,顯示出充沛的精力和過人的智慧,而且他牌品極好,和他打牌,你一點也不覺得他是個有權力的人,只覺得他像父親一樣”[7]。
鄧小平同志不僅十分喜歡打橋牌,而且心系我國橋牌運動的發展,積極推動橋牌運動的國際交流。他曾說:“橋牌如同音樂一樣,是一種世界語言,理應成為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民相互交流、理解和友誼的橋梁。”[8]鄧小平同志對中國橋牌協會的成立和加入世界橋牌聯合會給予了眾多關懷和大力支持,1988年,他接受中國橋牌協會的聘請,擔任協會的榮譽主席。鄧小平同志和世界橋牌皇后楊小燕打橋牌的故事廣為流傳,已成為一段歷史佳話。為了表彰鄧小平同志對中國橋牌運動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20世紀80年代,世界橋牌聯合會不僅授予他“世界橋牌榮譽金獎”,而且向他頒發了“主席最高榮譽獎”。由此可見,鄧小平同志對中國橋牌乃至世界橋牌運動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得到了世界的嘉許。
鄧小平同志一生對足球運動情有獨鐘,觀看足球比賽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大樂趣。鄧榕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中說:“父親在法國時還染上了一個嗜好,而且終身興趣盎然,就是看足球。在法國,他沒有錢,有一次為了看一場國際足球比賽,花了五個法郎買了一張最便宜的門票。至今他回憶起來還說,五個法郎,是一天的飯錢,在那時候對他來說可不容易啊!新中國成立后,他一直是足球的熱情觀眾,有球必看,連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娃娃隊的比賽,他也去看。不但他自己去看,還帶著我們去看,看不懂也要去。”[9]1977年7月,鄧小平同志接見中國足球運動員時說:“今后要走出國門,通過打比賽,學習先進,積累經驗,盡快提高我國的足球水平。”鄧小平同志可算得上是一位十足的足球迷,甚至可說是一位超級足球迷,確如張寶忠警衛所說:“他喜歡足球是出了名的,而且一向都喜歡。足球,還有其他體育項目他都喜歡。第十三屆世界杯足球賽的時候,52場還是53場比賽我記不清了,他一場未落,全都看了。白天能看的比賽他就看,晚上看不了的比賽,他讓我給他錄下來。而且錄下來以后,還不讓我告訴他結果。”[10]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我國足球運動的發展。改革開放后,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整體而言進步很快,可是足球運動發展得不夠理想,鄧小平同志對此不無感慨地說:“看我國足球隊,就是有股悶氣。我們中國足球要搞上去,要從娃娃、從少年抓起,要創辦足球特區。”鄧小平同志是用欣賞的眼光和辯證的觀點來觀賞足球運動比賽,他曾說:“這個看球呀,不一定進球多就是有水平,不進球也好看。我們雖然輸了,但是咱們隊員都努力了,都踢得不錯,但是水平跟人家不是在一個階梯上,踢得還是不錯嘛!”[11]他不僅喜歡看足球比賽,而且也喜歡看體操比賽,在看亞運會、奧運會的體操比賽時,他愛給運動員們的表現打分,裁判還沒有亮分之前,他就給打了一些分,而且給我們國家水平較高的運動員打分偏高。打橋牌、看球賽等活動,既是鄧小平同志的業余愛好,也是他休閑放松的生活方式,在鄧小平同志看來,打橋牌能夠訓練腦筋,看球賽能夠開闊視野,尤其是在他晚年退休的時期,看球賽幾乎成了他的休閑生活。
概而言之,體育使鄧小平同志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受益良多。伴隨著21世紀休閑時代的悄然而至,如何休閑、如何生活,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從偉人鄧小平同志的體育實踐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鄧小平同志畢生愛好體育運動,他不僅有著超人的思想境界和堅強的革命意志,而且還有著一個鋼鐵般的健康體魄,所有這些都與他終生堅持體育鍛煉、磨煉自己的意志和強健身體息息相關。從鄧小平同志的體育實踐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不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而且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正如他在接受外國媒體采訪時動情地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12]。
從鄧小平同志的體育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鄧小平同志不僅對體育運動有著深刻的理性認識,而且對體育運動充滿了深厚的情感,終生與體育結伴而行,登山、游泳、打橋牌、打球等,樣樣在行,散步、看球賽等,門門熱衷。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2周年的歷史時刻,我們回顧他的體育實踐人生,一方面是為了表達我們對他的深深懷念之情,一方面是為了學習鄧小平同志的體育精神,把體育運動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實踐中去,把體育運動融入我們的人生理想中去,使我們的生活因體育而變得更加健康快樂,使我們的人生因體育而變得更加輝煌燦爛。
[1] 史全偉.鄧小平的體育情緣[J].黨史博覽,2014,(8):9-13.
[2] 余 瑋.平民鄧小平[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
[3] 王 云.鄧小平的體育情結及其思想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77-80.
[4] 王炳林,金 釗.鄧小平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34-35.
[5] 楊勝群,劉金田.鄧小平傳(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63.
[6] 鄧小平.打橋牌證明我頭腦還清楚[N].人民日報,1989-02-27.
[7] 余偉.伍紹祖:激情解密鄧小平的體育情結[J].職業技術月刊,2004,(9):4-6.
[8] “世界橋牌女皇”楊小燕回憶:和鄧小平打橋牌[N].文匯報,2011-01-09.
[9] 鄧榕.我的父親鄧小平(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59.
[10] 董振瑞.鄧小平的體育情懷[J].黨史文匯,2008,(8):31-33.
[11] 武市紅.工作人員眼中的鄧小平[J].黨史博覽,2003,(9):12-14.
[12] 丁小平,方健康.鄧小平印象[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331.
〔責任編輯:屈海燕〕
2017-05-17
陶克祥(1966-),男,安徽舒城人,講師,博士,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
G812
A
1000-8284(2017)08-0082-04
文化創新研究 陶克祥.鄧小平體育實踐之探微[J].知與行,2017,(8):82-85.